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承锋,李 佳
(1.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6;2.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3.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思政部,山西 晋中 030619)
资源型地域的困境由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其在早期把快速发展经济作为第一目标,这是由与之直接相关的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决定的。在这一价值导向下,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以能源换发展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以及过于依赖资源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节点,这一举措也从早期的发展红利期变成了现代型经济发展的阵痛期。畸形的产业结构必须得到调整,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具体方式则是造就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同时使整体的行业结构趋于协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经济发展重心的调整,是快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方向。”[1]对于山西这样重度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省份而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落地实施作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的重点项目,以建设特色文旅服务业为中心,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程度,合理化产业发展生态”,[2]催生新型服务业态,拓展新领域,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山西省长期坚持的发展基本点,本文将就其中一方面即山西特色的文旅消费性服务业进行阐述。对于山西省的现况来说,现代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原有的产业基础并不具备一般性的强势集聚。因而对于文旅消费性服务业而言,受近年来“强省会”战略以及“城市圈”思维的影响,将其与传统服务业共同运用同一集聚路径,显然并不可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地理空间关联变得没有那么紧密”。[3]在现有产业基础下进行拥有内在逻辑的核心分布,并合理利用各地的自身优势与其进行对接。创造“基建打底,规划先行,投资引领,消费营收”的文旅服务业发展框架,以发掘本省内需为主体,充分利用周边省份的空间溢出,设立长足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设计,保证稳定持续的贯彻落实,不贪多,不贪功。
“十三五”时期,“山西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5 89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 03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6.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达到了64.3%。服务业投入显著增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由51.2%上升到了57.1%,年均增速达到了8.5%”[4],就2021年来看山西现代服务业数据如下:
如上图1图2图3[5]所示,山西现代服务业拥有了发展新型特色文旅消费性服务业的基础。在原有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产业伊始的高速发展是常态,而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向追求高质量转变。
图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
图2 2021年服务业增长率
图3 2021年山西省各项服务业增长值
在现代服务业的各项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文旅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实现旅游收入27 283亿元,年均增长24%,”[6]山西省的特色现代服务业——文旅消费性服务业也以此作为核心开展建设。
尽管在过去五年内,山西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面临的问题,首先主要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较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起步较晚、规模小;其次是多数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没有达到规模化、品牌化;最后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交互渗透不够,内部结构仍然不尽合理,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地区、城乡间发展不平衡,融合度亟待提高。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融合发展,新一代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过去的由于技术缺位所产生的时空限制不断被解决,同时也不断地依靠技术优势所带来的生产力更新业态,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类需求。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将会对物质、精神等方面需求产生更多变化,这也对消费结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消费性文旅服务产业的建成和发展将会有力地推动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山西省发展现特色现代文旅消费服务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立足本省实际,遵循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度和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构建有山西特色的现代文旅服务框架体系,包括构筑生产性服务业新支柱,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引擎,加快形成文旅新地标,打造康养新品牌,着力提升文旅服务业供给质量,构建支撑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特色现代消费文旅服务产业体系。
首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成为文旅服务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着重创造服务新内容、新方向、新模式,将新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进行融创,加快形成以特色文化内容创新为主要引领,以技术手段做主要支撑的现代文旅消费服务业新体系和发展模式,以提升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充分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挥市场能力,主导资源配置,加速实现文旅服务业准入改革,破除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研究市场区域性比重,以安排产业集聚,不断深入挖掘并释放市场活力。同时要更加主动地实施区域间合作,扩大文旅服务业对内融合对外开放,不断增加其优势,拓展其空间。
