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荣,方荣飞
作者单位: 335400 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
急性脑梗死(ACI)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患者脑部常因缺血、缺氧造成神经损伤,诱发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ACI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故临床治疗ACI以及时疏通阻塞血管,恢复脑部血流供应,减轻神经损伤为主要原则。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ACI的首选方法,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将脑部血管中的血栓快速溶解,疏通血管通道,快速恢复脑部血供,尽可能地缩小梗死面积,并促进受损神经组织恢复,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2]。阿替普酶是治疗ACI的常用溶栓药物,能够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继而与纤维蛋白结合使其溶解,达到疏通血管的作用[3]。但ACI发病机制复杂,单一溶栓药物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需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寻求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中医学中将ACI归属于“中风”范畴,气血亏虚、瘀血阻滞经络为其主要病机,故中医治疗强调益气活血、祛瘀通络。血塞通注射液为中成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且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4]。现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4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9(57.05±4.4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4.0(1.28±0.37)h。试验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8(56.58±4.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4.0(1.24±0.35)h。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的ACI诊断标准,经颅脑CT与MRI检查确诊;(2)首次发病;(3)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4)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2)伴有其他脑部疾病者;(3)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者;(4)伴有恶性肿瘤者;(5)近2周内行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者;(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稳定斑块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注射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根据患者体质量及病情选择用药剂量(0.6 mg/kg或0.9 mg/kg),但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首次使用总量的10%经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 h内经静脉泵注,入院时使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于用药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药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3)日常生活能力:于用药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6]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含洗澡、修饰、穿衣等1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好。(4)生活质量:于用药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7]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社会活动、情感、思维能力等14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疹、胸闷气促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将用药10 d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90%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29%~<90%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29%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 vs. 81.40%,χ2=4.074,P=0.04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用药前,2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 d后,2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较用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3 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用药前,2组大脑中动脉PI、RI、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 d后,2组大脑中动脉PI、RI较用药前降低,大脑中动脉Vm较用药前升高,且试验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前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BI、SS-QOL评分比较 用药前,2组BI、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 d后,2组BI、SS-QOL评分较用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前后BI、SS-QOL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 vs. 4.65%,P=1.000),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ACI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在一系列病理反应下出现脱落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致使动脉血管内血供骤减、断流,而发病后新的侧支循环还未形成,致使脑循环储备能力不足,导致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缺氧缺血性损伤。故及时建立侧支循环,疏通血管,恢复脑局部血流供应是治疗ACI的关键[9]。目前临床治疗ACI首选方案是溶栓治疗,临床ACI治疗指南中推荐静脉溶栓,以快速疏通血管,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阿替普酶为临床常见的溶栓性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可通过与血栓表面纤维酶原及纤维蛋白选择性结合,激活纤溶酶原活性,以促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网断裂,崩解血栓,以此起到去除血栓、疏通血管的效果。
ACI在中医学中被纳入“中风”范畴,气血亏虚,瘀血阻络闭窍为主要病机,患者素体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情志损伤,躯体劳累,易受外邪侵袭,伤及脏腑致气血两虚,气虚则血运无力,凝结聚集,阻滞脑络,脑窍失养而病发。故中医治疗ACI主张行活血祛瘀通络之法。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成分取自中药三七,三七总皂苷、人参三醇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其中三七总皂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提高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缓解脑局部缺血状况,减轻神经组织损伤;人参三醇苷可提高脑神经元活力,改善大脑供血及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10 d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PI、RI低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Vm高于对照组,表明ACI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血液流速,恢复脑部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ACI患者在基础用药前提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能够发挥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凝血酶的活性,改善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液流速,降低血管内血流阻力,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组织尽快恢复,改善神经功能[1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脱落是ACI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而斑块的形成及脱落与血管炎症损伤密切相关,故炎性反应参与ACI的发生及发展[12]。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物质,当机体组织受损或感染时其水平可快速升高,是评估机体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TNF-α为促炎因子,能够激活脑部胶质细胞及趋化诸多炎性因子,渗透进入脑局部缺血病灶,参与脑部神经组织炎症损伤,加重神经功能损伤;IL-6是一种促炎细胞,能够促进炎性因子释放,而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影响血液微循环,甚至导致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10 d后,试验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可降低ACI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利于患者疾病控制。究其原因为血塞通注射液能够发挥抗炎机制,其中含有的挥发油及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对细胞组织的浸润损伤,达到有效抗炎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发现用药10 d后,试验组BI、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能够提高A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发挥溶解血栓、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诸多作用,有效减少脑局部神经组织损伤,促进受损神经组织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小,单中心研究的不足,且未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仍需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量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以期为临床ACI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ACI的疗效较佳,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