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安宁疗护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

2023-10-31 08:20张巧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护士

张巧玲,张 敏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疾病谱不断变化及人们对死亡尊严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以“优逝”为特点的安宁疗护正逐渐兴起。安宁疗护以往称为临终关怀[1],是指由医疗健康照护人员和志愿者为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目标是帮助终末期患者舒适、平静、有尊严地离世[2]。让临终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是安宁疗护的重要任务,护士作为主要健康照护者,是推动安宁疗护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安宁疗护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系统的教育及培训,对安宁疗护了解少且存有误区,制约了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是未来安宁疗护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校期间接受安宁疗护教育,会直接影响其服务能力和态度。 因此,本研究对233 名已完成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安宁疗护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对象为我院2019 级高职护生,已完成在校课程学习和8 个月临床实习,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调查工具

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编制安宁疗护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需求问卷两部分。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实习医院级别、自觉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安宁疗护情况、是否有照护终末期患者和失去亲人的经历、是否有安宁疗护培训需求等。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需求问卷包括安宁疗护总论、症状管理、舒适照护、心理精神社会支持4 个维度,共30 个条目,答案设为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分别赋5、4、3、2、1 分,得分越高说明该知识条目需求度越高。本研究中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721,内容效度指数为0.870。

1.3 调查方法

使用Excel 随机抽样,采用集中填答方式,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3 份,有效回收率为93.2%。资料采用双人交叉录入整理,相互检查确认后提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等描述高职护生安宁疗护培训需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接受调查的233 名高职护生中,男生11 人(4.7%),女生222 人(95.3%);年龄<20 岁18 人(7.7%),≥20 岁215 人(92.3%);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190 人(81.55%),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实习43 人(18.5%);自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71 人(73.4%),一般60 人(25.8%),较差2 人(0.9%);了解安宁疗护的有82 人(35.2%);有照护终末期患者和失去亲人经历的123人(52.8%);有安宁疗护培训需求的137 人(58.8%)。

2.2 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需求

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显示,各条目护生平均分均>4 分,提示护生对安宁疗护知识及技能需求普遍较高(见表1~4)。

表1 安宁疗护总论维度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Table 1 General dimension knowledge and skill demand for hospice therapy and nursing

表2 症状管理维度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Table 2 Symptom management dimension knowledge and skill demand

表3 舒适照护维度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Table 3 Demand fo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comfort care dimensions

表4 心理精神社会支持维度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Table 4 Knowledge and skill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spiritual,and social support dimensions

3 讨论

3.1 护生对安宁疗护整体认知水平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 个月临床实习的233 名护生中,只有82 人(35.2%)对安宁疗护有所了解,说明护生对安宁疗护整体认知水平较低,与于从等[3]的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

3.1.1 与在校期间安宁疗护教育缺乏有关 对于护生来说,课堂是了解安宁疗护的主要途径,有研究[4]表明我国护理专业安宁疗护教育还不够深入,目前仅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但教学内容尚未统一。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制三年,目前尚未开设专门的安宁疗护课程,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仅在基础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中接触有关安宁疗护的零散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导致对安宁疗护认知不足。

3.1.2 与临床实习过程中安宁疗护教育缺乏有关 我国开展安宁疗护的时间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受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及普及力度的影响,安宁疗护发展整体比较缓慢。据调查,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安宁疗护的基本内涵、原则等缺乏认识,特别是灵性照护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5]。因此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接受的安宁疗护教育极其有限,加之护生害怕或不愿意接触临终患者,从事安宁疗护的意愿不强,导致其对安宁疗护缺乏正确认识。

3.1.3 与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普遍比较消极有关 受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的影响,人们缺乏正向的死亡态度,对死亡感到恐惧,甚至在平时的言语中避讳提及死亡,不愿意主动了解或接受安宁疗护,对安宁疗护的认同度不高。这导致安宁疗护普及率较低,从而影响了护生的认知水平。