第三是坚持供给合理和需求稳定,运用大数据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进行统一整理分析,全面接入“互联网+”信息通道,更加广泛地连接消费端和生产端,推动市场信息体系构建,注重即时性,形成供给动态平衡。
第四是以融合发展理念优化要素配置,深化业务关联性、链路布置和技术渗透,推动文旅服务业与现代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服务区内部渗透,推进服务业大片区集聚间的交互,以及与周边辐射区域内的互动,形成整体发展。主要集聚区与其它次要地域间的外部对接方面要搭建双向发力的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深入挖掘,均衡发展和民生普惠。利用行业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安排经济中心一定程度下移,造就一批小区域服务中心,加大新技术应用,通过文化服务业跨界跨区融合赋能经济稳步增长。
最后是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包涵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发挥集聚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以特色文化资源作为核心,提高文化服务业质量效益,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培育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促进服其提质增效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既已决定以“非煤”作为基本遵循,则发展方向就主要转到了第一和第三产业上,同时也首当其冲地突出了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地位,现代文旅消费性服务业在其中有重要位置,山西的特色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和模式也由此而来。深度优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动观光农业多点发展,历史文化和旅游项目线性结合、康养服务和体育运动并行推进,多区结合成面,深度融合发展,多角度多层次地利用各地特色资源,加快乡村振兴,打造富有山西特色的文旅项目。
山西省山区面积广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大豆、高粱、红薯、莜麦、荞麦、糜黍、杂豆、水稻等十几种。同时省内“共有小杂粮七大类120多种,种植面积约1 500万亩,约占全国的1/10,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15%~20%,”[7]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分析,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玉米、专用小麦、马铃薯和以谷子、燕麦、荞麦为主的小杂粮。山西省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品种多样,主要有蔬菜、水果、棉花、油料、干果、麻类、甜菜、药材、烟草等,然而此方面收益却并不理想。因此亟需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对产品完成度和质量进行保障。
首先是要打造知名的农业品牌,建设一批知名品牌,以品牌效应增加其收益。例如阳曲小米就很具特色,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色泽黄,颗圆润,味香甜,农业部批准了“阳曲小米”品牌,已成为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山西知名品牌的同时突出陈醋一类的地方象征产品以及省内区域品牌,并形成产业体系引领农业转型升级。重点是发挥省域内特色农产品,如杂粮、中药材等有独特价值的作物和初加工、精加工食品和药品等,以先发性稳固市场地位,培育品牌,提升收益。打响三晋品牌,是一项艰难而又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其次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拓宽农业服务领域。山西作为拥有全地形和山地分布广泛的省份,保留有较原始和完整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处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将农业与文旅结合起来,塑造一批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以中长期为主,真正把农业旅游变成一种文化性服务行业,塑造家庭农庄和集体农庄等新形式,容纳游客参与。
最后是发展农业产业性服务行业,立足于农业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重点发展农业市场信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改革。建立专业机构或者标准化的平台,进行农业产品的交易,譬如当下受大众喜爱的“东方甄选”“拼多多助农”“淘宝直播”“京东”等等。加快培育多元服务主体,重点面向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化服务主体,发挥各主体的优势,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高度集聚和有效配置,创建全国性的文旅农业特色品牌,增强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服务行业对特色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借助平台宣传推广山西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2022年12月,山西省参加了农交会,以山西省域农业品牌为主导,现场设有“有机旱作·晋品”展区、省级综合展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三大板块。参展企业近140家,产品500多种。其中,“有机旱作·晋品”企业65家,包含“晋药”“晋粮”“晋菜”“晋肉”“晋果”“晋酿”6大品系200余种产品。曲沃县“南林交莲藕”、右玉县“小果沙棘”、芮城县“芮城菊花”、忻州忻府区的“忻州糯玉米”入选大会“一县一特”优质农产品品牌。参展规模为历年之最,期间山西省产品热销、签约不断。全国多家采购商与我省企业进行了产销对接和商务洽谈。山西省将借助类似的平台机遇,进行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市场渠道,增强山西农业品牌影响力,推动全省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更为广泛和更加深入地利用独特文化资源,将其与大众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并与当下服务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意向进行结合,打造受众广泛、时代性强、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并以文化原生性作为核心,打造有山西特色的现代文旅服务业。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以创意、体验为提升方向,优化布局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空间上可以是小镇、街区等多种形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成园区同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深入推动文旅服务业信息化、便捷化,创新消费模式,从前期宣发到文旅,以及后期的文创产品的生产销售,依照其内容形成有机整体链路,挖掘活化文化资源,打造真正的山西现代知名文化。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在人文历史方面要继续推动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和模式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取向,增加普适性,例如深入挖掘五台山古建筑古园林文化、禅修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等,打造集自然风光、佛教文化、古建艺术、避暑康养等为一体的旅游园区。在自然地理方面,要依托气候、地形、温泉、森林、湿地等优势资源,打造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度假区。在全省范围内构建更加快速、连贯的不同级别和用途的公路网,以满足“快进慢游”的时代新要求。重点推进文旅服务行业标准化和智慧旅游建设,完善集散中心、物流保障、信息通达等基础性文旅产业便民服务设施。
