○张红丽 胡月 韩平新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由畜禽粪污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1-2]。同时现代种植业对化肥使用的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其对畜禽养殖粪污的消纳远低于其产生量,使得大量畜禽养殖粪污变为“无处安放的污染物”[3]。近些年来,为全面提高县域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倡导在养殖密集区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粪污集中处理设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也提出,要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在种养密集区探寻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设施建设。
现阶段我国畜禽养殖主体仍以小规模养殖户为主,小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短缺,堆肥技术普及率低,多采用直接还田或丢弃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4-5],粪污中残留的重金属、耐药性细菌等污染农田环境[6-7],且农户分散处理监督成本高,难以实现畜禽粪污的安全高效利用。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已被证实在提升小规模畜禽粪污处理效率上具有优势[8],为现实困境提供了有效解决方式。农户作为畜禽粪污处理最基本决策单元,了解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有利于集中处理中心的长效持续运行,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畜禽粪污的利用潜力[9]、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采用“农户+集中处理中心”模式,集中收运分散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污,采用肥料化或能源化方式统一处理,最终将其产成资源化产品。目前,学者们关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服务体系建设[10]、运行机理[11]和各个环节的组织模式[12]等方面,也有文献从个人、家庭、养殖特征以及认知方面研究了规模养殖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13]。而农户作为参与环境治理的决策单元和最终受益对象,厘清其决策机理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关于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收入及经营规模等外显特征变量展开[14-16]。内在感知作为农户认知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和环境治理意愿的重要驱动因素[17],已有研究证实了内在感知显著影响农户有机质改土技术采纳行为[18]、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19]、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20]等方面。同时社会网络作为实现社会资本价值的载体,帮助农户获取决策信息[21],显著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22-24]和环境治理参与意愿[25]。
已有研究对本文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但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扩展:一是现有研究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农户的意愿关注甚少,且少有将内在感知和社会网络一同纳入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研究中,同时探究社会网络在内在感知—参与意愿中可能的调节作用。二是对于参与意愿,学者们较多采用二元离散Probit和Logit模型或双栏模型,本文采用有序Logit模型,按照因变量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强烈程度,分别赋值1、2、3、4,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进一步探析四个阶段的边际效用。鉴于此,本文以新疆地区从事养殖的农户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内在感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社会网络在内在感知—参与意愿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推进小规模畜禽养殖粪污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认知理性小农观点,农户对外部情境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且利用情境依赖的认知理性形成“理性预期”[26]。具有认知理性的农户是否接受某一新模式,取决于对其特征及效果的内在感知。一般包括有用性、易用性感知和成本感知。有用性感知是农户使用某一新模式对其福利增进的认可程度,易用性感知是农户使用某一新模式对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感知,成本感知是对使用新模式需要的成本[27-28]。
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内在感知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具体来说:一是当农户认为集中处理可以提高畜禽粪污治理水平、有利于人畜健康、改善人居环境、交换资源化产品时,农户才会愿意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二是若农户感知到参与集中处理的统一运输、统一加工处理方式,可以节省其运输畜禽粪污、学习和进行堆肥处理的时间和精力,则参与集中处理的意愿越强烈。三是农户是否愿意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还取决于其对成本的感知,只有农户参与集中处理无须担心粪污产出量与配置设备等问题,可以减少配套粪污处理设备等成本时,农户才会有意愿参与集中处理。已有研究证明,内在感知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亲环境意愿和行为,农户的内在感知越高,参与和行动的积极性越高[27,29-30]。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H1:农户的内在感知对其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JACKSON[30]的“带有动机的节点网络化社会结构”结合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我国的社会结构是以血缘、地缘层层展开的社会关系[31-32]。个体决策不仅依赖于自身认知,还需要社会网络作为基础[33]。GRANOVETTER[34]最早提出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将社会网络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其中强关系指的是为农户之间来往密切、熟稔度高,具体表现为经常走动联系的亲戚朋友[35]。弱关系则是农户背景、经验等方面相似但交往不频繁、不熟悉。弱关系相比强关系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和资源[36],但弱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利益互换[33]。以上两种社会网络强度的对象和产生机制不同,在影响农户参与公众活动的意愿和行为时扮演角色也不同。因此,本文将社会网络按照强关系和弱关系两个维度加以区分。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涉及多方主体,其顺利推进有赖于多方主体的协作。一方面,社会网络中强关系成员间的互惠行为及相互约束有利于使农户接受来自强关系的信息[33],有利于农户引导农户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当强关系不能满足农户获取信息的需求时,农户则会转向弱关系网络[37],然而农户能够支配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38],农户交换利益困难可能导致弱关系难以成为交换互惠信息的媒介,弱关系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可能不起直接作用[39-41]。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H2a和假说H2b:
