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3-11-03 08:10陈辰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7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SWOT分析高校

摘要: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剖析。并从推进规划实施、优化技术手段、重塑馆舍空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并实现图书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SWOT分析;策略

一、引言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也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一所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非常重要。这不仅包括升级馆内馆外的软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原则。始终把读者对图书馆发展的期望和需求放在首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粗放”到“精准”,从“片面”到“立体”,打造成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和共享的新空间。

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视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明确定义和规范了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1]。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2]。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智慧图书馆已逐渐成为评价一所高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出现是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芬兰学者于2003年提出,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受到不同国家发展状况及图书馆建设所需的技术条件的影响,我国学者是从2010年以后才陆续对其展开分析与研究。近几年,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样化,研究数量也与日俱增。

简单来说,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图书馆。它既是信息科学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基础上实现发展与提升的图书馆[3]。智慧图书馆的最根本特点是实现馆员、智慧化设备、读者与文献信息之间的交叉融合。它是一个集政策、规章制度、技术、服务和人才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借助智能技术,智慧图书馆能够将原本孤立的“孤岛”状态联系在一起,将各个高校的学术与文化资源有机地连接和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及资源增值。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Heinz Weihrich等提出的一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该方法通过分析并列举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综合分析中相互匹配各种因素,并得出具有指导性、战略性、专业性和决策性的结论[4]。利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行剖析,有利于認清当前发展形势,制定高校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以更好地配合智慧校园的建设。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优势

1.优化服务水平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更偏向以“人”为本,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服务化模式,提升服务韧性和优化服务水平。利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行剖析,有利于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在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制定高校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以更好地配合智慧校园的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以服务为导向,可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智能化空间和信息资源服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必然会同时注重软件和硬件设施。一方面,注重外在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智能化馆舍空间、智能化资源系统、智能化检索等,以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人”的感受,重视每个读者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学习与成长。重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所有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知识管理服务、高效的协同服务和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借助智能图书馆软件系统,将馆藏特色资源或新上书目定期推送给读者,并根据他们的借阅数据或阅读习惯进行汇总分析,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5]。

2.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图书馆的资源与空间,真正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并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完成向全面开启移动服务新模式的转变。一方面,通过对资源的管理、使用和流通,对空间的统一规划与设计,构建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与平台,更好地改造图书馆的智能化环境,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拉近读者与图书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借助新兴技术及智慧化建设,如构建院校联合检索服务平台等,可以整合各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优势,拓展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高校间的馆际合作,推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实现让读者共享院校间丰富文献信息资源的梦想。这样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建设劣势

1.投资回报难量化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配备一套支持RFID技术、具有系统整合软件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并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这些初期投入的费用往往较高,且投资回报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对于规模较小或发展相对保守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来说,经费投入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此外,缺乏建设能力也会影响图书馆的建设进程。这可能导致一些图书馆陷入恶性循环,无法有效地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高等院校图书馆,需要充分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并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可以尝试与其他院校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可以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2.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介者的功能逐渐弱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资源的获取更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和跨时空性。读者利用手机就可以轻松满足自身的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介者的功能逐渐弱化,这也是图书馆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应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知识增值,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所需考虑的另一问题[6]。

3.大多高等院校图书馆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建设智慧图书馆所借助的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很快,这必然对馆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馆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创新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馆员仅靠自身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能力、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及实操水平。因此,馆员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自身的能动性,还需要借助单位所提供的學习机会。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存在知识结构不对口、学历层次较低、老少分配不均等现象,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将成为阻碍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外部机遇

1.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提出了“智慧社会”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由“智慧城市”发展而来的,建设智慧社会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7]。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旨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8]。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智慧”方面的建设,而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建设的一部分,必然也要引起重视。

2.技术的支持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图书馆真实空间与虚拟学习空间的整合,还可以通过搭建相关应用,深入感知读者行为偏好,分析读者行为数据,了解读者阅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服务水平。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都会推动高校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及智慧性的图书馆。

(四)外部挑战

1.数据隐私安全问题

由于跟踪分析读者行为数据是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之一,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是高等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因此,对于高校本身及读者来说,如何合法合规地确保全体读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是建设智慧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当前缺乏系统完整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应用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目前在国内,许多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比如,中山大学建设了馆内无人值守大厅和馆外自助预约借还书柜;沈阳农业大学配备了智能书架、还书分拣设备、预约取书柜等设施。然而,这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初级阶段,仅仅是购买和设置了一些智慧化的硬件设施。目前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也缺乏较为成功的、系统完整的、可供借鉴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一)推进规划实施

为解决高校图书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一问题,应从全体院校和学院自身整体发展的视角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做到科学谋划、统筹管理、全面调动资源,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结合本馆实际,根据馆藏资源现状、馆藏构成及馆藏特色,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优化技术手段

为实现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必然从软件设施及硬件设施两方面进行升级和改造。首先,在软件设施方面,要积极应用5G技术、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并进行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等工作,促使读者更好地利用电子资源,增加移动客户端的选择比重。其次,在硬件设施方面,逐步引入智慧化的软件系统、智能化的借阅系统及自助化的服务系统等,提高图书借还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确保软件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图书馆能正常运行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重塑馆舍空间

智慧图书馆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创造良好舒适的空间环境,以提供给读者一个适合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制定战略规划时,应明确院校的建设目标。一方面,需要重新设计内部空间,以提高智慧图书馆空间的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读者学习、研究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应设置自习区、创客空间、新媒体体验区、学术展览区、VR/AR体验区等多功能区域,以提升读者的知识服务及入馆体验。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会对馆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智慧图书馆转型的助推器。首先,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业务骨干赴其他已有建设经验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教育培训,鼓励馆员参加与图书情报专业或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学科培训,不断提升馆员的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以满足智慧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基本需要。其次,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管理规定及操作流程,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再次,在符合馆内人员合理编制的条件下,引进更适合本馆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尤其是具有各学科背景且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最后,与其他高校或企业共建专家队伍,共同推进智慧图书馆的业务开发、系统维护、专家咨询等工作。

(五)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人员管理机制来说,原有的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已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潜力和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最优化。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改革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向矩阵型转变,实现各部门人员的交叉流动,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同时,根据不同馆员的特点,合理配置岗位并分配不同类型的工作,以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设备管理机制来说,需要完善高校智慧图书馆设备及网络的安全等级保护机制,不断提升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同时,利用智能化手段,有效保护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成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人员管理机制方面,转变图书馆组织结构为矩阵型可以打破部门限制,提升馆员潜力。同时,在设备管理机制方面,完善安全等级保护机制和应急处理能力,利用智能化手段保护图书馆建设和運行成果。通过这些改革和完善措施,可以更好地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并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陈辰 武警特警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A/OL].[2022-10-24]http://www.sac.gov.cn/sxxgk/zcwj/.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A/OL].[2022-12-31]http://www.gov.cn/zhengce/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3]王明辉.智慧图书馆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0,38(2):35-39.

[4]李斌.智慧图书馆的SWOT分析[J].传播力研究, 2019,3(30):293-294.

[5]宋敏.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兰台内外, 2020(3):74-75.

[6]翟羽佳.智慧图书馆的哲学审视[J].图书馆建设, 2020(3):91-98.

[7]央广网.智慧社会为社会信息化指明方向[A/OL].[2022-10-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427955780519042&wfr=spider&for=pc.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A/OL].[2022-10-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陈辰(1993.01-),女,汉族,山东淄博,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SWOT分析高校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