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栋 沈宇峰 张郦贇 龚敏
(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办,上海 200040)
社区卫生诊断工作既是宏观上政府决策、科学制订社区卫生工作规划和计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也是微观上科学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优质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1]。本文旨在通过对静安寺街道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评价,分析需优先解决的卫生健康问题,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静安寺街道的居民健康资料。人口学资料来源于静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死亡指标、疾病状况、妇幼卫生及防病工作情况等来源于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宇相关情况来源于静安寺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行u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静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静安寺街道60岁及以上人口为9 504人,老龄化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在全区14个街镇中处于高位,达到35.2%,高于全市23.4%的老龄化率(P<0.05)。
图1 静安区各街道常住人口老龄化情况
2020年至2022年静安寺街道居民疾病死因与构成情况显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4大类疾病是静安寺街道社区居民前四位的死亡原因疾病。见表1。
表1 静安寺街道疾病死亡原因及其构成 [n(%)]
近三年,静安寺街道均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与登记患者数也都维持在个位数。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始终保持在要求的90%以上。见表2。
表2 静安寺街道传染病防控情况
静安寺街道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有华山医院、华东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1家以康复医疗为主的第四康复医院,以及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方便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
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配置充足,近三年每千人口全科医生数分别达到0.75与0.95,超过本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2025年达到0.45左右的目标(P<0.05)。见表3。
表3 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情况
静安寺商圈楼宇林立,分布着越洋、会德丰、1 788等高端商务楼宇,集聚着欧莱雅等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截至2021年底,辖区共有商务楼宇36幢,入驻企业1 500余户,楼宇从业人员36 000余人,楼宇已成为辖区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数量庞大的楼宇从业人员的医疗卫生需求,也是社区主要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静安寺街道是一个人口深度老龄社区。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慢性病、常见病的患病占比高,且存在多病共存特点,对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等需求持续增加,对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就医的便捷性也提出较高要求[2]。作为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及较早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之一,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持续聚焦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环境与质量,强化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管理与医养结合服务能级,优化家庭医生签约与家庭病床老年重点人群的服务内涵,深化老年人群中医药、安宁疗护、健康教育、体检等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与本市其他社区相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静安寺街道社区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快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库与慢性病管理信息库对接,利用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智慧健康驿站、“上海健康云APP”等平台,优化慢性病患者及风险人群的签约[5],持续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用药保障、中医药等丰富的服务内容。
通过对2014-2019年共357 413份上海职场白领体检报告进行数据分析,上海外服发布的《2020上海职场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指出白领体检异常率呈上升态势,亚健康情况严重。而白领人群又非常关注自身健康,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大、要求高[6]。
应着力推进功能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与人群需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灵活多样”原则,将辖区内功能社区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依据基本项目,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引导有需求的功能社区人员与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签约服务。鼓励开展多种模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针对性健康服务,促进功能社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