假说H2a:强关系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假说H2b:弱关系网络对其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明确。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需要多方参与、多主体协同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网络通过改善信息获取情况和互惠行为的增进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安全程度[42],社会网络缺失会增加养殖户对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风险感知,降低其内在感知水平。当强关系网络缺乏时,农户会对共同行为准则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担心搭便车行为;弱关系网络缺乏时不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在感知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相反,高水平的强关系和弱关系网络都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内在感知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改善作用。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H3a和假说H3b:
H3a:强关系网络在内在感知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H3b:弱关系网络在内在感知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内在感知、社会网络与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理论分析框架
为验证内在感知、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影响是否显著,文章使用了课题组在新疆农村养殖密集区获取的实地调研数据。该调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多阶段分层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和北疆9 个地(州)31个县(师)养殖户进行抽样,通过一对一入户访谈的形式获取农户问卷,经核对整理,剔除了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764份。
受访农户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在性别分布中,男性农户人数更多,占比为69.8%,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男性主导农业事务的现状。年龄方面,受访农户的平均年龄偏大,占比最大的为40~50 岁和50~60 岁,接近总体的70%。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访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的农户占比最多,仅有10%的受访农户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符合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的受教育水平特征。养殖收入方面,受访农户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8%,受访农户收入渠道多元。干部经历方面,受访农户中88%的家庭中没有人担任干部。合作社成员方面,加入合作社的受访农户只有1/4 左右。劳动力配置方面,受访农户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平均比重为47.8%,接近一半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养殖种类方面,受访农户中养牛和养羊的占比最大,符合新疆农村地区的养殖习惯。地区分布方面,来自北疆和南疆的受访农户差异不大。
表1 受访农户基本特征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采用“农户+集中处理中心”模式,集中收运分散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污,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采用肥料化或能源化方式统一处理,最终将其产成资源化产品。新疆地区积极推进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截至2022 年已建成204 个,其中规模养殖场自主投资建设经营的有16 个,由合作社运营政府给予补贴的有79 个,由第三方运营政府给予补贴的有96 个,完全由第三方企业出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有13个[43]。
新疆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普及率较低,农户多采取自行分散处理的方式,包括随意丢弃(28%)、直接还田(32%)、多种方式混合处理(30%)、出售(3%)。仅有不到3%的受访农户参与了集中处理,将其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后进一步加工成资源化产品,其中,猪养殖户最为常见,可能是因为养猪多集中在养殖小区中,养殖小区中一般会统一配备管道收集畜禽粪污。根据调研结果,农户的参与意愿如表2所示。
表2 受访农户的参与意愿
按照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强烈程度,将“不愿参与”“有补贴才愿意参与”“无补贴愿意参与但不愿付费”和“愿意付费参与”分别赋值“1、2、3、4”。鉴于因变量参与意愿有4种具有一定顺序的选择,故构建有序Logit 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模型设置如下:
其中,Utility、Trust_a、Trust_b分别表示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内在感知、强关系和弱关系,X表示包含其他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控制变量,ε为误差项。
1.被解释变量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根据农户回答“无论如何不愿意参与”“仅愿意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参与”“没有补贴也愿意参与,但不愿支付费用”和“愿意参与且支付一定费用”将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划分为四个等级。
2.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内在感知及其社会网络水平。内在感知从有效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以及成本感知三方面进行测度。基于理论分析,分别以来往密切的亲人朋友数量衡量强关系网络,以手机网络联系人数量度衡量弱关系网络。对不同对象划分为数量间隔相等的五个区间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度。
3.控制变量。借鉴以往相关研究[44-46],本文选取决策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反映农户个体特征;家庭成员干部经历、劳动力配置等反映家庭特征;养殖专业化程度、组织化程度、配套耕地面积等反映生产经营特征;环境处罚程度和政府宣传力度反映政策环境特征;风险偏好等反映风险态度。
各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无偏性和一致性,首先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间的相关性均小于0.5,说明各解释变量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运用Stata 16.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有序Logit回归。
表4报告了内在感知、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列(1)表示在不考虑社会网络的情况下,考察内在感知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该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验证了假说H1。列(2)加入社会网络变量,在考虑社会网络的情况下,内在感知变量依然显著,且系数符号未发生改变;强关系网络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验证了假说H2a;但弱关系网络变量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农村地处偏远,外界信息相对匮乏,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通过弱关系网络获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信息困难;二是样本农户强关系网络水平普遍较高(均值4.093),在决策中更容易受到强关系网络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众心理[47]。从边际效应结果来看,内在感知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户“不愿参与”的概率则下降0.218%,“有补贴才愿意参与”的概率下降0.015%,“无补贴愿意参与但不愿付费”的概率上涨0.089%,“愿意付费参与”的概率上涨0.144%。强关系网络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户“不愿参与”的概率则下降0.062%,“有补贴才愿意参与”的概率下降0.004%,“无补贴愿意参与但不愿付费”的概率上升0.025%,“愿意付费参与”的概率上升0.041%。由此可知,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内在感知越高、强关系网络水平越高,则其参与意愿越强烈。
