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蔓延到俄国。仅仅1900年到1903年的三年时间里,俄國3000多家大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高达10万多人,加之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怨声载道,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俄国工人运动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和游行示威,提出民主自由的要求和“打倒沙皇专制”的口号,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镇压,正在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之时,1901年2月19日,高尔基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到了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3月4日,他又在彼得堡喀山广场参加了学生的示威游行,亲眼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在亲身感受到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后,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了一篇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就是著名散文诗《海燕》,作者通过将鸟儿人格化,讽刺了俄国社会各阶级的代表人物和抨击了沙皇统治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