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徐世杰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腹股沟疝又称为疝气,主要指的是患儿的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进而导致腹腔的液体或者小肠等腹腔脏器进入腹股沟区,甚至进入阴囊。腹股沟疝在疝的疾病中最为常见,主要因其解剖部位在人类直立行走后所承受的腹压最大而导致[1]。腹股沟斜疝的主要危害是可能导致疝嵌顿,从而导致疝内容物坏死,如肠坏死或网膜坏死。此外,疝气内容物的反复出现可导致小肠表面浆膜的损伤,从而引起肠粘连[2]。患者也可能有腹痛或肿胀疼痛,以及阵发性疼痛。同时,长期腹股沟疝后,疝内环进一步扩大,疝内容物增多,同侧阴囊可能肿胀,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加手术难度[3]。近年来,腹腔镜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内环口超过1.5 cm、腹膜松弛度大的患儿存在一定的复发情况。而同期脐内侧皱襞修补术缝合脐内侧襞对内环口进行了覆盖,同时加强了内层屏障,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4]。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同期脐内侧皱襞修补对腹股沟巨大疝患儿精索血流的影响,以期为腹股沟巨大疝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20 年3 月至2022年10 月收治的89 例腹股沟巨大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腹股沟斜疝;②疝环前后径>1.5 cm。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疾病;②滑疝。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 例和对照组44 例。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①进入腹腔探查斜疝。②准备带线疝针经内环口上方,旋转进针,逐步刺入腹膜前层。③疝针旋转进入内半圈腹膜。绕过输精管以及生殖血管后出针,进入腹腔内,脱线。④针线脱离后检查确认未结扎住输精管,退针。⑤退针到初始点走外半圈经腹膜前到达原出针口。⑥出针,勾线,回收。⑦收紧结扎线,结束。⑧检查另外一侧有无疝以免遗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脐内侧皱襞修补术治疗。①在腹壁侧方打3 个0.5~1 cm 的小口;②然后进入腔镜,从内部关闭脐环的缺损,将疝出的脂肪或肠管还纳回腹腔;③最后再用补片固定在腹腔内。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黄瓜等来加速肠蠕动,避免术后出现便秘或腹腔高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疝气恢复。
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精索血流情况。采用中国Wisonic公司Labat SP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睾丸动脉血管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及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③观察两组炎症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估。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检测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
选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分别为(3.47±1.28)d、2.22%,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41±1.34)d、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儿精索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观察组患儿的精索血流情况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精索血流情况比较(,cm/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精索血流情况比较(,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患儿的炎症指标情况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疝气常见的部位在腹股沟,称为腹股沟疝,也称为小肠气。但实际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疝气,如患者术后切口部位出现的疝,称为切口疝。如果膈肌出现疝,则称为膈疝。如果食道裂孔出现疝,称为食道裂孔疝。另外腹部造口出现疝,则称为造口旁疝,而在盆底出现疝,称为盆底疝。腹股沟疝是由腹股沟内环从腹股沟下动脉外侧向外突出,经整个腹股沟管斜向向前,再经腹股沟外环而形成的疝块[5]。通常患者进行体检时,能触摸到腹壁上有质地较软的肿块,而且多数情况下肿块能突出,也能轻推送回。主要原因是人体直立行走后腹压最大,常常表现于腹股沟区域可复性的肿块,站立时突出,平卧后即可消失,同时可伴有腹部坠胀疼痛不适[6]。对其行同期脐内侧皱襞修补术,对于改善患儿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分别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患儿,提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皱襞修补术能够降低患儿的术后复发率,促进术后康复。考虑原因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现在手术方式一般分为微创(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形式虽不同,但最终都是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具体方式[8]。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相对而言,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的复发率较低点。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疝囊太大;腹肌薄弱;手术结扎不全;手术结扎线打结不可靠,结扎线断或脱落,腹压太大等情况。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是将疝囊进行剥离,然后在疝囊颈的位置将疝囊进行结扎,其手术创伤比较小,恢复快,复发率低[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个月观察组患儿的精索血流情况与炎症指标情况和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其原因腹腔镜手术用于该病治疗时不仅给予疝囊高位结扎,同时缝合脐内侧襞对内环口进行了覆盖,关闭了内环口处的腹横筋膜裂隙,消除了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同时加强了内层屏障,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患儿体内血流平衡,改善术后可能引发的炎症[10]。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皱襞修补术能够降低患儿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