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坤
两年多以前,我结束学业,从就读的学校出来,走进现在任教学校,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现在的我,满怀职业热情与激情,所有的学生在我眼中都是可爱之人、可造之才。也许是特别的缘分,2020年9月,我成为消防班的班主任,开启了属于我们的故事之旅。
打开两年多的时光记忆,满满当当装着一群来自云南的学生,回顾他们的成长,总让我想起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两年时光,他们从最初的自卑羞涩稚嫩,习惯性地蜷缩在角落,到现在的自立自信自强,敢于在竞技舞台上绽放自己,既是沐浴东西协作政策的结果,也是赏识教育下开出的美丽花朵。
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赛场初露英姿
我带的消防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云南,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来广州前,许多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后,要么辍学在家务农,要么外出做童工,属于他们的世界很小很小。
在国家东西协作、粤滇交流合作的政策下,我校响应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云南籍建档立卡的“两后生”进行降分、兜底式招录,于是,有一部分云南学生有机会来到本校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在未来能以“一技之长”改变“一家之贫”,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精准地惠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对象。
沐浴国家政策的春风中,在广州的新学校里,他们有了新的赛道。初到广州的他们却有百般的不适应,特别在学习上,虽然很认真地听课,但学习效果却怎么都不尽如人意,渐渐地,他们从最开始的憧憬欢欣,变得对新生活畏手畏脚。自卑犹如疯长的藤蔓,他们在各种场合被“边缘化”,蜷缩在角落充当人肉背景板,不被关注、不被想起、不被提及仿佛是对他们莫大的“恩赐”,但又觉得有些不甘心。
当我了解到班上云南籍学生的这些心理后,我经常来班上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爱好,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潜心耕耘、挖掘潜能。渐渐地他们也会经常和我聊在家干农活动的情景。于是,我决定从他们擅长的方面重建他们的自信。在我的主张下,班级购买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走进运动场,酣战一场。我甚至亲自去宿舍叫这部分云南籍的学生下楼一起切磋我那非常一般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技术,也总是号召围观的同学为他们时好时坏的球技真诚地喝彩。
在我的鼓励、表扬下,这部分云南籍学生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表露自己的好胜心,虽然还是不太习惯外界目光聚集在他们身上,但在擅长的领域也开始爆发属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生命力。他们的盎然生机,在一场全校性篮球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场对决中,对手似乎不在状态,打得较为轻松,当比分差距悬殊时,我鼓励那些从未打过比赛的云南籍篮球爱好者上场试水,于是由一两个主力队员带着这些篮球“菜鸟”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比赛。最终,我们赢了!那些在赛场上奔跑过的云南籍学生尤为兴奋,结束哨声一响起,他们一改往日的沉闷,几乎是蹦着、跳着、欢呼着和场下的同学庆祝属于他们的胜利。第二场对决中,对手较强,虽然分数咬得很紧,但有了前一次上场比赛的经历,许多云南籍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其中的一位后卫选手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阻止对手进攻时,被对方的手肘不小心碰到了下巴,他捂嘴倒地的同时,血从指缝流出,嘴唇瞬间就肿了,而他做了简单的伤口清理和短暂的休息后,不顾劝阻义无反顾地再次上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以微弱优势晋级,事后,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这名云南籍学生,同时,我看到了讲台下更多像他一样渴望证明自己的学生眼中涌动着的光。
赏识性教育让我班上的云南籍学生蓬勃的生命力被唤醒,即便他们更多方面有待被看见,但也并不妨碍他们现在正鼓劲长出盈盈绿意。
二、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专业指明方向
经篮球赛一役,以及之后我在班级不断激励和鼓励他们,班上云南籍学生的状态一改从前,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心在一点一点地回流。
我趁热打铁,利用语文课、班会课和课外活动进行多方协同育人,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耐心、专心学好消防专业;位置的编排上,安排云南籍和非云南籍同学做同桌,进行强弱搭档,互相取长补短;晚修时间,经常到班提醒同学间结对互帮互助,让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非云南籍学生帮助云南籍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让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云南籍学生指导帮助非云南籍学生实训实操。渐渐地,这些云南籍学生尝到了在学业上有所精进的快乐,开始更加有自信;我乘胜追击,鼓励这些基础较薄弱的云南籍学生,抄下听不懂的专业课内容,记录学习存在的疑惑,课后问同学或者老师。刚开始,他们动力不够,开口问人也觉得难为情。我知难而进,亲自检查他们的专业课笔記,时常在班上展示他们的笔记,并在班上公开表扬他们字迹清晰,笔记有条理;他们抄写记录下的疑惑我会找课代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时,他们主动找专业课老师聊天,我知道后都会夸他们做得好,号召班上同学要向他学习,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我在例行的班会课上会让学生为这些云南籍同学的小成就鼓掌喝彩。
