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2023-11-03 23:27田雨鑫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作业

摘要:作业是辅助学生学习提升的重要一环。在“双减”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作业既要减少数量,又要提高质量。作业应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以服务学生趣味阅读,实现有效的课后拓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要体现视听结合的优势,进一步指引学生操作实践。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具有直观性、系统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特点。我们希望让学生可以在快乐预习,的同时能够高效探究,共享资料共享,分层突破;教师则还需并优化作业评价意识。此外,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完成后,可以提供高效反馈和灵活拓展,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单一、作业负担过重、各类题型机械重复、不注重与实践应用有效关联的问题,影响了学生作业的热情,也降低了数学教学的综合效率。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要秉持全面育人理念,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拓展作业类型,以作业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有力平台。如何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创新热情,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成为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一项重点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积极性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数学作业要降低枯燥答题类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类作业应该大量缩减减少,与此同时,结合一些口头交流型作业来提高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学完课程任务后,可以让他们积极说一说、演一演、讲一讲,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扎实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解说和反思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表达自信。当学生遇到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问题时,也应该及时向教师请教,实现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只有让学生的作业基础夯实,建立起表达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枯燥的书写类任务相比,学生更容易对表达力作业感兴趣,作业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开发阅读类作业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模型思维和问题解决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题型,需要学生先进行语言层面的理解,进而演化出数学模型来确定解题思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精准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纸质素材,学习一些数学故事,欣赏数学趣味读物,积累数学典故,展现数学学科的特色,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在“互联网+”时代,数学阅读类作业还可以结合一些电子读物和视频内容,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也能让阅读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所学课程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分析电子读物的推送内容,与当前课程相关联,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延伸,降低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理解的难度,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方法意识,让数学阅读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应用网络技术推进学生数学学习趣味实践

数学学习要坚持教学与实践结合,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实践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动静结合。这样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潜能的开发。应用网络技术推进学生趣味实践,也能让作业呈现丰富多样性,促进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互联网+”为依托,教师可以开发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互动。通过操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耐心,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可以通过任务挑战的方式有效呈现,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情境理解,接着让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提交报告,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思考和任务解决的综合过程,能够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直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性知识的接受意识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参与,小学作业的设计要突显直观性。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结合图片、表格与文本的方式来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还可以探索有效地将动态影像融入作业中,让学生尝试分析问题内容,提取核心信息,并表达解题思路,最后以列式解答问题。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在作业中实现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系统性

對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前后关联性非常强,需要从系统梳理的角度科学地学习和复习知识。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应以系统化学习为视角,设计综合性任务,助力学生多元理解和知识整合。设计系统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围绕中心主题,实现对关联知识的统整性理解。可以借助常见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从中心出发,延伸知识脉络,实现前向关联。例如,克、千克和吨这些相关知识,可以从中心出发,让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进率、换算和具体生活应用进行关联理解。借助“互联网+”设计系统作业,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巩固与操作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思维导图,并在每个节点部分添加超链接,以便学生完成专项练习题目。围绕中心主题,学生先观看思维导图,再进行实践演练,完成计算、选择、判断和答题等综合任务。这种作业形式既充满互动趣味,又能帮助学生综合复习单元、章节乃至整本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梳理意识,帮助学生快速查缺补漏。

通过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系统化学习为视角,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梳理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三)趣味性

数学的学习要实现课堂引导与课后作业有机结合,如果作业的模式过于枯燥,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后时间提升学习,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突显趣味性。通过生动的卡通形象引出需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和有趣的语言,满足学生对数学探究的需求。作业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空间,让他们动手摆弄、旋转、平移、拼接等,从而能够巧妙解决问题。

(四)丰富性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实现提质增效,就要避免单一内容的作业影响学生探索体验热情,而是要通过丰富作业彰显小学生学习活力,体现出作业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促进小学生趣味实践高效进步。丰富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涵盖一些基础性知识,通过一些常规作业形式考查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其次,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融入课外知识,凸显数学的应用性价值,让学生在有效理解课内知识的前提下,开阔视野,阅读应用,体验数学世界的绚丽多彩。数学作业丰富设计还可以通过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来有效解题,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并找出一种可行性的方法,就达到了数学学习的目标。丰富作业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的视角,完善学生数学思维,融合于作业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参与全面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推进课前预习作业有效设计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小学数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身良好学习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短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抓手。预习作业的设计应突破单纯地让学生阅读课本和做习题这种枯燥模式,巧妙应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动态观看静态知识。结合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有效理解基础内容,并回顾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前期内容,为高效理解迁移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小数的知识为例,先汇总分析整数部分学到的计算公式,再引出一些简单的小数计算题目,让学生有效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模式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作业挑战构建了有效的台阶,并以微课视频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游刃有余。