加快建立覆盖不同种类人群、形式多样、服务多元的康养产业体系,同时加快与文化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以及新兴体育热潮的有机融合是面向未来的下一步山西特色文化服务业发展方向。塑造整体优质环境,以四季分明作为核心宣传点,选择风景好、生活便利的地域进行康养中心布置,重点推进一批小镇、社区、乡村、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康养产业配套服务和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提质拔高。健全康养管理服务,支持多元主体在有效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发展疾病护理、母婴照料和残疾人陪护等专业服务机构。推进“互联网+健康”行动,完善健康信息产业链,发展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
打造有山西特色的多样化康养服务品牌,要重点培育避暑、温泉、森林、乡村休闲、体育运动、中医药、文旅、食疗等特色康养产品,达成“老有所养,病有所护,弱有所扶”的理想目标,将山西省打造成为集文旅、运动、农耕体验和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康养目的地。
交通运输业在文旅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改善交通运输建设是促进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壮大我省服务业的有力保障,也是走出当前山西服务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性措施。交通的便利度对于发展文旅、康养等服务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达的交通对于本就先天地理条件薄弱的山西尤为重要。山西省的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因而各地存在事实上的交通联系问题,特别是偏远乡村,部分旅游景点离城市人员流动中心的距离也较远,公路和铁路运输就显现出了制造和使用的难度。以低空通航作为农牧业、文旅业和康养服务行业的补充项目,充分发挥其快速、便捷的特色。当然由于其成本问题,还是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体,适当推进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
首先,发展低空旅游体验消费和空中运动服务产业。例如在农业方面,对部分保鲜程度较强,时效性要求高的产品上,结合使用低空中大型无人机运输,以破除农牧业产品的交通障碍,这一项不仅可以在省内运行,也可以发挥中部省份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西部连接的港口,进行东西部商品交换。在文旅方面,结合山西省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开展以飞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低空旅游项目,对优质景区实现基本航程覆盖,一定程度上采用定制飞行的方式,发展中短途航空,大力投入机场建设,构建安全流畅的公共航空运输网络。同时扩大公共服务和生产适用,加强低空飞行在消防、抢险、医疗救护、农林作业、气象、测绘、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在航空网络重要节点建设应急救援中心,开展航空应急救援等公共性服务飞行。推动金融、保险、租赁等业务服务构建,重点加快建设航空项目上下游设备保障和资金支持体制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保证安全有效的航空运输产业服务融入山西现代特色文旅服务业中。
其次,培育壮大航空市场和航空需求。鼓励“航空+”消费,推进通航业与旅游、体育、气象、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航空利用模式。开展航空体育培训,利用省内通用机场和飞行营地,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需求,发展跳伞、滑翔、动力三角翼、热气球体验和航空模型等航空体育消费。举办以航空运动、航空消费与航空教育为主要特色航展及比赛项目以及论坛,建设航空主题商业文化街区、航空主题营地、航空主题游乐园、航空俱乐部等,激发通航市场消费,将山西省打造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航空产业和服务业基地。
最后,健全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保证这一项目持续推进就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通航政策创设和要素供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多方参与、共同投入,构筑多元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建地面通航网络,形成完整链路闭合。同时航空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关键线路节点布置飞行服务站,为通航用户提供空中交通管理及各类航行信息和气象情报、以及必要的技术咨询、飞行辅导、应急帮助等安全性服务,是安全航行的基础技术保证。同时也要进行人才培育,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支持高校开设通用航空类专业,加大通用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力推动传统农业产业、文旅产业和康养服务业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是时代发展下价值追求的现实需要,也是山西省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山西省要加速提升特色文旅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培育市场主体,扩张集聚影响,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监管体系,为特色文旅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实现文旅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实现文旅产业转型速度提档,文旅服务产业质量升级,构成显著增强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步优化公共服务能力,为山西省服务业实现高质量转型贡献力量,构建有山西特色的现代文旅服务业,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也可能是过于依赖资源的经济形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