3.2 护生对安宁疗护培训需求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233 名护生中有137 人(58.8%)有安宁疗护培训需求,且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问卷的30 个条目均分均>4 分,说明护生虽然对安宁疗护知之甚少,但经过临床实习后,已经意识到自身在安宁疗护总论、症状管理、舒适照护、心理精神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不能应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较高,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鉴于目前大部分院校尚未设置安宁疗护课程,临床实习中也缺乏安宁疗护教育,因此,建议对实习前护生开展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旨在培育出认同安宁疗护理念、具备安宁疗护知识与能力、能满足老龄化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3.3 学校开展安宁疗护培训,提升护生相关知识水平、能力及素养

知信行理念[7]认为知识是促进信念与态度形成的基础。推广安宁疗护的首要环节是开展安宁疗护教育,只有让医务工作者正确认识死亡的实质和客观必然性,对死亡持积极态度,才有可能从感情和理性两方面关怀临终患者。作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储备力量的护生,需要有死亡及安宁疗护相关方面的知识,增加对未来工作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将来有能力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学校教育是护生获取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培养正向安宁疗护态度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开展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医学院校较少,尤其是高职院校安宁疗护教育发展滞后,培养的护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安宁疗护能力的要求。因此,应规范高职护理教育,最好在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课程,以提高护生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改善对安宁疗护的态度。鉴于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习周期短、涉及安宁疗护内容的课程少、未开设安宁疗护专门课程的现状,建议对实习前护生开展安宁疗护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3.3.1 构建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借鉴国内外安宁疗护研究成果,构建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自行设计半结构访谈问卷,选择老年护理、肿瘤护理等行业的专家及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等,征询其对安宁疗护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方式等的建议。经过两轮德尔菲法咨询后,确立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知识体系既要体现安宁疗护专业特色,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又要考虑到护生提升安宁疗护能力的实际学习需求,符合安宁疗护工作要求。

3.3.2 制订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培训方案 结合高职护生的学情特点,将安宁疗护能力指标转化为明确的培训目标。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反向设计原则,由安宁疗护能力目标反推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围绕目标分类设置培训模块和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人员、考核评价方式,初步形成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可以分为8 个模块,即安宁疗护概述模块、有效沟通模块、伦理与法律知识模块、死亡教育模块(死亡观和生死教育)、疼痛评估与护理模块、舒适照护模块、心理精神社会支持模块、灵性照护模块。

3.3.3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培训实施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坚持以护生为中心原则,培训方式强调护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讲授法、文献阅读教学法、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方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共享、角色扮演和小组探究,让护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对安宁疗护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训要符合高职护生的学情特点和认知能力,使护生容易接受。可采用多元化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将护生分为患者组、家属组及医护组,进行安宁疗护实际体验,增加课堂趣味性,或让护生扮演终末期患者,在课堂上配合教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增强护生临床实践的适应性。

3.4 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继续教育,提升护士安宁疗护认知水平

虽然医护人员在岗阶段并不是接受安宁疗护教育的最佳时机,但医疗机构应鼓励并支持临床护士学习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医疗机构每年可选派骨干护士到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取得安宁疗护专科护士资质,回到医院后参加安宁疗护临床护理实践[8]。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安宁疗护继续教育,培养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人才,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护理实习生,提升其认知水平,消除接触临终患者的畏难情绪,提高安宁疗护技能。同时,安宁疗护开展较好的医院可成立安宁疗护专科护理小组,通过开通公众号、接受采访、录制节目等途径,大力宣传安宁疗护理念,向社会大众普及安宁疗护,起到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5 多渠道改善高职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

传统死亡观念的束缚是导致护士安宁疗护认知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调查发现护士往往对死亡有恐惧心理,不愿意谈论临终患者,逃避死亡问题,不仅缺少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技巧,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死亡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护士作为安宁疗护的主要执行者,在面对死亡时采取回避与拒绝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安宁疗护认知水平[5]。建议现阶段将死亡教育融入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伦理、老年护理等课程中,让护生接触并接受死亡教育,逐步培养正确的死亡态度,保证安宁疗护质量[9]。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人口、慢性病和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全球对安宁疗护的需求逐年增长。护士作为主要健康照护者,在安宁疗护工作中肩负着多重职能,能否让终末期患者得到更科学、更专业、更有温度的照护,与护士的后备军——高职护生系统且规范的安宁疗护培训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护士
多地加速推进安宁疗护工作
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生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