预习类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抓住章节知识教学的要点,围绕一个知识点而展开而切忌贪多,这样学生的预习效果才能显著提升。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在微课视频播放完成后,可以设置少量的检测作业,通过学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发展数学思维。以平均数为例,在微课视频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恰当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先通过两个数求平均数进行方法解析,再结合三个数、多个数,进行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贴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理论讲解与案例引导有机地结合,预设疑问引发学生的观看兴趣,方法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微课的观看,让学生快速抓住重点。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或者结合不理解的地方向教师提问。通过有效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以探究类作业提高学生素养

数学的魅力在于思辨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也要突破单纯的知识掌握,从引导学生思辨探究和学以致用的角度入手,优化作业形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近年来,数学考试中也大量出现探究性题目,这些题目通过生活问题进行背景描述,接着引出数学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这类题目出题的角度非常灵活,需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支撑,还需要将其中涉及的文字细致解读,提炼出框架模型,推进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高级思维。这类问题的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需要学生谨慎分析,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日常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探究类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作业完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手,获得良好的解题体验,为学生迁移应用奠定有效基础。以三角形这部分知识学习为例,可以围绕满足哪些条件的三条边能够拼成三角形这一知识点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常见工具如小木棒、树枝、毛线等,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了解达到哪些条件后能够拼成三角形,让学生亲自尝试、实验、讨论,可以让学习过程变得趣味十足,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综合发展。另外,数学还涉及很多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谁占谁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对一些大小数量关系感到混乱。针对这类问题,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探究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主体探究。通过有效的问题分析和模型建构,帮助学生实现答题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共享资源促进学生愉悦交流

“互联网+”的融入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优化,通过高效的资源共享,让学生积极互动并有效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让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便捷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对作业的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为学生分享一些优质学习资源。以小数加法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分享一些与小数加法相关的拓展资源。通过阅读故事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数,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必要性,并进行具体计算方法的讲解。资源的分享不仅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文本、链接、课件等多种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要针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学习交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资源共享还可以向学生传递数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先贤们的智慧,增强对文化的自信心。例如,我们可以提及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分数进行了阐述,有着“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而且《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都是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著作,其中的“鸡兔同笼”等问题非常经典。另外,学习对称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延伸学习中国青铜器图案、剪纸、雕塑、壁画,甚至故宫建筑群的设计内容。这些内容作为课后延伸资料,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并在班级内有效地共享。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带来的便利,开拓学习思维,实现合作共赢,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也符合数学创新作业的典范。

(四)以分层作业让学生闯关突破

小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作业的表现也因人而异。为了推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既要控制作业的数量,还要科学考虑作业的难度,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以互联网为依托,教师可以引入分层作业模式,分别为学生推送基础类作业、拔高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让学生逐层突破。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作业的准确度和完成速度,以促进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中等水平的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基础性作业,还需要挑战拔高难度的作业,以确保扎实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尝试拓展类作业。在每类作业完成后,他们可以通过后台直接获得测评结果,全部正确的话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得闯关小奖状的机会。这样的作业模式既满足了小学阶段学生追求挑战的欲望,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结合学生犯错的题目,题库还会进一步推荐一些相同难度的任务来让学生进行二次挑战。这样的作业模式保证学生更好地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迎难而上的闯关精神,并在班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比拼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设计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其次,要引入探究类作业,推动学生将数学课堂所学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该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督促學生树立学习进取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别设计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可以融入实践类作业和资料收集型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达成数学高效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田雨鑫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古河乡古河中心小学

参  考  文  献

[1] 王秀萍. “互联网+”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例谈[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15):2.

[2] 刘永强.“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J]. 读写算, 2020, 1179(32):33-34.

[3] 吕文青.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 小学科学:教师, 2018(9):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作业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作业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