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2023-11-01 17:30:45蒋茂君
健康之家 2023年19期

蒋茂君

摘要:目的 探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其中支架植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3例,仅实施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例;手术时间为60~132 min,平均手术时间(75.34±8.93) min。术后7 d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内皮素-1水平、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均低于术前,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各1例;术后1个月动脉通畅率为96.00%,术后3个月为92.00%,术后6个月为88.00%;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均高于术前,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减小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有效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介入;动脉通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头部的动脉血液返流入患肢上,从而头部动脉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症状[1]。同时,胳膊的动脉血供血不足会导致出现胳膊没有力气,胳膊的血压低甚至测不出来等情况,罪魁祸首是锁骨下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这些现象被称为锁骨下窃血综合征[2~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搭桥术、双侧腋动脉搭桥术,以及锁骨下和锁骨下动脉搭桥术。介入手术可以采用经皮腔内锁骨下动脉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治疗,微创且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少[4~5]。本研究以25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6.74±6.54)岁;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6例;狭窄长度1.2~3.8 cm,平均狭窄长度(2.76±0.53)cm;闭塞长度1.9~4.8 cm,平均闭塞长度(3.79±0.82)cm。主要表现:視物旋转、眩晕、无规律性头晕患者16例,运动性下降、上肢易麻木、轻瘫患者共13例,上肢易刺激、怕冷、感觉异常各3例;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共4例。合并证: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15例,大动脉炎性疾病2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18例,双侧椎动脉狭窄1例,左侧椎动脉狭窄6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等,确诊疾病;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瘢痕体质;严重基础疾病;血液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依从性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持续用药3~5 d,实施主动脉弓、脑血管、腹主动脉造影,评估侧支循环、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手术治疗前予以患者全身肝素化处理,选择球囊植入,由远到近进行扩张,通过造影术进行诊断,关注管腔情况,若患者管腔狭窄或血栓夹层为30%以上,则实施置入支架术。术后给予替罗非班维持治疗24 h,双抗治疗3~6个月,单抗需给予阿司匹林长期治疗,每天100 mg。若患者置入支架,则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每天100 mg;氯吡格雷口服,每天75 mg,共用药6个月。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2)观察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于术前与术后7 d进行评估,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8 mL,取5 mL实施离心操作,转速为3 000 r/min,持续10 min,采集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一氧化氮、血清内皮素-1;另外3 mL静脉血使用梯度法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3)观察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在术前与术后7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学5 mL,实施抗凝处理,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4)统计并发症发生率。(5)随访6个月,评估动脉通畅率、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

25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其中支架植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3例,仅实施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例。手术时间为60~132 min,平均手术时间(75.34±8.93)min。

2.2 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

术前患者血清内皮素-1为(76.23±2.56) ng/L,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为(6 365.85±212.56)个/L,一氧化氮为(1.05±0.23)μmol/L;术后7 d,血清内皮素-1为(70.12±2.09)ng/L,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为(4427.78±130.78)个/L,一氧化氮为(1.54±0.16)μmol/L。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

2.3 凝血功能改善情况

术前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为(3.79±0.23)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4.79±3.45)s,凝血酶原时间为(11.34±1.07)s;术后7 d,血浆纤维蛋白原为(3.12±0.15)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4.62±3.27) s,凝血酶原时间为(11.45±1.23) s。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

2.4 术后并发症分析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其中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各1例。

2.5 动脉通畅率分析

术后1个月动脉通畅率为96.00%,术后3个月为92.00%,术后6个月为88.00%;。

2.6 患側/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改善情况

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均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盗血综合征是指锁骨下动脉向大脑、脊髓、胸背和上肢等部位供血的主要大血管。如果在椎动脉前发生大部分或全部闭塞,受虹吸作用影响,可导致患侧椎动脉内血液回流,另一侧椎动脉内的血液也会部分外流,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上肢供血,从而出现脑部及患侧上肢缺血症状[6]。患者如反复发生盗血现象,且症状严重,则需行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或血管重建术等,注意不可用扩张血管和降压药物,以免加重盗血。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响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7~10]。早在1929年Forssmann先提出将导管插入血管造影的设想,并在自己身上用导管从肘静脉成功的插入心房[11]。1953年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股动脉,用导丝引导导管插入的血管造影技术[12]。虽然近年来随着超声、CT和MRI的发展,使许多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内容和程序发生了较大变化[13~16],但这些无创伤性检查只能作为筛选性方法,而介入治疗前的血管造影仍是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最可靠和最直观的方法。

血管内介入技术所需要的造影设备有X线机、影像增强器、快速连续换片装置、高压注射器等。常用的介入治疗器具包括穿刺针、导引导丝、导管鞘和导管等,在治疗前要了解这些器具的性能及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相互匹配,避免出现插管失败。本研究结果显示,2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其中支架植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3例,仅实施球囊扩张治疗患者2例;手术时间为60~132 min,平均手术时间(75.34±8.93) min。术后7 d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内皮素-1水平、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均低于术前,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各1例;术后1个月动脉通畅率为96.00%,术后3个月为92.00%,术后6个月为88.00%;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均高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减小患侧/健侧收缩压比值、动脉内径,有效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鞠明凤.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8):85-86.

[2] 郑烜,胡卫民,胡吉波,等.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及腋动脉狭窄致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3):2638-2640.

[3] 周娥,赵蒙蒙,王碧君,等.针刺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3):90-91.

[4] 鞠明凤.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8):85-86.

[5] 李晓阳,陆炜,程国兵,等.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8):761-764.

[6] 苗锐,黄冬,赵凯涛,等.椎动脉不同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12):1764-1767.

[7] 唐荣武,刘俊,裴玉春,等.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长期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1):2666-2669.

[8] 何晓清,梁汉欢,戴顺钦,等.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内高密度影与出血转化的关系[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2,19(7):406-410.

[9] 余笋,时程程,马骥,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颅外段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12):1212-1217.

[10] 张泉,徐剑峰,韩华强,等.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2):2103-2106.

[11] 杨思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治疗性心导管术[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4,3(2):63-64.

[12] 陈锡俊.新型介入穿刺针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3):392-393.

[13] 吕杨,季玲.肝血管瘤超声、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J].磁共振成像,2020,11(8):672-674.

[14] 胡晶晶,罗振凌.对比经阴道超声与MRI检查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3):111-112,125.

[15] 陈大羽.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2):21-23.

[16] 德钦,胡青青,刘小林.超声结合CT影像学特征在囊型肝包虫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0):11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