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利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 五官科,河南 平顶山 467400)
白内障是一种晶状体发育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部分或完全混浊,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声乳化吸除术是其常用治疗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切口愈合快及术后屈光状态稳定等优势[1-2]。虹膜松弛综合征(intraoperative floppy iris syndrome,IFIS)是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严重并发症,其可导致手术视野缩小,难度增加,术中极易误伤虹膜,引起虹膜萎缩、瞳孔缩小,进而导致术后瞳孔不圆及瞳孔复视、复移等[3]。目前,临床尚未阐明IFIS 发生机制,发生后给手术带来不确定性,加剧手术风险,严重影响预后。有研究指出,IFIS 发生可能与术前病史询问不足、缺乏手术准备及处理经验有关[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563 例白内障患者,调查IFIS 发生情况,并构建logistics 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防止IFIS 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前瞻性选取2020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来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老年患者563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5],晶状体发生混浊和变性,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年龄≥60 岁;符合超声乳化术指征;均为单侧;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矫正视力后<0.5;晶状体核分级Ⅱ~Ⅲ级。排除标准:视网膜脱落;应用除单纯抗生素盐水及人工泪液外的眼药水;角膜病变;青光眼;影响术中虹膜形态的因素或疾病,如急性葡萄膜炎、假性剥脱综合征、先天性前节畸形、眼部肿瘤等。
①松弛的虹膜基质在正常的前房灌注时出现虹膜涌动;②虹膜易经构建合理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切口脱出;③术前预防措施无法阻止瞳孔进行性缩小,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IFIS[6]。
1.3.1 超声乳化吸除术 均由本院同组医师实施,入院后,均进行裂隙灯检查,并测量散瞳前后瞳孔直径。术前滴入3 次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散瞳,每次间隔5 min,采取角膜切口,切口分为微切口(<2.2 mm)和小切口(3 mm)。术后医生需填写一份IFIS 调查表,描述术中IFIS 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和效果。处理方法:降低灌注流速,眼内注射粘弹剂或肾上腺素,降低虹膜拉钩和吸力。
1.3.2 一般资料 取得院方同意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白内障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时间≥1 d,平均1 支/d)、切口方式、饮酒史(时间≥1 年,每次≥50 g,饮酒≥3 次/周)、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近2 周内应用,如坦洛新、非那西丁、利血平、氯氮平等)、糖尿病史、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氯吡格雷75 mg/d 或阿司匹林100 mg/d,持续3 个月)、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3 质量保障 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和筛选,制定调查质量核查制度和数据质量核查等质量控制措施;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数据核对,审核合格后以双人Epidata 软件进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采用SPSS 23.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IFIS 的影响因素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63 例>60 岁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IFIS 46 例,发生率为8.17%(46/563)。其中轻度15 例、中度25 例,6 例重度。
依据上述IFIS 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发生IFIS者纳入IFIS 组,未发生IFIS 纳入未发生IFIS 组。两组年龄、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FPG、HbA1c、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FIS 单因素分析
以白内障患者术中是否发生IFIS 为因变量(是=1,否=0),以年龄、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FPG、HbA1c、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年龄、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FPG、HbA1c、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是白内障患者IFIS 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IFIS 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563 例>60 岁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IFIS 46 例,发生率为8.17%,明显高于国内水平[7]2.38%~3.18%。可能与本研究选取均为老年患者有关,进一步明确导致白内障术中IFIS 发生具体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改善预后。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年龄、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FPG、HbA1c、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是白内障患者IFIS 影响因素(P<0.05)。①年龄:随着年龄升高,患者生理躯体功能不断衰退,药物负担能力减弱,其皮肤肌肉弹性随之下降,虹膜开大肌、虹膜血管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加之其常合并多种基础病症,更易并发IFIS[8]。②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已有相关研究[9]证实,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是IFIS 独立危险因素(=0.583,95%CI:1.128~10.752),与本研究论点相符。分析认为:α-1 受体为虹膜瞳孔开大肌上受体主要类型,α-1受体拮抗剂可阻断瞳孔开大肌上α-1 受体、肾上腺素等相结合,导致虹膜肌肉弹性丧失,引起虹膜血管功能失调和结构改变,从而引发IFIS[10]。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应用α-1 受体拮抗剂可导致瞳孔进展为废用性萎缩,引发功能障碍,瞳孔呈进行性缩小,因瞳孔缩小为虹膜病理性变化,即使停用α-1 受体拮抗剂,瞳孔开大肌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11]。从表1 来看,服用坦洛新IFIS 发生风险最高,其余依次为非那西丁、利血平、氯氮平。③FPG、HbA1c: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致使眼部周围组织呈缺血状态,进而引起神经末梢结构异常,减弱神经支配能力[12]。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支配着瞳孔开大肌,支配能力减弱引起术中瞳孔散大不足,增加术中IFIS 发生风险[13]。HbA1c 水平升高可引起视网膜血管损伤及循环紊乱,加剧炎症反应,促进前列腺素表达,与促炎因子共同进入眼内,导致虹膜血管平滑肌紧张,散瞳效果较差,诱发IFIS。④散瞳直径:本研究数据显示,IFIS 散瞳直径(6.16±1.15)mm 明显小于未发生IFIS 组(7.72±0.85)mm,提示散瞳后瞳孔直径缩小的白内障患者IFIS 发生风险更高,这主要与服用药物产生的影响有关,研究[14]证实,连用1 个月坦洛新可导致瞳孔缩小,6 个月可导致虹膜收缩速率显著下降。⑤其他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通过促进神经元放电,起到神经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开大肌、血管功能及虹膜神经,导致IFIS[15]。本研究还显示,具有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IFIS 发生风险是无药物应用史的2.553、2.807 倍(=2.553、2.807)。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术中IFIS 发生主要与年龄、α-1 受体拮抗剂应用史、FPG、HbA1c、散瞳直径、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史等因素有关,建议临床着重关注具有上述影响因素个体,做好术前和术中准备及应对措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轻对预后不利影响。受限于临床实际,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可能会影响部分结果偏倚性,日后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进行更为深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