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3-11-01 08:43彭刚生欧巧玲朱树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4期
关键词:罗非丁苯全血

彭刚生,欧巧玲,朱树信

作者单位: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进展性脑梗死是由于脑梗死发病后的缺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进展,呈现为阶梯性症状加重。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比较常见且严重的临床亚型,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局限性脑缺血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呈现为持续进展表现,可以持续6 h至数天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周。进展性脑梗死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1-2]。替罗非班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以及抑制血栓形成[3]。丁苯酞具有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及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等作用,可以有效解除血管痉挛症状,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碳和前列腺素水平,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量[4]。现观察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38例、联合治疗组38例。替罗非班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5(62.18±7.6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7(15.67±1.56)h;合并症:高血压20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6例。联合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7~76(63.05±7.9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6(15.58±1.64)h;合并症:高血压2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7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符合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对研究中涉及药物无过敏反应;(4)发病至入院时间<30 h。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2)存在精神疾病史或认知障碍;(3)有静脉注射药物禁忌证;(4)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

1.3 治疗方法

1.3.1 替罗非班组:患者予以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浓度为50 μg/ml,以持续静脉泵注方式给药,泵注速度控制为0.4 μg·kg-1·min-1,泵注30 min后将速度调整为0.1 μg·kg-1·min-1,持续治疗14 d。

1.3.2 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替罗非班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l/次,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2次/d,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使用NIHSS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血液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3)不良反应:统计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判等级包括显效(患者接受治疗14 d后NIHSS评分降低幅度在81%~100%之间)、有效(患者接受治疗14 d后NIHSS评分降低幅度在46%~80%之间)、无效(患者接受治疗14 d后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替罗非班组(97.37% vs. 84.21%,χ2=3.934,P=0.047),见表1。

表1 替罗非班组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替罗非班组(P<0.01),见表2。

表2 替罗非班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分)

2.3 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替罗非班组(P<0.01),见表3。

表3 替罗非班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 vs. 10.53%,χ2=0.724,P=0.395),见表4。

表4 替罗非班组与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脑缺血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然持续进展,且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治疗及手术介入治疗时机,增加治疗难度,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阻塞及大面积缺血情况,因此治疗要以血管再通以及恢复缺血区域血流量为主[5-6]。目前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通常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治疗等,若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干预效果不佳,则及时采取抗凝治疗,以此改善患者局部脑血流状态[7]。替罗非班、丁苯酞均是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单纯应用一种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其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将不同药物药效进行综合应用,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替罗非班属于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药理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止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可降低血小板能量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起到保护血管作用[8]。研究表明,丁苯酞可对脑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聚集起到抵抗作用,且可抑制神经元死亡,有效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9-10]。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有效减小患者局部脑缺血梗死面积,促使患者的脑缺血区域血管数量增多,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替罗非班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替罗非班组,Barthel指数高于替罗非班组,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液黏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常存在血管闭塞以及大面积的缺血情况,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需注重缺血区域血流恢复以及血管再通。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缺血区域微循环及血流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王英等[12]研究表明,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3-14],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液黏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联合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控制及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罗非丁苯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