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23-10-31 08:20姜秉秀赵梦缘李智杰陈亚霏丁雪梅张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发文职业道德医学生

姜秉秀,赵梦缘,李智杰,陈亚霏,张 硕,丁雪梅,张晓丽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33)

志愿服务指以帮助他人为动机,通过自愿无偿提供自身时间、精力、知识、技术等,为他人提供便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1]。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落实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志愿服务经过长期发展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2]。截至2021 年10 月,我国高校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17 亿,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约166 万,医学生志愿服务人数约3.7 万。大学生由于具有高素质和精力充沛的特点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的先锋,其中医学生志愿者有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背景,在抗震救灾、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医学生志愿者培训存在临时拼凑、速成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3],且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等尚处于完善阶段。为深入了解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VOSviewer 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为未来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以“医学生”“志愿服务”为主题词,检索建库至2022 年12月31 日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医学生;(2)研究内容涉及志愿服务;(3)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01—2022 年。排除标准:(1)会议、报纸、专利等类型的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3)英文类等非中文类文献。

1.2 分析方法

通过NoteExpress 软件进行文献管理,采用Excel 2019 软件分析年发文量、机构、期刊等,采用VOSviewer 软件进行作者合著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以“医学生”“志愿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1 438篇文献;筛除会议、专利等类型及非中文类文献,获得可能合格的文献531 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及全文进行筛除,最终纳入定性分析文献464 篇(见图1)。

2.2 发文量分布

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2010 年发文量增长缓慢,2010—2020 年发文量增长较快(见图2)。

图2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年发文量Figure 2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22

2.3 研究机构发文情况

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徐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发文量在4 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共9 个(见表1)。

表1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机构发文情况Table 1 Publication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2001 to 2022

2.4 文献来源情况

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收录于中文普通期刊(205 篇,44.18%);纳入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4 位的期刊分别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国医学伦理学》《卫生职业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发文量在4 篇及以上的期刊共8 个(见表2)。

表2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来源情况Table 2 Sources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volunteer services for medical students from 2001 to 2022

2.5 文献研究学科领域分布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为高等教育、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见表3)。

表3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研究学科领域前5 位Table 3 Top 5 research disciplines on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2

2.6 作者合著分析

纳入研究的文献共927 位作者。从作者合著分析结果来看,王艳联系强度最高,其次为李丹、林桦(见表4)。从作者合著情况聚类视图结果来看,形成了王艳、李丹和张睿思为主体的3个聚类(见图3),2018 年后形成了王艳、李丹和林桦为主体的作者合著群(见图4),3 个作者合著群中,王艳、李丹和林桦的影响力较强(见图5)。

表4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相关文献作者合著分析结果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authors' co-authorship on the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s from 2001 to 2022

图3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作者合著情况聚类视图Figure 3 Clustered view of authors' co-authorship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2

图4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作者合著情况标签视图Figure 4 Tagged View of authors' co-authorship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2

图5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作者合著情况热点图Figure 5 Hotpots map of authors' co-authorship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s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0

2.7 关键词共现分析

采用VOSviewer 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筛选出出现次数≥1 次的关键词,统计分析后获得304 个关键词,分属于82 个聚类。除医学生、志愿服务、志愿者等因作为主题词联系强度较高外,长效机制、育人功能等也多次被提及(见表5、图6)。标签视图将研究趋势大致分为3 个阶段:2016—2018 年开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医德教育等;2018-2020 年主要关注医学生、志愿服务、志愿者、长效机制等;2020-2022 年关注点在养老服务、参与意识、叙事医学等(见图7)。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研究热点(见图8)。

表5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Table 5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s from 2001 to 2022

图6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聚类视图Figure 6 Clustering view of keywor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2

图7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标签视图Figure 7 Tagged view of keywor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2001 to 2022

图8 2001—2022 年医学生志愿服务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热点图Figure 8 Hotspot map of visual analysis of key words in medical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from 2001 to 2022

3 讨论

3.1 医学生志愿服务共同研究网络尚未形成,跨机构合作交流仍需加强

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该领域受到的关注持续增多,研究前景较广阔。发文机构和期刊收录结果显示,医学院校是发文机构的主体,提示医学院校是医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要注重该领域相关信息的探索研究。纳入研究的文献中,以中文普通期刊文献为主,占44.18%,说明文献质量有待提高。从作者合著分析结果来看,不同聚类或不同单位间的作者合作较少,整体上未形成共同研究网络,缺少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不利于该领域的长远发展。主要原因:(1)我国志愿服务相关研究较少,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经验较少。(2)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未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研究人员数量较少[1],且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关注较少。(3)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热点主要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实践等[4],针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研究人员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成果、专利资料等,确保研究内容的丰富性。(2)各研究机构应积极开展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及研究成果,形成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网络,从而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3)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应大力宣传医学生志愿服务对实践育人、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5],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参与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能力培育路径的研究,以提升研究质量。(4)研究人员可借鉴国外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经验[6],开展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的医学生志愿服务研究[7]。

3.2 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及志愿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志愿服务体系尚不完善[8],因此在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医学生志愿服务缺乏专业培训及考核制度,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志愿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志愿服务,如今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较乐观,但仍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2)缺乏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导致不能很好地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因志愿者多为大学生,且志愿服务为无偿活动,若大学生遇到损害其利益及受到服务对象“攻击”等问题,不仅无法很好地处理,而且会削减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9]。(3)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不到位,医学生对激励政策不了解,同时,大部分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多停留在“听说”层面,对志愿服务活动没有清楚的认知,且还处于学校学习和社会就业的过渡期,存在“信息差”,导致医学生有可能会被一些非正式组织利用,不仅削减了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提升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人员选拔和规范专业培训,志愿服务专业性较强,因此需要态度端正的特定人才,通过专业培训不仅能规范其行为,也能使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掌握新技能,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10]。(2)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依据个人特点及专业特长分配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个人优势,增强志愿服务信心,使其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励其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调动各界资源,加大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力度,实现志愿服务可视化,进而实现志愿服务激励精准化[11],并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荣誉奖励、学分回报激励、自我发展的成就激励和自我愉悦的快乐激励相结合,同时进行物质激励,调动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延续性[12]。

3.3 职业道德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需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

由图6~8 可知,除医学生、志愿服务等,职业道德出现频率较高,说明医学生志愿者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群体,是医务工作者的储备军[12],其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调查发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培训不足、宣传不到位、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提供高品质的志愿服务有一定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13]。同时,部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亟待进一步提高[1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可将育人功能、人文素养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相结合[15]。(2)医学院校教师应积极改革与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人文素质培育,发挥育人作用,使医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志愿服务精神。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医学生树立榜样,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从而培育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16]。(3)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要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要将志愿活动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17]。(4)医学院校可通过定期安排医学生到医院实习,让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组织医学生参与乡村义诊,这样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能让医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素养。(5)医学院校应完善职业道德培养机制。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医学院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习全过程,并针对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来完善培养机制[18]。

综上所述,目前医学生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仍存在文献质量不高、作者间联系较少、跨机构合作交流较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医学院校可开展合作交流,健全长效机制,激励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

猜你喜欢
发文职业道德医学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