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23-11-02 01:44:03宋绍辉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宋绍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教育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个学校对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课程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国家和地区的课程开发关注教多,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研究关注较少,导致许多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进度缓慢,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部分,应当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以校本课程为主体,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将校本课程运用于课堂上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以新课标为指导准则;中小学体育;校本课题研究

在课程改革后,校本课程开发受到各地区学校的关注,由于这一教育形式还处于开发探索时期,缺乏相关的开发经验,许多地区的学校都是在逐步摸索。在课程开发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对课程开发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相对于文化课,体育课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且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语文、数学等主要教学科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当地稀缺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发挥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推动学生的素质提升。

1.校本课程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1.1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国外,是随着国外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出的概念。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的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客观因素开发课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组织教师共同参与制定教学方案。国家层面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根据国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对各地区教育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策略。地方课程开发则是根据当地的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具体课程的开发,为满足当地的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当地的文化教育发展。而校本课程开发则处于基层,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教学研究,对上层教学课程进行补充,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宗旨。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风俗习惯不同,国家开发的课程和当地的文化经济相脱节,不能满足当地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就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发挥其课程补充作用。

1.2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

国外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优质人才开启教育改革,校本课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出现的。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能让教学内容和当前的时代发展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但由于我国的课程改革历史较短,长期以来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本,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逐步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和各地区也有了更多灵活自主选择的权利。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在原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第二种是学校不依赖于国家和地方开发的课程,重新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根据当地学生的情况,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开发出满足当地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2.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体育校本课程具有的优越性

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开始逐渐重视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开展体育锻炼能保障健康的体魄,提升身体素质。学生时代正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期开展体育锻炼,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自由成长的空间。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都是在国家或地区统一指导下进行的,没有针对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而开发校本课程则能结合当地学生的发展特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当地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体育课程开发,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些学生在某些体育方面有较高的天赋,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体育运动潜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修正,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还能结合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在课程开发时尊重学生的体育锻炼诉求,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学生的能力特长发展。此外还有利于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升,体育老师既是学校课堂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校教学开发的中坚力量,通过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可以提高老師的学科水平,老师也有了更大自主权和成长空间。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体育知识不断拓展。在课程开发期间对专业知识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应用学校的各项相关资源,打造具有本学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体育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空间,有助于学校进行个性化体育教学。

2.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

在课程改革后,三级课程的实施为各地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依据。国务院也明确强调要改善教学体系,在新时期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就需要在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校自身的特色,利用好本地的体育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还需要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应当首先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发挥本校的教育优势,在开发课程前要与当地的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建议,深刻意识到以学生为课程设计和教育开发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应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明确学生内心真正所需,制定符合学生特色的课程开发。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学校要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区域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同时也有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引入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例如骑马、射箭、武术等运动项目。同时也应进行各种球类运动、健美操、街舞、拉丁舞等现代常见且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特定的场地、不需要学生家庭支付昂贵的金钱成本,也不需要学生的体育素质基础有多好,仅仅感兴趣学生就可以进行学习并且能有一定成绩。与此同时,学校不应只注重面子工程,而应真心实意为同学着想,学生感兴趣,学校就可以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学。

2.3体育校本课程的优势

在新课标下,各个地区的学校已经逐步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即表达手段简单,易于学生理解,能显著提升学生与体育运动的亲密程度。进行体育加版课程开发能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不断学习和调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理论知识,设置高效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组织学生学习锻炼。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将体育课程落实到实处,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当前的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运动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融入一些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细胞的内在潜力,帮助同学们树立体育竞技精神。

2.4校本课程开发前体育教育存在的弊端

由于我国的复原辽阔,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长期以来采用同一版本教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家课程开发的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导致体育教学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统一的课程教学很难满足部分地区的教学需要,导致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二,国家课程开发中有大量体育运动专家参与到其中,这些学者往往和基层教育之间的距离较远,和基层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无法了解全国各地区域的基层教育情况,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也缺乏了解。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从体育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制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狭隘性,虽然体育课程内容较为专业化,但很难满足部分地区的学生学习需求。第三,课程开发者和体育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国家课程和地区课程开发时,往往缺少基层教师的参与,或者教师的参与度较少,没有占据主导权,导致体育课程的开发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基层体育教师和开发课程的专家学者距离较远,无法深入了解课程开发的意图。在教学活动时基层教师缺乏灵活性,无法充分发挥課程教学的设计目标,在机械化教学活动中缺乏人文性,导致学生不乐于参与。

3.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建议

3.1坚持与时俱进,对传统教育观念更新换代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时缺乏明确的目标,由于校本课程在国内的实施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对这一教育理论存在错误的认识。同时教师对于传统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教学思想无法短时间内转变,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改变这一现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在相关方面给予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园内,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有章可循。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校园文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和学生在开发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只有从思想方面发生转变,才能推动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将体育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3.2辨别方向,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

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开发。在开发新的体育校本课程前需要明确课程发的目标,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要坚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让学生自由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发挥自身的特长,在与同伴交流玩耍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和健康心理形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促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从中小学阶段就形成良好的意志力,塑造学生的健全品格。

3.3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以学生需求为教学设计的前提。首先,传统课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在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问题,提升中小学生的耐力和韧性,同时能舒缓学生学业压力。其次,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需要通力协作,互通智慧,共同努力,提升课程开发效率与质量,学校也需要采纳体育教师的建议,成立课程开发的专项小组,为课程开发不懈奋斗。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最多,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本地的教育特色了解较多,是进行课程开发的最佳人选。教师之间应共同协作交流,优化课程教学,避免体育教学方案流于形式,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4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这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创新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融入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也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解决学生的问题放在课程设计的第一位。最后,学校应针对评价结果为学生打分,并计入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明确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体系当中的作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弊端是学校以及社会一味注重成绩,盲目的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应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学生也要听从教师指挥,共同参与到评价体系构建活动中,共同致力于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4.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同时结合学校总体教学重心,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杜润金.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文学少年, 2020.

[2]陈姝茜.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 启迪:教育教学版, 2021, 000(014):P.52-52,28.

[3]白甜. 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J].家长, 2020(11):2.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
略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微课建设在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区域特色形成的作用
科学与财富(2017年3期)2017-03-15 17:22:12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试谈如何有效开展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关于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性开展的研究
全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体育教学(2014年4期)2014-09-18 16:11:35
提高认识 强化管理 健全机制 提升区域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水平
体育教学(2014年4期)2014-09-18 16:10:44
立足自身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
体育教学(2014年4期)2014-09-18 09: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