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摘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梳理了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渠道单一等问题,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需要村集体找准路子、大胆探索;需要各级政府创新思路、优化政策措施和落实监管责任,持续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走好强村富民新路子,以促进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山区库区;发展壮大;强国富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4-00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主要以Y县为调研对象,探究山区库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探索走好强村富民新路子,以促进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
1 Y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Y县地处于长江两岸,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具有典型的山区库区特点。Y县总人口13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17万人,土地总面积364 795.62hm2,其中,建设用地18 410.03hm2,占5.05%。截至2022年底,Y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益为5 654.5万元,平均每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为12.65万元。但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其中,44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5万元以下的126个,占有集体经济收入总数的28.2%;5万-10万元以上的有121个,占比27.1%;10万-20万元的119个,占比26.6%;20万-50万元的63个,占比14.1%;50万-100万元的18个,占比4%;100万元以上0个。
2 Y县发展壮大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困境
2.1 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从交通区位来看,Y县地理位置离所在乡镇偏远村,大多交通不便,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远,因基础设施落后,资产资源价值低,经济效益转化成本较高。从资产积累来看,部分村的固定资产大部分为路、桥、房屋、建筑物等非经营性资产。可供经营的资产资源较少,在“包产到户”的过程中,许多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等资产包产包干到组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机动地等资产资源有限。从资源配置来看,Y县部分村集体的水库、果园、旧校舍等固定资产承包租赁费偏低,租赁时间较长。
2.2 发展渠道单一
Y县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发展经济局限于“一块地、一间房”“靠山就吃山、靠水就吃水”,没有充分挖掘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例如,Y县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扶持资金的入股分红、集体资产的出租承包金、田地的服务管理费,这些收入持续增长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出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的潜力和效益[3]。
2.3 发展资金困难
一是招商困难。Y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条件较为薄弱,企业考察咨询后,成功落户的很少。二是融资困难。经营性资产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的村庄较难获得贷款。财政资金、政银企联合的金融资金往往青睐于相对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庄,大多集体经济属于中低水平的村庄难以被顾及。三是自筹困难。有的村集体没有原始积累,甚至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导致负债,很多开发项目因村里拿不出自筹资金而无法落地生根。
2.4 发展欠缺人才
一是外来人才难引。由于农业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优质劳动力返乡创业的热情不高;农村条件比较艰苦,更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愿意留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到农村干事创业的意愿不强;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小农”意识较强,发展能力不足,“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二是本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涉及全村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往往由村干部担任,而村干部年龄偏大,经营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经验不足,缺乏号召力和公信力。同时村务琐事多,用在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上精力有限,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
2.5 发展政策、规划欠缺
一是发展用地不足。Y县缺乏对土地的整体规划,导致农房建筑分布散乱以及散埋乱葬坟墓,土地细碎化严重,村里新增用地指标十分困难,现有土地政策难以扭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隨着国家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村集体开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所需的建设用地审批越发困难。二是缺乏对主导产业长短期规划,各村主导产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论证,跟风现象较明显,产业同质化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三是缺乏补助支持。国家补助的范围只限于“粮食、农资、良种”三项补贴,其他农村产业发展不在补助范围,村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
2.6 发展不平衡
一是各项项目资金主要集中在原来的重点贫困村,发展了一批到村项目,这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高。而未得到项目的村,发展相对较薄弱。二是毗邻集镇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迅猛,而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和薄弱。
3 持续发展壮大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3.1 选准主导产业,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
一是制定规划,技术帮扶。请专业人士立足山区库区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长短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针对山区库区从业人员素养不高的情况,可以采取农校技术人员或者农委每人挂钩一个点的方式,不定期地到点上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村民提供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切实畅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5]。二是立足优势资源。立足Y县各村资源优势,既是现有优势,又是后发优势,着重发展本村拥有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防止一哄而上,套用一个模式。建议主导产业宜精不宜全,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3.2 注重能人带头,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
