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华巧
[摘要]文章以普通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以学术影响力为切入点,对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学报进行再定位,从完善管理、深挖人力资源、深耕内容生产、注重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等方面阐述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可行性措施,为提升普通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学报;再定位;学术影响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新媒体融合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媒体语境,即为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广播和纸媒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传播渠道有效结合,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高校学报作为学术传播主体,对提高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普通高校学报加快了与电子媒体融合的步伐。在新媒体时代,要提升学术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普通高校学报就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重塑在学术传播新秩序中的地位,加快管理体制改革,重组出版技术,创新出版理念,思考发展策略。
一、普通高校学报的再定位
普通高校学报的再定位可以参照刘碧颖、贾峰、武晓耕对普通期刊的界定,可认为是主管、主办单位为高校,但学报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不足,缺少充足的办刊资金和优秀的人力资源,很难约到国内知名专家的稿件,在国家重大资助项目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这一类项目中也很难入选的高校学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92种[1],其中,普通高校学报有1257种,占12.33%。截至2022年6月,CNKI收录的学术期刊已达上万种,学术期刊种类和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学术论文的发表,丰富了学术资源[2]。在这些学术期刊中,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约为2500种,其中地方高校学报超过94%。由此可见,本科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报的主体,而普通本科学报又是本科高校学报的主力军。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应是学报研究、深化学术期刊改革的重点[3]。
由于一些自限性问题,如没有好的依托平台、稿源质量相对较差、学术影响力较小等,普通高校学报成为“小弱散”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同层次的期刊均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普通高校学报在传播知识与文化、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期刊建设甚至是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中发挥基石和支撑作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普通高校学报在办刊中应思考的问题。而对普通高校学报来说,要想提高自身名度,就要提升学术影响力。因此,文章将着力探讨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策略,以期促进普通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内涵
普通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种类型,要想提高学术影响力,就要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内涵具有正确的认识。近年来,有研究者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阐述。根据《韦氏大词典》对“影响力”的相关解释,影响力指直接或者间接产生影响的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影响力都是媒介存在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有研究者认为,学术期刊影响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效果,包括学术水平、学术特色、社会信誉度与读者认可度,在这些因素中,学术水平和学术特色是根本,社会信誉度与读者认可度则是标志[4]。也有研究者认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研究应从相关指标入手,主要是期刊影响力指标和期刊来源指标,同时还应对学术期刊影响力、学术期刊学术评价指标、学术期刊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同思考。对整个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具有特殊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而具体评价可以对来源指标进行淡化甚至舍弃。还有研究者认为,要研究学术期刊影响力,就要抓住“期刊声誉”这个主要因素,包括编委会成员的学术地位、编辑专业素质、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等,这是期刊整体质量的综合反映。期刊应重视重要摘要和检索系统的收录,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加快论文发表速度,提高文本的准确表达,从而增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社科基础研究者和自然科学背景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相关论述。社科基础研究者着重从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角度进行论述,他们认为应着重考察学术期刊的内部质量和外部影响,这是整个期刊影响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在考察过程中可以发现,期刊的內部质量和外部影响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方面,这些一起构成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自然科学背景研究者则重视数据统计和模型建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同时对期刊的引文或引文现象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揭示期刊的定量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因此,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多项指标所体现的相对稳定且对整个学术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能力,它是学术期刊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是由该期刊的作者、读者、编辑、编委会成员等组成的学者以及学术期刊本身、社会评价机构和其他许多动态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学术期刊影响力与内容本身以及内容的生产、传播和信息反馈过程密切相关,这可用框架模型清晰表现(见图1)。
三、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其在信息传播过程的优势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存储容量的无限性,信息检索、分析及加工的便捷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些都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技术与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要求,使得学术期刊的发展变革为“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的模式,即学术期刊融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要想提高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学术期刊+新媒体”办刊是不可避免的[5]。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学报的新媒体建设步伐则相对滞后,部分学报只是开通微信公众号,没有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时代的既有优势来助力自身发展。
在对普通高校学报进行重新再定位以及对学术期刊影响力内涵进行重新梳理后,文章从学报的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深耕内容及新媒体平台的充分利用等方面提出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为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有力保障
普通高校学报要完善管理机制,应站在主管、主办单位的视角,从校级管理和学报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1.校级管理
