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东,王国容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8)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是保证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因其投资风险较高、资产担保能力较弱等特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期,地方政府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在当前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下,为贯彻落实创新政策,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发挥政府补助资金的积极作用,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应势之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现阶段投资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拉动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政治锦标赛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数量增长,形成了以债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模式,这种“主动负债”行为会挤占市场资源,对企业融资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在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下,基建投资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行为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何种影响?而为顺应科技创新新趋势,扶持企业发展的政府补助能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两种地方政府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将产生怎样的交互作用效果?以上问题将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
实现稳增长目标,地方举债融资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实现促创新目标,政府扶持亦不可少。地方政府该如何决策,同时考虑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下地方政府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其中宏观经济效应贯穿于财政、金融、经济各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违约风险增大,会限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1],甚至会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2]。不断扩张的地方政府债务还可能通过作用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发金融风险,扭曲信贷配给效率[3]。虽然地方政府债务能够通过弥补财力不足和完善基建设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4],但是债务累积也会导致信贷错配效应[5]。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融资的作用效果。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挤出了企业投资[6],降低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7],加剧了非国企的投资不足程度[8],使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9]。地方政府债务可能因为用于基建投资、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拉动企业融资[10];也可能因为挤占正规信贷资源[11],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债务融资成本[12],减少企业融资规模[13],进而加剧企业融资约束[14],规模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扭曲了信贷配置机制,使民营企业更难从正规信贷部门融资[15]。
关于政府补助经济效应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基于信用担保和信号传递角度。政府补助会被认为是一种隐性担保[16],能够提高债权人对被补助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对企业信贷风险的预期,从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17]。政府补助行为通过信号传递作用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提升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18],缓解外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19],增加企业股权融资[20],减缓企业融资约束。企业获得政府补助额下降时,会加剧其融资约束状况[21]。但政府补助这一政策性扶持可能会滋生企业的“惰性”[22],有政治关联的政府补贴还可能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23]。
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从经济政策、金融发展、政治关联以及企业自身等多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增加资本供给、提供财政支持、推动民间投资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约束[24],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引导资金流向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5];金融环境的优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26],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困境,破除银行业垄断[27],增加中小银行规模占比[28],银行业间的竞争能够降低企业贷款成本[29];政治关联也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包括信贷在内的资源获取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30];较强的内部资金管理能力[31]、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32]。
纵观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政府补助的经济效应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为本文后续开展研究提供了有利基础。但现有文献较少从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行为决策出发,综合考虑投资驱动下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创新驱动下的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仍然具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本文将宏观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与微观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将地方政府债务、政府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本文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本研究宏微观相结合,将地方政府行为和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融资约束问题相联系,从地方政府行为策略出发,探讨投资驱动下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创新驱动下的政府补助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宏观因素,为地方政府的两类驱动行为选择给出更多的现实证据。第二,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债务微观经济效应方面的研究,从中国地方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出发,解释地方债务扩张会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并且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渠道。第三,揭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政府补助行为的地区异质性和企业所有权异质性,为实行差异化债务管理和政府补助政策提供思路。
地方政府承担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相对自主的经济决策权,再加上我国政治锦标赛的激励模式使得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多举措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大搞政绩工程。地方财力的有限促使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来获得地方发展资金。投资驱动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现阶段基建投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两会也聚焦稳增长,提出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以专项债助力稳增长的政策。在这种主动行为的驱使和GDP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表现出更强的发展意愿[33]。地方政府的这种主动负债行为造成了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张甚至成为无序扩张。就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行为通过杠杆发展模式可能会给地方经济带来较重的压力,也会对企业的融资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由市场上总体的资金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当政府部门参与市场融资,对企业来说无疑有很强的竞争性,会挤出企业部门的融资,使得企业融资约束加剧。这是因为,从外部投资者角度来看,地方政府主要以银行贷款为融资渠道,考虑到银行信贷资源的有限性,资金供需不平衡,银行部门会实行信贷配给。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企业,用于融资担保的固定资产有限;再加上其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保密性,特有的高科技背景和专业知识技术壁垒加剧了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银行的放贷意愿较低,所以考虑安全性和风险性,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公共债务。从政府角度来看,基于我国特色制度,政府与银行联系紧密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更有利于政府干预银行信贷配置。金融分权制度的隐性特征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干预金融机构中的信贷资源分配,满足自身的投资需要[34],地方政府的这种金融行为挤占了企业的信贷份额,影响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不论是因为外部投资者的偏好还是地方政府的干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都将影响企业融资,对企业融资造成“挤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会加剧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
