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地画游戏的园本实践与思考

2023-10-31 23:02羌轶君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作画游戏幼儿

羌轶君

摘要:地画游戏是幼儿表现自我和不断创新的一项地上绘画活动。图案的不断流动是幼儿的意志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也是幼儿审美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南通市通州区杏园路幼儿园通过营造“有召唤力的环境”,抓住“有生长点的细节”,读懂“有温度的内心世界”,追随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唤醒幼儿的责任担当,在幼儿心田根植真善美的种子,从而不断丰富地画游戏的园本实践。

关键词:地画游戏;幼儿发展;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8-0044-04

地画游戏也叫地面涂鸦游戏,是幼儿根据自我意愿,自行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自我和不断创新的一项地上绘画活动。一支大毛笔、一桶清水、一块空地,即可以开展活动。地画游戏弥补了纸上绘画空间小的不足,强调了幼儿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凸显了幼儿园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我园的地画游戏也越来越受到幼儿的青睐和教师的重视。笔者对一年多的园本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力求更加了解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特点,以及游戏对幼儿智力、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以此来引导教师对幼儿地画游戏进行科学的认识与评价,为后续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一、营造“有召唤力的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幼儿园“每日倾听”时段里,教师敏锐地发现多名幼儿的游戏计划中出现了同一位“地书爷爷”。通过幼儿的介绍,教师知晓这位“地书爷爷”就住在附近小区,而且每天都会在小区广场上地书。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有意识地加以策划,将地画游戏引入幼儿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拓展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

(一)投放材料,追随幼儿的兴趣爱好

师幼经过集体讨论和实地考察,决定将游戏地点安置在幼儿园大门口的空地上。这块空地较为宽敞,是方方正正的大理石硬质场地,附近有水源,便于幼儿取水作画。教师在场地上投放了五颜六色的大毛笔和一组红色的小水桶。幼儿来到场地,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起初,幼儿把毛笔和水桶单纯当玩具玩耍,当有几位大班幼儿在地上画画时,其他幼儿都自然而然地模仿起来。他们拎着小水桶,拿着大毛笔,一幅一幅地在地上自由涂鸦。时间一长,更多的幼儿加入其中,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兴趣盎然,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更有的从参与者变成了管理者。

(二)开拓场所,支持幼儿的亲身体验

随着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中、大班的幼儿对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希望有大小不一的毛笔、固定放置毛笔的地方和多个水源。于是幼儿园购买了多个室外置物架、不同型号的毛笔,在多处设置了水源,安装了大小不一的水盆等。同时,教师鼓励幼儿一同参与环境创设,从物品的选择与购买,到位置的确定与布排等,都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地画游戏区”成功创设,并受到幼儿的喜爱,硬件的提升使得幼儿参与地画游戏的兴趣更浓了。

(三)创设情境,唤醒幼儿的“马良情结”

在大班幼儿邀请下,“地书爷爷”来到我园,为幼儿上了别样的“写字第一课”。爷爷为幼儿讲解了汉字由画而来的演变过程,并展示了书法技艺,引导大班幼儿进行学前书写练习。幼儿感受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几位大班幼儿在爷爷的指导下脱颖而出,成了大家眼中的“神笔马良”。这影响和鼓舞了更多的幼儿,使得游戏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使幼儿的天性得以自然释放,经验得以自然生长,成长过程得以自然展开,综合素养得以自然滋养。而贯穿其中的文化熏陶和滋养,既促进幼儿地画游戏的提档升级,又为幼小衔接做好前期准备。

二、抓住“有生长点的细节”

地画游戏千变万化的特点给予幼儿更大的学习平台。首先,地画转瞬即逝的特点给予幼儿更大的鼓励和支持,赋予不敢作画的幼儿以勇气和自信。其次,地面空间无限延伸的特点给予幼兒更大的舞台,以地为纸,以水为墨,“画纸”可大可小,给予幼儿更大的自由度。再次,特殊天气的地画游戏也给幼儿带来意外惊喜:寒冷的冬天,地画会变成冰画;炎热的夏天,地画瞬间消失,幼儿要快速作画和太阳赛跑。教师应抓住“有生长点的细节”,及时地加以激励与鼓励,尊重个别差异,支持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适时激励,帮助幼儿跨越自我障碍

地画游戏不只是单一的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条路径。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幼儿说得多、画得少,出现“有话画不出”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主动走近幼儿,结合实践,帮助幼儿通过简单的符号与他人交流,如绘画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或常见的一些线条。教师还要鼓励幼儿不断练习,尝试将自己的想法有效地画出来,并在群体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的激励能有效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让幼儿的画作越来越丰富,且画里有话,画的和说的一样好。