在校级管理方面,普通高校应对学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普通高校学报在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展示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及促进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报这些方面的作用,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就应对学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可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加资金投入。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对信息接收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学报的主管、主办单位,应转变自身理念,增加资金投入,鼓励学报在传统办刊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的办报模式。资金的增加一方面可以用于学报的数字化转型,让学报能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改进学报的版式设计、提高印刷质量、增加发行量,从而提升传播影响力。二是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编辑在普通高校学报的建设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报应对编辑的发展提升予以全面的支持。普通高校学报可支持、鼓励、奖励编辑的学术创作,完善编辑工作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合力打造高质量学报,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
2.学报内部管理
在学报内部管理方面,普通高校学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刊发论文的质量。
首先,每期学报出刊后,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可组织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整理该期出刊的优缺点,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编辑要进行剖析和反思,共同商讨,寻找解决对策,避免在后续编辑出版时出现类似问题。通过每期出刊后的总结会,普通高校学报可在不断总结优点和剖析解决问题中提高学报的编辑出版质量。其次,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要培养编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学报的学术质量保驾护航。同时,编辑也应利用每年继续教育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并与同行交流学习,相互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办刊经验。最后,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要重视学报的对外宣传力度。普通高校学报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网页、微博等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对学报的办刊特色、优秀论文、重点栏目、期刊服务地方经济等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对重点学术人群进行个性化推送,扩大学报的受众群体,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
(二)深挖人力资源,为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智力保障
1.培养优秀作者,形成优秀作者团队
一般而言,普通高校学报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作者投稿,而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原生动力源于优秀作者团队。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在长期的办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吸收并培养优秀作者,建立一支真正做学问的作者团队。普通高校学报编辑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结交知名学者,维护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加大约稿力度,争取让他们成为学报优秀作者团队的一员。同时,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也应重视与中青年学术研究者的联系,增加彼此的交流,熟悉他们的研究内容和课题项目。中青年学术研究者在想法、观点、见解方面有着自己的创新性,在学科前沿方面有能力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并准确切入,发现问题,从而整合资源形成科研论文,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某学科领域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2.建立高水平的外审专家库
作为学术期刊的一员,普通高校学报刊登的论文专业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编辑很难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全面、精准的把关,因此其需要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外审。外审专家在审稿时,会从专业角度对论文进行把关,对需要修改的论文也能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作者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论文在质量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外审完成后,编辑可根据外审意见,更好地挑选可刊登的论文,整体提高学报论文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
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应建设符合办刊特色和期刊栏目设置的外审专家库。外审专家库中的审稿专家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对本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够对论文中的数据、实验和结论进行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快速判断论文的质量和是否符合学报的发表要求;能够对论文提出合理、可行的修改建议;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独立思考能力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术诚信和学术权威。外审专家对论文进行客观、公正、严谨的把关,是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助力。
3.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多样化能力的编辑团队
普通高校学報要提升学术影响力,除了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还有四个缺一不可的因素:编辑部有效的管理、优秀的作者团队、高水平的外审专家团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多样化能力的编辑团队。基于普通高校学报在期刊界中所处的地位,其能争取到的优质稿源较少。为了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有序进行,编辑通常会多次与作者沟通,提出修改建议,有时需要帮助作者润色与完善文章内容,而这就需要编辑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工匠精神。此外,编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文学、文化、文字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各项编辑技能,精通各项编辑业务,努力学习并提升新媒体素养,由此才能在编辑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提高学报的质量。当然,编辑还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术造诣[6]。
4.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学术引领作用
普通高校学报可以根据栏目建设需要来组建学报编委会,编委会成员由学科带头人或者学术造诣较高的校内学者、国内学者组成,他们对各自学科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成果、新理论、新方向、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普通高校学报编辑要深挖编委会成员的学术力量,积极向其约稿。编委会成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使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知名作者和优秀论文,因此编辑可通过编委会成员来进行约稿、组稿及开展学术活动。在管理上,普通高校学报编辑可定期举办编委会会议,就学报的发展问题与编委会成员共同商讨,认真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普通高校学报可在编委会中增设青年编委,选取对期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青年科研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参与办报的意愿,让他们结合学报选题来组织栏目稿件,扩大期刊作者群,从而为学报发展提供学术活力和智力支撑,助力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三)融合出版,深耕内容生产,为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关键性保障
1.技术融合,深耕内容生产