党的十八大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使命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参与到市场中,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在直接效应上,政府补助作为政府政策资源分配的途径之一,可以为企业带来现成的资金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政府补助中的财政贴息等政策性支持能降低企业银行贷款准入门槛,为企业打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硬性要求。政府的金融工具政策能够引导资金流入,使企业更好获得长期贷款,帮助企业减少外部融资约束[35]。另一方面,在间接效应上,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政府补助等相关的资金或者政策扶持能够给外界投资者传递一种利好信号,吸引外部投资者投资。受政策扶持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改善企业的融资困境。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政府补助行为减少了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吸引了更多的外部投资者,增加企业外源融资,从而缓解其融资约束。所以,当政府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或者政策性倾向支持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有效引导资金流向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具有了相对资源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政府补助能够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阶段经济转型期间,地方政府肩负“投资”和“创新”双重使命。在“稳投资”的基础上“促创新”,创新驱动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投资驱动是稳增长的现实保障。地方政府一方面担任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在现阶段仍然依赖于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过程中,其经济决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特别是不规范举债行为和政府补助可能会同时影响企业融资约束,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共同作用效果。
一方面,在晋升锦标赛模式下,地方政府倾向于扩大举债规模,大力进行基建投资甚至为大搞政绩工程而举债①,扭曲市场信贷资源配置以达到政绩目标。特别是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时,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积极财政的重要抓手,在快速扩容、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对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效应”。由于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驱动这种外生经济增长动力,政府补助资金所带来的“信号传递”作用将减弱甚至被抑制,并不能抵消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削弱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另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驱动力。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大,政府补助也更多地偏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作用,为企业融资构建良好的环境。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不仅在于对其直接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这种政策性倾向行为给外界投资者传达了利好信息,降低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导资金流向企业。外部投资者基于对政府的信任看好企业未来发展,增加对企业的投资,缓解了企业的外源融资压力。所以,即使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给企业融资带来负面影响时,由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导向,这种负面影响仍可能会被削弱。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与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存在交互作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最终作用取决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和政府补助力度两者的作用大小
为检验假设H1和H2,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FCit=α+βDebtit+δControlsit+εi+γt+μit
(1)
FCit=α+βGSit+δControlsit+εi+γt+μit
(2)
为检验假设H3,引入地方政府债务和政府补助的交互项,构建以下模型:
FCit=α+β1Debtit+β2GSit+β3(Debtit*GSit)+δControlsit+εi+γt+μit
(3)
FCit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Debtit为i企业所属
① 如《审计署:全国地方债逾10万亿 追求GDP盲目举债》,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31/c70731-23983145.html;《独山县“400亿债务”给盲目追求政绩敲了警钟》,https://www.sohu.com/a/408194539_161623?_trans_=000014_bdss_dkwcdz12zn;《政绩冲动下的变味景观》,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009/t20200919_82083.html。
省份在t年的地方政府债务,GSit表示i企业在t年的政府补助,Controls代表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同时为了减少不可观测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采用了控制个体和时间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εi、γt分别表示与个体和时间相关的因素,μit表示误差项。
本文企业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借鉴夏清华、黄剑(2019)[36]和孙自愿等(2020)[37]的做法,选取国泰安数据库中上市公司资质认定信息文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了金融类公司;(2)剔除了ST、*ST的公司;(3)剔除了相关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共计15 051个样本观测值。
债务数据选取省份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剔除了数据获得不全的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之所以采用省级层面而未采用地市级层面的债务数据,是因为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进行融资,主要资金提供者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针对规模较大的债券投资和贷款决策至少要省级以上分行才能做出决定[38]。其他宏观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双侧 Winsorize缩尾处理,并对交互项进行中心化。借助 Excel完成数据初步汇总与整理,通过Stata16软件进行回归处理。
1.被解释变量
借鉴卢盛峰和陈思霞(2017)[21]的方法,选取融资约束指数SA,用SA指数绝对值的对数值FC来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见表1)。具体计算公式为:
表1 变量定义
SA=-0.737*Size+0.043*Size2-0.04*Age
(4)
FC=ln|SA|
(5)
2.解释变量
一个解释变量是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水平Debt用各省当年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比各省当年的GDP来衡量。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变量的选择上,以往文献研究大部分是采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10-11]或者恒等式测算[4,34]等不同统计口径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本文考虑到官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选取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相对比较科学严谨,并且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债务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比例较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同时,地方政府举债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用比值数据可以剔除对经济的依赖度。另一个解释变量是政府补助GS。根据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报表附注中所披露的政府补助额比资产总额来衡量政府补助力度。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有:资产负债率Lev、现金比率Cash、托宾Q值TobinQ、企业规模Size、独立董事占比Idp、股权集中度Top10。宏观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有:GDP增速和金融发展水平Financial。
各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表2为本文的描述性统计,被解释变量FC的均值为1.33,标准差为0.063,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核心解释变量Debt最大值为0.714,最小值为0.101,说明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一定差异;GS的最大值为0.039,最小值为0.001,说明仍有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资金较少。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汇总
为检验前文的研究假设,根据构建的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政府补助与高新技术企业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由表3列(1)可知,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约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假设H1得到验证。结合我国地方债务扩张的形成机制,由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过程中挤占了部分市场信贷资源以及投资者对地方债的低风险偏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境。由表3列(2)可知,政府补助与企业融资约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假设H2得到验证。政府补助以及所带来的有利信号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由表3列(3)可知,地方政府债务与政府补助的交互项与企业融资约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假设H3得到验证,且最终结果是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缓释作用强于地方债务对其的加剧作用。这可能意味着,虽然地方政府大量举债挤占了企业信贷资源,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但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的资金以及政策性支持通过直接补助和信号传递作用有效缓解了其融资困境。政府补助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也就是说,在样本区间内,虽然在政府投资驱动下企业的融资难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但国家近几年一直强调的创新驱动还是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晋升标准,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根本上推动经济从外源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变,真正地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境,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本文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渠道进行分析与检验。
首先,从需求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不规范举债行为挤出了企业的债务融资。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大多数企业对银行借款的依赖程度较高,近些年直接融资占比虽略有增加,但占比在20%以下,直接融资供给较少[39-40],相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公司虽然有机会获得股权融资,但间接融资和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是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的突出特征。所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是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本文借鉴徐彦坤(2020)[12]的做法,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占比总资产来衡量企业融资规模,以此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规模的挤出效应。其次,从价格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渠道还可能是缘于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因为风险和收益的不同,政府和企业在融资时也会存在价格竞争。一般来说,政府债务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障性,特别是政府债券通常被视作无风险债券,基于风险性考虑,外部投资者更倾向于提供资金给政府部门,而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利率来获得资金,导致企业利息支出增加,融资成本增大。本文用企业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占比来衡量其融资成本,以此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效果。