(二)积极引导,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地画游戏是一种涂鸦游戏,也是一项户外有氧运动,其站立握笔、行走作画的游戏方式,既能锻炼幼儿的臂力和身体机能,强健幼儿的体魄,又能磨炼幼儿的意志。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由于臂力较小,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因而坚持性不够。“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积极的能量,能改变人的行为。教师可采用奖赏、赞扬、关注等外部手段激发幼儿内部的学习动机,引发相应的学习行为。富有挑战的“自助水打卡游戏”使地画游戏成功升级,也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了疲劳期。在该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大小不一的水桶来作画。谁能把桶中的水全部画完,谁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牌;数量不等的奖牌还可以兑换参加更多高难度的游戏项目。教师通过游戏“打卡”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幼儿每天户外游戏一小时,他们的手臂力量增强了,腰腿有劲儿了,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更好了,游戏整体水平也自然得以提升。

(三)鼓励创新,激发幼儿的灵感创意

我们发现地画游戏中的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主动学习,追求创新,探索出游戏的不同样态。“点画”“滴画”“泼画”“拓印”等创意玩法不断涌现,直线运动作画和曲线运动作画更是让幼儿着迷。教师需要敏锐地发现游戏的生长点,正确识别、解读幼儿图示的意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不断创新,同时帮助幼儿巩固和拓展游戏经验,放大和支持幼儿新的学习方式,使这些创意游戏被其他小伙伴所认同并进行学习转化,从而促使游戏进一步提档升级。高效的师幼互动、多维的鼓励支持、适度的游戏评价,促使地画游戏更加灵动多样、丰富多彩。

三、读懂“有温度的内心世界”

地画游戏与幼儿动作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品质的形成等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和发现、观察和解读,以欣赏和审美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走进幼儿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幼儿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品质。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明确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1]。幼儿地画游戏活动的开展遵循幼儿的天性,用真善美的世界观来引导幼儿,使幼儿逐步形成求真、崇善、尚美的思想品格。

(一)呵护幼儿的内心情感,传递正能量

幼儿的地画表征往往展示着他们的“自我”,传达着他们的世界观,表达着他们对人和事物各种关系的看法。幼儿与周围事物的奇妙联结,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记忆,都会通过笔端跃然“地”上。那些看似平常又隨意的画,往往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价值。例如“嘉嘉和爷爷”的故事:教师发现嘉嘉的地画作品有些不寻常,他画了一个卧倒的人和许多苹果,通过询问得知嘉嘉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教师从画中读到了重要信息,立即和家长进行沟通,放学后让嘉嘉带着水果去探望爷爷。第二天,教师惊喜地发现嘉嘉依旧画了爷爷,所不同的是爷爷身边多了一个小孩。嘉嘉愉快地告诉老师,爷爷快要出院啦。抛开那些“精致的”“值得被展示的”地画作品不谈,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每天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在细微观察中洞察他们当下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专业的判断,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回应他们的需求,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二)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式,树立新风尚

在开展地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先后出现过一些问题和矛盾。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教师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而是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既解放幼儿又发展幼儿。例如“蛇吞花”事件。小美向老师报告,硕硕画的“蛇”把她画的“花”吃掉了。教师在了解情况之后,没有立即解决矛盾,而是通过“适当启发,故事导引,合作作画”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场地小、相互干扰的矛盾。教师启发幼儿,在作画时可以相互合作,合作会让游戏更有意思。孩子们领悟了老师的话,纷纷表示可以将地上的画组合起来,让不同的游戏角色相遇,编成更有趣的故事。在地画游戏活动过程中,每天都在生成各种精彩和矛盾冲突,教师应熟知幼儿的社会认知,为幼儿提供自己检验、归纳总结、完善思维的机会,并和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学会求同存异、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唤醒幼儿的理想担当,弘扬真善美

幼儿在地画游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他们不止于满足在地上作画,还将目光投向园内草坪上的水缸、围墙、石头等,并勇敢地在上面进行涂鸦与表征。他们不仅开展创造性的游戏活动,还有“属我”的独特表达方式,边画边唱、边唱边舞,把一幅幅绘画作品演绎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童谣。例如“杏园小马良诞生”的故事。彤彤和韩寒两人穿着盛装在“地画区”游戏,他们自称是“神笔马良”。教师获悉后,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还主动播放音乐、提供道具、参与其中,为他们助力。两个孩子受到了鼓励,现场进行地画创作,还编了一首新版童谣《我是杏园小马良》。“杏园有群少年郎,身怀绝技不寻常,手中有支神奇笔,大家叫他小马良。画头水牛会耕地,画群绵羊会吃草,画条小鱼水中游,画写绘本和衣服,送给山区小朋友。杏园小小马良郎,人人见了都夸奖,天天苦练基本功,未来造福为大家。”在“杏园小马良”这一人物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知是非、明事理,不断升华自己的独特表征,在游戏中获得人生教益。地画游戏成为精神能量的载体,赋予游戏更高层次的能效,这已然成为我园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遵循幼儿园全人发展的理念,铸造幼儿真善美的优良品格,是我们的教育使命。地画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将幼儿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纵观幼儿的地画作品,图案的不断流动是幼儿的意志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也是幼儿审美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体会、领悟、获取、吸收自我成长需要的人文营养,丰盈内心,成长自我。教师也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实践,进而获取专业成长的内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建中.试论陶行知“真善美合一”的美育观.教育教学论坛[J].2022(6):47.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作画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墨水作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指纹来作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