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3-11-04 05:53肖生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9期
关键词:药学依从性用药

肖生香

作者单位:330003 南昌市,江西省第五人民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典型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及代谢功能紊乱状态,致使患者全身脏器功能受损、衰竭,现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3大慢性非死亡性疾病[1-2]。糖尿病分类较多,尤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现阶段关于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案,主要以降糖为主,控制饮食为辅[3]。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尤为重要,若未严格控制服药剂量与时机,极易引发不良事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4-5]。因此,进行合理药学干预对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血糖、降低不良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江西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72)和对照组(n=72)。试验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45~73(60.41±6.08)岁;病程1~11(6.06±1.59)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2例,专科33例,高中17例。对照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44~72(60.62±6.32)岁;病程1~12(5.91±1.83)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1例,专科35例,高中16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3)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者;(2)合并急慢性感染者;(3)伴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4)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5)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6)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告诫患者私自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的危害;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即:(1)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业药师接待患者,加强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了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等,将掌握的信息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为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2)药学干预:耐心与患者交流,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开展。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指导其合理用药。向患者讲解引发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向患者积极普及药学知识,告知科学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确保患者错误服药方式得以及时纠正,增强用药依从性。此外,依据患者建立的档案为其制定合理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3)药学监护:患者住院期间,适宜性监护给药方式、药物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等,以便合理调整用药方案[6]。(4)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前再次向其讲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发放《出院带药用药指导单》。患者出院后需加强自我行为管理,定期检测血糖,定时定量服药。借助微信、电话、门诊等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及时解决患者所提出的新问题。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Green表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十分依从:用药状态良好,从未忘记用药,且感觉症状减轻或加重时均未停药;基本依从:用药状态良好,从未忘记用药,仅在感觉症状减轻时偶有停药;不依从:用药状态一般,经常忘记用药,感觉症状减轻时停药。总依从率=(十分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2)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包括血糖监测、药物管理、足部检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5个方面,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血糖指标: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时抽取其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并保持于-80 ℃环境中。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4)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评估其生活质量,包含疾病忧虑程度、社会环境、影响程度、满意度4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差。(5)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泻、头晕、乏力等。

2 结 果

2.1 用药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用药总依从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P=0.01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2.2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干预前,2组血糖监测、药物管理、足部检查、饮食管理及运动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糖监测、药物管理、足部检查、饮食管理及运动管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分)

2.3 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FB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BG、2 hPG、HbA1c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4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疾病忧虑程度、社会环境、影响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疾病忧虑程度、社会环境、影响程度及满意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试验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4%,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8,P<0.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不可逆慢性代谢类疾病,其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抵抗,引发胰岛素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入与吸收功能减弱,使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7-9]。当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虽种类繁多,但仍无有效方法可彻底治愈,故而临床多以控制血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治疗原则[10]。由于疾病自身的特殊性,患者需长期规律用药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有部分患者不遵医嘱用药,使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引发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有效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药学干预,对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证实,良好的药学干预,能显著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1-12]。

药学干预是药师以自身专业的药学知识指导患者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以加深其对自身疾病的全面了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同时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高给药的科学性、确定性与目的性[13]。在进行药学干预期间药师通过与患者沟通,为其提供专业的药物知识,告知患者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促进合理用药,提升用药依从性。同时,药师还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药学干预不仅只关注患者的用药,还对其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有研究表明,饮食干预及药物指导在控制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功效[14-15]。对此,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结构调整,血糖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减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干预后,试验组用药依从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并降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临床干预后,试验组的血糖指标FBG、2 hPG、HbA1c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对疾病忧虑程度、社会环境、影响程度及满意度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药学干预有助于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意识,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意识,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药学依从性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