内容是决定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根本因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大,期刊的学术地位才能彰显。因此,对普通高校学报来说,内容质量就是生命。普通高校学报的稿源多是自然来稿,一般而言,优质的稿件多数倾向重点大学的知名期刊。因此,在稿源方面,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需要主动出击,想方设法约到高质量稿件。在新媒体时代,在取得高质量稿件的同时,普通高校学报编辑还需要将单一论文生产转向增强内容生产。增强内容生产能够促使学报对核心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呈现,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报优质内容的显示度与影响力。普通高校学报的增强出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传统学术论文发表的基础上,将与论文相关的实验图片、研究数据表格、公式推导过程、论文思路解说视频音频、调查问卷等内容以数字化链接的方式嵌入论文。这能增强论文的科学性、互动性,让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也能让读者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
2.重构出版流程,缩短出版周期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之一是高效、快捷,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引入改变了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普通高校学报,要想提升学术影响力,就需要与时俱进,改变办刊模式,重构出版流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高校学报原来采用的传统纸质出版流程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传统纸质出版流程在处理稿件时周期较长,在期刊内容生产方面效率较低,不利于编委会、编辑、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信息双向传输。传统纸质出版在出版发行上渠道较单一,发行速度较缓慢,且传播范围有限。在学报出版发行后,该期出版工作基本终止,后续的下载、阅读、关注等信息基本上是未知的,编辑也很难主动获取到读者的反馈。因此,普通高校学报有必要对出版流程进行重组,将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引入出版流程,如集成编辑系统、编辑—作者沟通平台、编委会沟通平台、外审专家—编辑沟通平台以及编辑出版系统之间的沟通平台等。这些平台的使用可以提高编辑在学报组稿出版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使学报的出版过程更加及时、顺畅,也方便作者、外审专家、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随时进行沟通。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在出版中要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和思维,有效缩短稿件处理时间,加快出版速度,促进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四)注重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利用多媒体平台做好传播推介工作
1.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利用网络传播扩大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在线传播为普通高校学报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数字网络技术、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应用到学报的传播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出版延迟、降低传播成本,还可以扩大期刊读者范围,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其使用体验感,从而提高学报的知名度,提升学术影响力。普通高校学报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实施自建网站出版、优先OA出版、微信平台出版、微博平台出版等,并采用数字网络出版传播对内容进行差异化传播管理。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学报采用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的数字化传播模式,將学报纸质出版的电子版上传到合作的机构数据库。笔者对广西41家普通高校学报的调查发现,目前广西普通高校学报基本选择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权威机构数据库合作,由这些机构数据库在线传播论文,为读者提供服务,从而扩大学报的读者群,提升学报的声誉和影响力。当前,这种合作方式被大多数普通高校学报广泛采用,它在具备前面列举的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普通高校学报在与这些数据库合作的过程中,利用合作方数据库来实现学报纸质版到数字化的平移,而有关学报的特色在这类千篇一律的平移中完全没能体现。因此,对普通高校学报而言,在与数据库合作进行数字化传播的基础上,应通过自建网站来开展出版传播,利用自建网站更好地展示学报详细而全面的内容风格,以此促使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并开展学报数字化出版,实现普通高校学报在新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2.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做好传播推介工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中就要求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8]。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由此,普通高校学报应利用好新兴媒体,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提高学报的显示度,从而提升学术影响力。
如今,由腾讯开发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已成为大众网络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它能给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推送、个性化界面管理和移动支付等服务,不需要用户再重新开发。微信通过服务平台提供的先进端口进行干预,可以将现有的传统服务移植到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包括朋友圈和行业圈。普通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不断进行宣传,以扩大学报的受众群体,从而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安排专门的编辑有针对性地建立微信公众号,在进行模块设计时着重考虑用户接收信息、在线咨询、论文检索、文章查询等基本功能,以及在平台模块中嵌入编辑系统。另外,要想微信公众号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还应考虑消息发布和动态管理功能,实现微信平台的在线问答、语音交流、学术活动直播等形式的多样化[9]。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普通高校学报所依托的高校主体不同,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与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应根据自身实力和本校特色,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明确办刊定位,完善管理,深挖人力资源,深耕内容生产,注重数字化网络化出版,以提高办刊质量,在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同时,实现学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地传播知识与文化,为高校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23-08-20].https://www.nppa.gov.cn/xxgk/fdzdgknr/tjxx/202305/P020230530664876190406.pdf.
[2]程结晶,李秀霞.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及改进方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06):56-61,48.
[3]郭伟,李伟.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2):1486-1494.
[4]杨爽.高校社科学报提升学术影响力路径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73-77.
[5]秦晋丽.融媒体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S2):91-93.
[6]许伟丽,李新根,张益嘉.新时代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的生态环境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85-88.
[7]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2019-03-15)[2023-08-2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5/content_5374027.htm.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3-02)[2023-08-20].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9]韩玲.融媒体环境下普通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发展策略刍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5):39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