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刘琪琪
作者单位:250102 济南市,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静配中心
静脉用药作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静脉用药优点为起效快,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用药风险较高,易引起感染,且较多药物注射存在一定刺激性,操作不当易导致血管损伤等,因此静脉用药也是目前临床安全用药重点管理内容之一[1-2]。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需对医院各科室静脉输液及各种肠外营养液等进行有效配置直接提供于临床使用,该部分对提高静脉输液成品质量及保障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性等具有重要作用[3]。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模式不断转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类型从静脉用药保障供应型转变为技术服务型,相关研究表明,将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应用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可有效减少不合理静脉用药处方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6]。本研究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后需静脉用药治疗患者各500例。开展前男241例,女259例;年龄19~78(56.37±14.32)岁;疾病类型:肺炎156例,急性肠胃炎130例,心肌炎90例,支气管炎124例;病程1~8(4.35±1.07)d。开展后男238例,女262例;年龄19~77(55.85±14.36)岁;疾病类型:肺炎153例,急性肠胃炎129例,心肌炎92例,支气管炎126例;病程1~8(4.22±1.12)d。开展前后所选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80岁;(2)用药方案为静脉用药;(3)认知功能正常,用药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1)拒绝静脉用药治疗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意识不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开展前,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用药管理。开展后,患者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进行静脉用药管理:(1)建立合理用药审核小组:抽取5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年限5年以上药师作为合理用药审核小组成员,在患者静脉用药期间进行处方审核,并评价处方合理性。(2)静脉用药处方审核流程:医院各科室对患者进行诊断开具静脉用药处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收到处方后,由合理用药审核小组根据处方患者诊疗信息,如主诉、既往史、过敏史及基础病等评价处方合理性,处方合理药师签字后立即调配派发,对存在不合理情况的处方应及时退回,并与相应医师沟通,及时调整处方,之后再次对处方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进行调配派发。对医师拒绝修改的不合理处方,需登记上报,且不予药物调配。(3)制定处方风险等级:结合医院各科室情况及临床静脉用药情况等制定相应各类不合理处方风险等级,如病死率较高的不合理处方划分为高风险,包括药物配伍禁忌、剂量超标等[7];病死率较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不合理处方划分为中风险,如溶剂类型不当等[8];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不合理处方划分为低风险,如给药频次不当等[9]。根据不合理处方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督促医务人员进一步完善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殊技术培训及合理用药培训等,通过严格执行用药审核程序提高医务人员危机意识,不断提高临床静脉用药管理质量,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静脉用药管理质量: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静脉用药管理质量评价量表,从准备工作完善、无菌操作落实、查对制度执行及特殊技术掌握四方面进行评估,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静脉用药管理质量越高[10]。(2)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及更正率: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当、用量高于最高剂量、药物配置浓度不当、给药途径错误及给药频次不当。(3)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空气栓塞、疼痛、过敏性反应、静脉炎及胃肠道反应等。(4)患者静脉用药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静脉用药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静脉用药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及静脉用药疗效等,总分100分,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 静脉用药管理质量比较 开展后,准备工作完善、无菌操作落实、查对制度执行及特殊技术掌握评分均高于开展前(P<0.01),见表1。
表1 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后静脉用药管理质量比较分)
2.2 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及更正率比较 开展后,不合理处方总发生率为1.00%低于开展前的5.20%,不合理处方更正率为100.00%高于开展前的65.38%(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后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及更正率比较 [例(%)]
2.3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开展后,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低于开展前的6.60%(χ2=7.090,P=0.008),见表3。
表3 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后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患者静脉用药满意度比较 开展后,患者静脉用药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开展前的91.00%(χ2=10.284,P=0.001),见表4。
表4 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后患者静脉用药满意度比较 [例(%)]
药物治疗是一种临床多种疾病常见治疗方法,静脉用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静脉用药是药物溶解稀释后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方式将药物成分经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病灶,该方法起效快,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也需承担较大的用药风险。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安全意识提高,患者在关注静脉用药效果同时,越来越重视静脉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进一步加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是未来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的一大趋势[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后的准备工作完善、无菌操作落实、查对制度执行及特殊技术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提示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静脉用药管理质量。分析原因,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各科室相关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使其更重视各项准备工作的完善情况,并遵守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积极学习各种特殊技术及合理用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进而提高临床静脉用药管理质量[12]。本研究中开展后的不合理处方总发生率低于开展前,不合理处方更正率高于开展前,提示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减少静脉用药不合理处方的发生,还可及时更正不合理处方,为临床静脉安全用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刘丽华等[13]研究指出,相较于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开展前,开展后的处方审核率明显上升,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不合理处方更正率由50.48%提高至96.21%,证实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后的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开展前,患者静脉用药总满意度高于开展前,提示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不仅降低患者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静脉用药满意度。分析原因,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在建立合理用药审核小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静脉用药处方审核流程,有效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同时通过制定处方风险等级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效率,并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医务人员临床静脉用药的规范性及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静脉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14]。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治疗者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静脉用药管理质量,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有利于降低静脉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