表4 内在感知、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
控制变量中,教育变量显著为正,说明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决策者更容易理解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流程,对集中处理的优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愿意参与集中处理。养殖收入占比因素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养殖专业化程度越高,粪污集中处理的参与意愿越强。配套耕地面积因素影响显著且系数为负,说明农户经营耕地面积越多,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参与意愿越弱,可能由于经营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自身对作为农家肥的畜禽粪污需求较大,故在集中处理无补贴或需付费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进行自家还田。政府宣传力度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是因为政府宣传有助于提升养殖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认识,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促使其更愿意参与其中。风险偏好指数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风险偏好型农户较风险厌恶型农户更愿意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此外,地区虚拟变量影响显著,说明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能是由不同地区自然经济禀赋差异导致。
考虑内在感知变量和社会网络变量均为根据具体指标计算得出的连续变量,本文利用引入交互项的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网络在内在感知—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特别地,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均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避免引入交互项产生多重共线问题[48]。
回归结果如表5 所示。交互项“强关系网络×内在感知”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弱关系网络×内在感知”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都增强了内在感知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验证了假说H3a 和H3b。一方面农户在以亲缘地缘为联系的农村,在与其亲近的亲人朋友的交往中互惠互助机制有助于促进合作。亲人朋友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乐观评价可以通过强关系网络相互影响,强化个体内在感知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户对从弱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可利用信息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对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可以获益的信心,提升养殖户政策了解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内在感知对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
表5 社会网络对内在感知——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调节效应
为验证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分别运用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将有序Logit 模型变为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回归,二是重新赋值被解释变量再进行有序Logit回归[49]。结果如表6所示,稳健性检验后,变量的显著性和系数符号均与前文有序Logit模型回归结果一致。稳健性检验结果支持内在感知、强关系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以及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对内在感知影响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强化调节作用。
表6 稳健性检验
在检验了内在感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之后,本文拟进一步探讨上述变量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中所起作用的差异,分别以风险偏好和养殖收入占比的均值对农户细分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异质性回归结果
分别按照风险偏好和养殖收入占比均值将农户分组,表7 回归结果显示,内在感知无论是对低风险偏好组和高风险偏好组农户,还是对高养殖收入占比和低养殖收入占比农户影响均十分显著,进一步验证内在感知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同时,低风险偏好组农户和低养殖收入占比农户更易受强关系网络的影响,而高养殖收入占比农户参与意愿受弱关系网络影响更为显著,高风险偏好组农户参与意愿受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影响均显著。
近年来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相关问题在政府层面和学界都受到一定的关注,目前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养殖户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其内在诉求和参与意愿不可忽视。本文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和南疆764份农户样本展开实证,了解目前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参与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生机制。
1.内在感知和强关系网络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提升。
2.弱关系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新疆农村较偏远且现阶段新疆地区尚未形成积极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认同机制和社会环境,农户通过弱关系网络获取信息较难,同时样本农户强关系网络水平普遍较高(均值4.093),在决策中更容易受到强关系网络的影响。
3.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均显著强化了内在感知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
4.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养殖收入占比越大、配套耕地面积越小、政府宣传力度越大、风险偏好水平越高,其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可能越高。
1.加快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参与机制,提升农户内在感知水平。建设可以让农户充分了解集中处理、表达诉求、满足交流的线上线下平台,拓宽农户的沟通渠道。在推进模式前充分宣传,参考农户的建议,给予农户知情权、参与权和一定的决策权。
2.营造积极的强关系网络,通过举办乡村活动、培育良好的家庭邻里氛围,使强关系网络对认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持续发挥作用。
3.政府要积极帮助农户扩宽消息获取渠道,同时要加强农户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社会认同机制,让弱关系网络直接发挥正面影响。
4.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另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根据主导主体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盈利性组织主导的市场化经营,主要包括规模化养殖主体、种植主体或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等,另一种是以政府为主导,一般为公益性经营。农户对不同类型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内在感知和参与意愿可能存在差异,局限于篇幅未能涉及,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