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家公园建设的人才科技教育支撑

2023-11-01 16:26:20田阳
绿色中国·B 2023年8期
关键词:公园国家建设

田阳

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则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被誉为“国之大者”。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要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支撑、教育是先导性基础工程的内在一致性,聚合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国家公园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国家公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厚植国家公园发展的教育科技支撑。

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引领下,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布局建设国家公园相关学科专业,搭建科研合作平台,系统谋划国家公园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各展所长、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一方面,国家公园学科专业建设有效加强。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国家公园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第三批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遴选中,将国家公园学纳入局重点学科加以支持。2022年9月,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其中,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就是生态文明领域的3个引导性专业之一。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率先申报并通过教育部审批,开设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其中北京林业大学还率先成立国家公园学院,并于2023年9月招收首批本科生,实现国家公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北京林业大学的专业培养方案强调,推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双导师制,探索本研贯通培养,开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国家公园规划、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智慧国家公园等核心课程,设置科研创新实践类学分,加强国家公园实地综合专业实习。东北林业大学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以掌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地监测与评价、国家公园规划与设计、国家公园管理、国家公园生物安全管理与控制、智慧国家公园等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为目标,构建贯穿培养过程的项目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相关高校与出版社强化合作,积极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撰工作。2023年8月,中国林业出版社联合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多所高校专题研讨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确定了《国家公园概论》《国家公园自然资产管理》《国家公园规划与设计》等第一批教材编撰工作计划。

另一方面,国家公园科研平台建设日益活跃。2021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科学院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林业规划设计院联合建立了国家公园研究院,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国际视野,建设国家公园领域的权威研究决策咨询机构。诸多综合性高校、林科特色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对接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方,通过强化协同创新,建立了类型多样的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平台。比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提出了建設国家公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端智库、科研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首批试点国家公园采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的方式,建立了20余个科研机构,强化科技支撑。相关学术期刊建设也取得进展。2023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公园(中英文)》专业学术期刊正式发刊,聚焦国家公园建设前沿科学问题、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需求和重点任务,报道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理论、方法、实践的最新进展和观点,搭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学术交流平台、成果分享平台,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加大了对国家公园基础研究的支持。2022年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门设置一期应急管理项目《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通过征集遴选,聚焦国家公园范围与管控分区、事权划分、特许经营制度、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人兽冲突”的解决路径、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关键问题等,开展7个课题研究,为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科学支撑。课题参与单位覆盖面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个单位国家公园研究团队主持推进研究。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完成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为此,国家将在全国布局包括首批5个国家公园在内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管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要实现国家公园高质量的建设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迫切需要更加有力的科技人才教育支撑。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国家公园建设方、人才培养需求方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合作,开拓思路,夯实人才科技教育支撑,助力新时代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学科体系构建。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家公园体系,需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同时,由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导致国家公园学科体系构建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主体耦合联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重等特征。需要打破现有学科的壁垒约束,强化生态学、林学、管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及其下设二级学科方向的协同融合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学科体系。为此,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要在充分借鉴国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从理论知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管理政策体系等不同维度。迭代更新、交叉创新,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在加快国家公园学术研究的同时,做好最新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的工作,推进高质量国家公园教材建设。

二是实施国家公园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国家公园人才队伍,才能为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为此,必须从人才培养供给的源头抓起,大力支持更多的院校开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扩大国家公园领域急需紧缺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总量规模。建议按照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加快跨部门政策协同,探索实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同时,分类实施国家公园基层人才能力提升计划,采取在职攻读学位、专题研修提升、系统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对管理类、专业类等不同类别人才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国家公园现有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能力。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国家公园科普教育格局。作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国家公园是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强化自然教育和林草科普教育的新领域和重要载体。即将颁布的《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按照促进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多方参与的理念,明确了5类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宣传推广等志愿服务,为国家公园社区技术培训、宣传教育等特色志愿活动;外语、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和国内外交流等服务,盲文、手语翻译等无障碍服务等。笔者所在的中国林业教育学会于2023年探索举办“国家公园我来讲”大学生科普志愿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1+1结对,深入中小学、社区等开展国家公园科普示范宣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建议坚持广泛动员包括高校、社会组织等在内的社会力量,探索各主体各展所长,有序参与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的实现形式,讲好中国国家公园好声音,辐射社会公众更好地践行国家公园理念。

8月15日,習近平总书记对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化国家公园建设的人才科技教育支撑,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国家公园专业学生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笔者系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本文系2022年林草软科学项目《新时代林草学科体系构建与交叉融合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号:2022131010;2023年林草科普项目《全国林草科技周活动“国家公园我来讲”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项目号:2023133309)

猜你喜欢
公园国家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5:26
在公园里玩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