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钧 余翩翩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22年,中国提出建设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将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智慧续写在华夏的壮美山河。根据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国家公园的整体布局正在逐渐扩大,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将在国家公园体系下得到最为严格的保护,并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
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是国家公园遴选与认定的三大基本准则。因此,国家公园不仅是保护修复国家所有、世代传承的重点生态资源的关键区域,更承载着让国民充分享受大自然福利的美好愿景,具有全民公益性。作为开展自然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在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自然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通过有效的国家公园游憩管理,去平衡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与公众游憩需求之间的关系,为公众提供游憩机会,满足全民共享需求,同时保护实现这些机会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国家公园的游憩管理主要从游憩资源、游客和游憩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
首先,国家公园需做好游憩资源管理。
为配合做好游憩资源管理,其前提是需要做好分区规划,借以限制游憩空间。国家公园的分区系统是在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求,以及游憩机会的承载力和适宜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公园全部土地进行分类,赋予不同分区特定的目标并进行管理。分区也是游客配置的主要方法,目的是限制不同游憩空间的游客数量和活动类型,比如为生态敏感地区、不同游憩设施设定使用限制,防止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度拥挤。游憩区是首先出现在国家公园内的分区概念,是为满足人们游憩需求以及公众教育的需要而在國家公园内设立的区域,允许开展对环境没有显著负面影响的游憩活动,配备有适当的设施和服务。各国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由于发展阶段、设立目标的不同以及文化、制度的迥异,而不尽相同,但发展理念基本相似,均依照分区性质制定管理制度,并实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不同程度的利用,通过功能分区限制游憩空间,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在做好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游憩资源管理。游憩资源管理主要涉及技术和工程意义上的环境修复,利用环境技术、景观技术和教育策略,维持和提高国家公园游憩活动的综合体验,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融的游憩的机会和福利。环境修复是对游憩区域进行技术处理,以增加其持久耐用性和对影响的抵抗力。具体包括各种土壤处理和地表改进的措施,比如利用更具环境修复力和抵抗力的植物品种等,提高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及自我修复力。景观设计技术也可作为提高环境承载力的补充手段,通过布局合理、设计良好的步道和游客设施,能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此外,监测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也是游憩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影响指标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环境变化的幅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其次,国家公园需做好游客管理。
为此需要首先了解游客需求和使用特征。作为游憩管理的直接服务对象,游客能否在国家公园内实现游憩需求直接影响其满意度的高低。了解产生游憩需求的因素和游憩需求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对于游憩规划和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国家公园首先要对公园现有的资源和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该公园现有的资源可以吸引哪些游客群体前来参观,以及游客想要在该公园实现哪些游憩期望,以便规划满足游客需求的游憩项目。游客使用的许多特征包括使用量、使用分布、使用团体的类型、团体规模、旅行方式等方面,都会对生态干扰的程度、类型以及分布产生影响,必须对不同游客群体的使用和行为变化进行监测,以此来确定游憩使用对国家公园资源的影响。
在了解游客需求和使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游客管理模式。游客管理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多种游客管理模式和框架。对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管理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游客管理模式不是由管理者直接决定的,而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比较体系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此外,国家公园需做好游憩服务管理。
为此首先要建好游憩服务设施。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建设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必要游憩服务设施,管理机构需要在提供游憩服务的同时,将游憩服务设施的开发限制在必要且适当的程度内,同时制定合适的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运营和维护计划。如国家公园的道路系统,应在满足游客游览需求的同时,降低对于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餐饮、厕所、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应尽可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新西兰保护部在设施的空间布局上充分针对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对设施和服务差异的需求,其国家公园的徒步道、自行车道、露营地等服务设施都具有明确的分级,提供多样化的游憩体验。公园游憩服务设施并不一定都要建设在国家公园内部,可结合处于国家公园外围的社区,以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并带动经济发展。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鼓励在入口社区开发私营的游客服务,以促进社区发展、鼓励竞争、增加可供游客选择的服务和项目,并尽可能减少对公园内部设施的需求。
进一步的工作是需要策划好游憩活动。国家公园可以考虑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憩活动,但要提供全部类型的游客服务和设施是行不通的。一项新形式的游憩活动,只有确定其合理性且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后,才能批准在公园内开展,并且某些游憩活动是需要申请许可证的。如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42种允许开展的游憩活动类型,并对一些游憩活动提出了明确的限定条件。国家公园的游憩活动管理就是通过资源分配为游客提供适当的、高品质的游憩体验。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收获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感受国家公园的普惠福祉。在国家公园游憩活动的布局方面,要通过研究游客行为,决定允许开展的活动类型、游客的可利用程度、游憩活动的空间布局,从游憩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动态与静态、时间和空间等维度来统筹考虑。
同时要做好解说与教育服务工作。游客可以通过户外教育与解说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等相关知识,在亲身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鼓励每个人都成为环境的管理者,共同推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保护工作。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解说和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与公园相关的难忘、有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体验,加强公众对国家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意义和联系的理解。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主要通过开展解说与教育项目提供并鼓励满足以下四条标准的活动:与建立公园的目的相一致;适合公园环境且具有启发性、教育性;通过与公园资源建立直接联系、互动或关联,能够培养游客对公园资源和价值的认识和欣赏,或者提升游客的体验和享受;维持这种游客活动不会对公园的资源或价值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解说与教育手段通常包括游客中心、博物馆、自然教育基地等建筑場馆;标识解说牌、室外展牌等牌示系统;地图、手册、书籍等出版物;开发和维护公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导游服务等方面,对提高公民生态保护意识和提升游憩体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公园的经营管理服务是提供游憩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家公园在经营管理上应体现全民公益性,经营管理一般实行经管分离模式,管理机构属于非盈利机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可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如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不收取门票费用,但会收取合理的住宿费、设施使用费和服务费;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的门票收入全部直接返还用于公园。而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提供能获得公众理解、欣赏和享受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必要设施及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可以通过合同、租赁、牌照、特许经营或协议的形式由其他部门提供。美国国家公园也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主要是对公园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向社会公开招标。
综上所述,国家公园的游憩管理与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在国家公园初建时期明确游憩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心规划和管理游憩机会,注重对游客保护和爱护自然动机的激发,可以在促进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保证游客获取良好的身心和情感体验。游憩管理策略一般分为直接管理策略和间接管理策略。直接管理策略包括规章制度、限制团队人数、停留时间的限制、对许可活动的限制、使用时间限制、使用地点限制、使用程度限制;间接管理策略主要通过游客自愿遵守法规而不是强制性的,常见的类型包括场所的改变、信息传播和教育项目、费用或其他经济限制因素,重要的是要理解造成游客不负责行为的原因,从而选择有效的管理策略。未来,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游憩需求,需要对游憩资源、游客、游憩服务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游憩影响最小化和游客满意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