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郑东鹏 马青
(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全科门诊;2.主任室;3.预防保健科,上海 200230)
近年来,由于学生学习压力的加重,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距离用眼的过度、户外活动的缺少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增加,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1]。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委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发布的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2]。近视不仅影响生活和健康,还有很高的经济成本。我国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达5 600亿元,占GDP的1.1%;如计算视觉健康对生命质量的损失,可占GDP的2.93%[3]。同时近视明显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素质,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屈光条件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对我国社会经济甚至国防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华泾镇社区2018-2022年在读小学生的筛查性近视情况,为小学生近视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2018-2022年在上海华泾镇就读全部小学生共计9 426名作为筛查对象,其中男生5 033人,女生4 393人,年龄6~11岁。
1.2.1 资料采集
记录小学生的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及双眼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散光轴位、等效球镜度,其中屈光度单位为D。
1.2.2 检查方法
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和非睫状肌麻痹屈光度。在符合照明要求的室内,用国际标准对数E字远视力表进行裸眼视力检查。裸眼视力水平的表达方法按照《标准对数视力表》5分表达法记录。非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测采用符合要求的电脑自动验光仪(KR-800,日本,TOPCON公司)检测。
1.2.3 判定标准
按照2019年10月14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进行评价[4]。判定筛查性近视的标准: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0.50 D。其中等效球镜度=球镜度+1/2柱镜度。任意一眼达到以上标准即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1.2.4 质量控制
视力检查表、筛查场所面积大小及光照强度均满足GB/T 11533中关于视力表使用的规定及照明要求。筛查使用的仪器设备均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和检测,并定期接受计量检定和校准。检测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眼防医师进行。
利用Excel表格记录筛查视力数据,用 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通过bonferroni校正调整P值法进行两两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8-2022年小学生总体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25.28%、24.34%、40.83%、38.34%、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57,P<0.01),5年平均筛查性近视率为35.56%。采用 bonferroni调整P值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总体近视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见表1。
表1 2018—2022年辖区内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总体情况
2018-2022年一年级至五年级小学生总体筛查性近视人数率分别为17.64%(433/2 455)、30.78%(654/2 125)、38.95%(714/1 833)、45.69%(720/1 576)、57.83%(831/1 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 bonferroni调整P值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各年度随着年级升高,各年级学生筛查性近视率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0.05)。见表2。
表2 2018—2022年不同学年和年级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的分布情况 [n(%)]
女生总体近视检出率为37.04%,高于男生的3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1);采用bonferroni调整P值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男生和女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均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P<0.05)。见表3。
表3 2018—2022年不同年级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的性别分布情况
近视是目前为止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屈光不正,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5]。有研究认为基因对屈光发育有71%的影响[3]。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阅读、读写姿势不良、户外活动过少、光照强度及时间不达标、居住饮食环境、吸烟等。大量研究发现,增加户外时间、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发展,甚至户外活动时间和光照时间对近视控制作用的影响要更加明显一些[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华泾镇2018年和2019年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25.28%和24.34%,低于国家发布的2018年全国小学生近视率36%[2],但2020-2022年,上海华泾镇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显著增加,分别为40.81%、35.95%和43.22%,较2019年增加了11.61%~18.88%。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实施线上教学,学生们使用电子设备及近距离用眼的时长明显增加,户外活动较前减少,每日光照量不足,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小学生视力呈现下滑趋势。此外,从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2020年和2022年小学生近视率略高于2021年。追溯这三年学生线上教学时间,2020年和2022年分别为3.5个月和 4个月,而2021年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可见,小学生近视率增高可能与全天近距离用眼时长增加有关,国内相关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3]。
本研究还发现,随着年级升高,筛查近视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女生的总体筛查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7]。男生和女生筛查近视率差异可能与其户外活动及光照时长差异有关,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近视的发展无性别差异[8],因此这种性别的近视率差异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视不仅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更加重要的是,如果近视不能很好的控制,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后,还会引起很多眼底疾病,导致不可逆的致盲并发症。目前虽然不能治愈近视,但是可以通过各种防控措施控制近视的进展。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大幅降低近视发病率,减缓近视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目前坚持预防为主,实施近视三级预防措施[4]。一级预防作为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科学宣教,纠正不良用眼行为,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改善照明环境,配合国家减负措施,保证睡眠,保障营养等方面。Rose等[9]研究发现,室内运动对近视的发生没有影响。每天2 h的户外活动可起到保护视力,避免近视的作用。还有研究发现,在控制好其他影响近视的因素的情况下,平均每天增加1 h的户外活动时间,学生近视发生的风险就会下降13%[10],而且其对近视发展的延缓作用对男生更加明显[11],提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尤为重要。从目前一级预防的成效发现,近视相关科普的知识性强,但趣味性欠佳,未能很好吸引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注意,致使学生对一些健康的用眼行为和习惯不能长久坚持。因此,采用通俗易懂且有吸引力的宣传教育,增加学生的良好用眼依从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觉醒,全民普及防控近视知识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二级预防的措施主要有:视力筛查,分类管理,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连续跟踪,避免或者延缓近视的发生。其中儿童屈光档案的建立,还需要依赖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汇报填写,每位同学就诊的医疗机构不同,社区医生得到的数据反馈不同,时有数据不全的现象。如果全市统一近视管理系统,实行信息管理一体化,随时查看监测近视相关数据,可以更加系统准确的评判近视进展趋势,评估近视的控制成效。专业眼科医疗机构针对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对于近视患者,定时进行视光检查,及时干预,采取合适的矫正方法,大力控制近视危险因素,防止近视程度加深加重。对于专业眼科医生而言,仅仅满足矫正学生视力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儿童青少年身体的发育和学业的加重,近视程度会有所增加,所以通过科学干预手段延缓近视进展,提高学生及家长控制近视的决心和信心,是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裸眼视力作为主观检测数据受学生认知水平、眼睛模糊适应能力及周围环境等的影响,非睫状肌麻痹屈光度检查也会受眼睛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如何更加完善视力筛查,提高其精准度应值得思考。在屈光发育档案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眼轴的测定。眼轴是眼球的纵向长度,反映眼球的大小,它是观察近视进展的客观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的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超过26.5 mm时,发生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大幅增加[3]。通过监测眼轴的增长,可以预判近视的发展趋势,甚至通过控制眼轴过度增长而起到减缓近视进展的作用。提示对儿童青少年眼轴的监测十分有必要,呼吁相关部门把眼轴的测定也纳入儿童及青少年的视力筛查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