在我尊重差异、反复提醒、不断引导、发现优点的赏识教育下,云南籍的学生开始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学校技能节如期而至,换作之前,有能力参赛的云南籍学生会因害怕失败而装作视若无睹,进而置身事外,但这一次,他们却私下找到我表达想参赛的意愿,我欣喜异常,鼓励他们都去试一试。在备赛期间,他们上课异常认真,我也买来相关参赛材料,让他们进行实操训练,激励他们有所为,有所得,不仅为这次比赛,也为掌握一门技能而努力。由于名额的限制,最终仅有一名云南籍学生参赛。赛前,我特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的主动与参赛的勇气,号召全班为他加油打气。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他不负所望地实现了在专业课收获上从无到有的质变,拿回了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收到奖状和奖金的那天,他高兴地找到我说,要不是我一直都在鼓励和表扬他让他提升自信,他不会参赛,更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现在这种努力有回报的感觉太棒了!当我再次问他的职业规划时,他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也更加清晰了,回答说:“我在学校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多拿名次多拿奖,争取实习优秀,毕业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好工作,如果暂时没找到,也不打紧,就先应征入伍,当完兵回来再考消防员。”听完他条理清晰的设想,我知道,他成长了——刚进校门时,这名云南籍学生如一株从恣肆生长不知该开花还是拔节长高的绿植,在我不断地向他施以信任、激励赞扬和赏识下,虽然他在人群中还并不足以令人所有人为之注视,但他已然长出花骨朵,并且在努力地生发出触角,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随时准备绽放。
三、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赏识助力明天
东西协作政策犹如和煦的春风吹遍我班上云南籍学生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他们的心,振奋了他们的精神,照亮了他们的未来。沐浴在春风中,我结合具体实际,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他们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助力了他们的成长,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接着,我开始思考要让整个班级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利用表扬云南籍学生取得的点滴成就,传递给班级一个信号:无论谁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得到提升,都能获得表扬、欢呼和喝彩。这强化了班上学生的上进欲望。晚修时间,有学生开始放下手机,巩固回忆今天所学的课堂内容,这时我会大声和这些学生交流他们的学习内容,并“花式”表扬他们,在吸引其他玩手机的学生的注意力后,提醒他们向晚修专心功课的学生学习;临近考试,有学生不仅会利用晚修时间学习,甚至会带书回到宿舍复习。这是我和学生交流时发现的,听学生说陈同学昨晚看书到十二点时,我会在班上打趣,告诉其他学生:“我们有人已经开始积极内卷,期末考试都备考到凌晨,是当之无愧的‘内卷之王,目前名次排名较靠前的同学小心要被超越啦。”于是,有更多学生各自暗暗较上劲,争取要比对方多学哪怕一分钟;这种“内卷”风气也影响了班上一位最无心学习的学生吴同学,自开学以来,他每天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但班上风气发生变化后,一方面,感知来自同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也渴望得到表扬,于是有一天他的舍友和我说:“老师,我可能要更努力学习了,连天天上课睡觉的吴同学最近都开始熬夜看书考篮球教练员证了。”我听完后,内心无比欣慰,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吴同学的考证精神,用以创设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和氛围,激励整个班级朝我设定的方向不断努力。
这样,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点滴成长,在我的引导、强化、信任和赞扬下,变成了整个班级同学都努力向上的巨大改变:在上个学期,曾连续两个学期期末总分班级排名第一的学生被赶超而退居第二,第一名由一个在上学期成绩还处中游的学生强势“霸占”;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按两个学期期末总分排名,我班年级前十占8个名额,八人中有两人是云南籍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大概没有比自己带的学生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更开心的事情了。
我的云南籍学生,是东西协作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是粤滇帮扶最好的成果展示,造血式的精准帮扶促使他们成长与绽放,将为他们的家庭带去新希望,为西部发展注入新力量。我整个消防班的学生,是賞识教育下的获益人,他们被信任、被欣赏、被激励、被赞扬的方式培养和教育,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助力了他们的美好未来。
未来,在沐浴职教政策的春风中,我将持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育人理念,助力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