一是注重本地人才的发掘与培育。可以从退出领导岗位、有过农村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中挖掘人选,通过个人自愿申请、组织报名、组织部审核、研究使用等程序,成立人才库,实行“村选人,人选村”双向选择方式,选派有意愿去基层干事创业的领导干部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可以培养本村产业带头人,通过培训、顶岗锻炼、领办产业项目等形式,将本村有一定经营头脑的人送到产业发展最前沿接受实践锻炼,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条件成熟时回村领办产业和企业。二是招才引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创业,优化利益链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回村能人利益双赢;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热爱农村工作的同志,通过职务职级、经济待遇等方面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持续发展壮大山区库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撑。
3.3 创新发展模式,解决好“如何干”的问题
一是“异地置业+抱团发展”模式,主要是针对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村,结合各村实际探索异地置业、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毗邻乡镇或者毗邻区县共同招商引资,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模式,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带动更多企业在此聚集、落户,推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6]。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模式。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素质普遍不高、效率较低的问题,成立砖工、木工、石工等专业技能人才组成的职业农民劳务队,制定劳务队管理办法,和用工市场主体签订劳务协议,对劳务人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既解决了本地闲散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用工难的问题,同时增加了集体收入。
3.4 搞好产销对接,解决好“卖出去”的问题
一是搭建更大范围产销对接平台,精准实现“农批对接”“零批对接”“农超对接”,打通Y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二是线上销售平台整合推广,成立农产品品牌服务团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Y县农产品线上农产品营销活动,助力Y县农产品线上销售和品牌打造。
3.5 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干起来”的问题
一是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创新土地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集体产权抵押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搭建“惠农通”“商易通”等平台,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保险机构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开发新的保险品种,防范化解生产经营风险。二是不断改进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使用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担保费用按规定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对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物业经营等进行资金扶持。例如,对Y县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5万元以下、5万~2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类资金扶持,实现将空壳村“扶上马”,有一定资源优势基础的村“加速跑”,基础条件好的村“跑得好”。
3.6 加强监督管理,解决好“不出事”的问题
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制度,对村民不能动用集体资产的规定,如堰塘禁止钓鱼等规章制度;专设银行账户,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对集体经济收入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加强外部监管。压实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农村“三资”监管的职责,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对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进行监督管理;继续推行财乡代管方式由乡镇代理账务,也可委托会计事务所、专业财务公司代理账务;依法依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监察、审计等监督,对村干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3.7 完善利益联结,解决好“分蛋糕”的问题
一是完善分红机制。可制定“1126”的收益分红机制,10%作为农村集体经济,10%作为合作社的运营资金,20%作为产业发展资金,60%按股分红。村民有了入股分红,发展动力更足了,村集体有了收入,服务村民就更有底气了,村干部有了奖励,积极性更高了。这样一来既留住了后续发展的资金,又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二是灵活就业岗位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让村民作出选择,分红或者是选择就业岗位成为股东。这种做法可以回引外出务工村民回家乡发展。三是做大蛋糕的机制。集体经济有收益后,暂不分红,继续做大蛋糕。分红好比是“公鸡”,虽然赚钱,不过是一锤子买卖,而继续发展村集体实体经济则是“母鸡”,可持续增收。
3.8 守住绿水青山,解决好“可持续”的问题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打造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云阳[7]。一是形成闭环循环经济链条。养殖场以生猪、牛等养殖为支点,将养殖的产业末梢发展到有机肥生产上,将粪污变废为宝。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利用山区高山优势,引导村民推广茶叶、银杏、中药材等生态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三是修建公益性公墓。建议各乡镇统筹安排,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荒山瘠地,以有效保护原生植被、自然地貌,使墓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原则修建农村公益性墓地。行政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可以单独修建,规模小的行政村、若干相邻的自然村可以联建,杜绝新的乱埋乱葬现象。四是合理利用撂荒土地。建议出台撂荒地复耕补贴等政策,提升种粮效益和种粮积极性。例如,连续二年以上耕地长期撂荒,村里收回村民的承包权,以后不能再有自己的承包地。收回的耕地,可作为机动地,分给其他有需要的村民使用。五是整合集体资产资源。建议对租期时间长,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集体固定资产、资源,以法律的途径及时收回,进行规范化管理。六是科创要素驱动发展。不能走只吃土地財政的老路,要从土地要素转为科创要素驱动发展。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发展,转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经济“脱虚向实”、转型升级。最终通过环境改善、人才集聚、产业提升,发展“大生态”持续向好,使山区库区综合实力倍增,经济提质增效进入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山区库区村集体经济逐渐从农村经济的辅助角色转变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Y县实际,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子,有效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王正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J].共产党员,2017(24):6-9.
[3]熊万胜,刘炳辉.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李昌平-贺雪峰争论”[J].探索与争鸣,2017(12):77-81+86.
[4]黄弘.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1):24-25.
[5]吴纳,梁盼.我市多途径发展村集体经济[N/OL].黄冈日报,2020-06-13[2020-06-13].https://paper.hgdaily.com.cn/hgrb/pc/202006/13/node_01.html.
[6]李松柏.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N/OL].赣南日报,2020-06-15[2020-06-15].http://szb.gnrbs.cn/html/2020-06/15/content_7_1.htm.
[7]唐海龙.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22(1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