根据表4列(1)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规模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企业融资;从表4列(2)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融资成本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可能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为应对较高的风险溢价,企业会选择主动减少融资规模,从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成本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这也说明了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渠道主要在于对企业融资规模的挤出。
表4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
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地区环境和企业自身也是影响其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接下来进一步根据企业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股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
1.基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
本文利用企业所在地年末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GDP比存款余额占GDP来衡量当地金融发展水平,按照中位数划分法,将小于中位数的划分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将高于中位数的划分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基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
根据表5列(1)和列(2)可知,地方政府债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加剧了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在这些地区政府举债投资和干预银行的动机较强,再加上这些地区金融资源较少,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的“挤出效应”较大,会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市场更加完善,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高,降低了由于市场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融资难度。根据表5列(3)和列(4)可知,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政府补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而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政府补助并没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能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构建桥梁,为融通和调节政府资金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做得较好,政府补助的“信号传递”作用更为明显。而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创新驱动力不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可能还停留在政绩投资驱动层面。根据表5列(5)和列(6)可知,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交互项与企业融资约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说明政府补助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而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政府补助并没有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利影响,这也不难理解,在这些地区金融资源较为丰富,本身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就不会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明显的影响,而政府补助的缓释效应便也无从谈起。
2.基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本文根据股权性质将企业划分为国企和非国企,其中非国企包括民营、外资和其他。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基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根据表6列(1)和列(2)可知,地方政府债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加剧了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国有企业一般具有政府背书,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风险较低。再次,我国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在信贷资源获取上具备先天优势。所以,大量信贷资源流入国企,导致非国有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根据表6列(3)和(4)可知,政府补助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缓解了非国企融资约束,而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缓解了国企融资约束,这可能是因为国企对政府补助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并且国企本身就更容易获得外部投资者的关注,对外部投资的敏感度不高。根据表6列(5)和列(6)可知,在非国企中政府补助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说明当企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时,政府对企业的有力扶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外源融资压力。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两种稳健性检验。第一,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重新
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效果;第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重新衡量政府补助水平,参考吴莉昀(2019)[18]的做法,用政府补助比营业收入来衡量政府补助力度。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7)均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有资质认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与政府补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根据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所有权性质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而政府补助则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政府补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2)相比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更大,并且当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挤占企业融资份额时,政府补助能抑制这种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3)相比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而政府补助能显著缓解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并且能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
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首先,要合理控制各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设置合理的举债限额,避免由债务扩张导致的信贷资源配置扭曲和债务风险。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方政府举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由当地金融体系效率弥补,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政府举债规模的门槛;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资源较少,同时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不当干预行为更严重,逆市场化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所以,应该设置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减少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当干预。一方面要健全地方政府举债机制,鼓励政府依法依规进行市场化融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整治,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首先,要改革间接融资市场。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资产抵押融资模式,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等轻资产类型的企业,给予其多种融资方式;同时还要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破除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使中小银行更好服务于企业发展,增加其融资渠道。其次,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无法充分服务实体经济,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速度,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直接融资市场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直接融资市场中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因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通过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创新资本形成。
3.加强政府补助资金管理
政府补助作为政府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一种方式,应该根据地区特征、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合理分配政府补助资金,因企施策,精准扶持,提高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使企业受益,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在政府补助资金的发放对象上,应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的关注度;在政府补助资金的申请条件上,应该明确规定符合申请的要求条件,减少一些模糊的、低门槛的申请条件,并且明确补助资金专项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政府补助资金的发放流程上,应对申请手续进行严格审批,按规定形式和程序发放补助资金,防范违规申报冒领和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加强补助资金发放监管力度,使政府补助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