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的教学优化研究

2023-11-03 09:08彭涛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背景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取得了新的突破,许多教师主动将线上线下教学融为一体,积极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德育元素,逐步提升思政教育成果以及层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教师应站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调整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为中职思政教育注入生机及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中职思政教育;教学优化

思政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点,为了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育人目标,中职学校逐步加大对思政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导向下,中职学校正不断完善思政课教育模式,灵活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三观,以“互联网+”学习思维和学习素养来完成学业,更好地认识个人、他人和社会。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的教学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比较薄弱

首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仍有部分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未能有效渗透和贯彻“互联网+”思维,仍然局限于单一僵化的传统教育理念中。他们没有考虑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基础性的思政内容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没有将教学活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有效整合和交互不同的教学元素。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方式的有效协同。没有结合学生网络化学习和“互联网+”思维习惯及偏好,融合不同的德育元素,导致“互联网+”教学工具在课堂中的出现频率比较有限,师生之间的隔阂仍然较大。教师仅在互联网平台中发布学生的成绩,没有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开展线上答疑。

最后,教学评价未能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有的中职思政课教师着重以教案审阅和听课打分为主要评价手段,没有整合利用各种电子教案来评价学生、指导学生和及时反馈基本学情。总结性评价仍占据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互评和自评。

(二)“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术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中职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学校逐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基本目标,这极大考验着中职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能力。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思政课教师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确保自身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灵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讲好思政课。然而,有的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无法熟练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难以在在线平台中获取第一手教学资源和时政信息。他们还难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灵活切换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辅助产品和教学手段。整体而言,“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有待提升,这极大阻碍了中职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三)“互联网+”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首先,从硬件设施来看,有的学校无法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导致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发展受限。教师难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所需积极调用线上教辅资源和学习资源。学生接触优质学习资源的机会比较有限,存在明显的思维短板,知识来源渠道比较有限,只能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课堂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不完善的硬件设备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学效率不佳,难以尝试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设计电子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一部分中职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一体机,但是普及率有待提升,只有在录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才有相应的设备,并且教师需要提前预约,导致实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仍然无法得到改善。

其次,从软件设施来看,中职学校忽略了优质课程资源平台的有效建设,传统思政课教学仍然占据主导。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偏好以及思想素养来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前的思政教育资源千篇一律,存在诸多局限性。教师个人的软件制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低,这些都极大阻碍了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和创新。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的教学优化意义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育人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比较大,缺乏交流及互动。往往只是简单地问答,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教师也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尤其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表现明显。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生本教学不重视,选择的思政教育策略和方法较为传统和僵化,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参与度。

然而,“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现状。教师获得了更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能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获取体育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更强。教师开始主动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在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动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互联网+”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育人作用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互联网+”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转变教学模式,重新定位自身的多重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管理者和引导者。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深入学习更高阶的知识并实现融会贯通。

其次,“互联网+”思政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主动搜索所需资料,并实现自主的趣味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最后,“互联网+”思政教学有助于摆脱单向地灌输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平台成为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策略,逐步优化教学流程。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思政课的学习,自主接受优秀的思想文化教育,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的教学优化对策

(一)学生层面: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

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学习思维。在线上教學快速发展的今天,慕课、微课、钉钉直播、云课堂备受瞩目,学生习惯了使用微信小程序获取知识,并利用多种学习软件和交通工具开阔视野。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新事物接受能力,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意识。

其次,为了在互联网学习思维的导向下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素养。“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资源渠道,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信息识别能力。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进而学会在权威的渠道以及平台中获取学习资源,主动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认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要简单地讲解信息甄别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让学生掌握较为简单的操作技巧,学会在网络平台中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

最后,教师需要践行现代化的师生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紧密互动。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引路人的角色,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紧密融合。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聆听他们真实的想法,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线上平台中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紧密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层面:践行“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探索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互联网+”思维及教学备受关注,有助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思政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师生关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想方设法地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互联网+”课内外表现、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与“互联网+”的完美协同。在构建中职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时,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在现代化思政课阵地中自由发散,形成良好的人生三观。教师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完善教学模式框架,简化理论教学流程,综合考量学生、教材、教师等多个影响因素,逐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体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变化。为了保障最佳的教学成果,教师应整合利用多种线上教育平台,比如慕课、钉钉课堂,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能,更新知识库。借鉴国内知名教师的“互联网+”教育经验以及慕课课件,掌握慕课技术,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思政课教师还应主动参与以及应用短视频微课教学,深入剖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缺点,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和双向进行,发散学生的思维。其中翻转课堂的出现频率较高,效果非常明显,能够转变固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尝试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保持极强的主动性和参与能动性。

再次,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多类互联网教育资源,实现思政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综合考量信息加工的技术性,保障教学内容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选择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时效性的教育资源,高效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更加丰富,学生习惯了通过电脑以及计算机与外界进行交流,互联网学习意识比较强。大部分学生会在线上阅读政治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面对海量信息,一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真伪以及好坏。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主动为学生甄别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及信息,在线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中自主接受教师的指导,保持良好的主观判断力。

(三)学校层面:优化“互联网+”教育环境

为了给教师的“互联网+”教学以及学生的“互联网+”学习提供必要支持,学校需要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可以从整个学校环境着手,想方设法地优化教育环境,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首先,学校需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环境的发展。紧跟“互联网+”技术变革的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互联网+”教育环境,并做好监督、支持及管理工作。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入能力强、职称高、学历高的思政课教师,鼓励教师团队参与“互联网+”教学活动。

其次,全面完善“互联网+”思政课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思政课教师的选用及选拔机制。一方面需要重视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另一方面应考察教师的知识储备、实际教学能力以及思想发展水平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落实专兼职结合机制,为思政课注入新的生机及活力。在评价教师时,学校还应综合考量教师的“互联网+”教学能力和思政课教学业务能力,定期考核教师的学科应用软件能力,多媒体素材处理能力和获取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以及“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全面优化以及改革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需要做出努力。教师应从宏观发展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学习意识和思维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尝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践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学校应逐步完善“互联网+”教育环境,并通过多方协同以及共同努力,将中职思政课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彭涛 商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  考  文  献

[1]马静.“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以青海中职学校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21.

[2]蒋艳萍.“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政教育教学新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1(6):2.

[3]刘建荣.“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13):121-123.

[4]林国才.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中旬, 2021(4):1-2.

[5]杜慧敏.“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彭涛(1983.6-),男,汉族,陕西商南,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背景互联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