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2023-10-30 02:04丁相程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丁相程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当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者权威弱化、大学生思想行为突出、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等挑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必须从党的领导、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行为培育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79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为基本理论,以新闻传播学理论为拓展。二者相辅相成,深入推进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这里的“交往”常同交换、分工等相伴出现。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可以简要概括为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综合交往观、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观、以普遍相融为归宿的世界交往观。

首先,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综合交往观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但非物质生产却广泛存在于人类交往行为。

其次,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观强调了不同社会实践主体在交往过程和交往实质上的平等性,也强调了它们在交往需求和交往结果上的交互性。

最后,以普遍相融为归宿的世界交往观指出交往的普遍化是生产扩大化的结果,普遍交往将促使交往主体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对于把握和理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地位具有借鉴意义。

1.2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2016年,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明确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回答“培养什么人”为目的论,以解决“怎样培养人”为方法论,以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毋庸置疑,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3 新闻传播学“第三人”效应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以新闻传播学理论为拓展。其中“第三人”效应理论举足轻重,因为它阐明大众传播现实影响的发生机制。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W.P.Davison)于1983年提出。“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高估媒体对其他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在认知层面上,“与感受有关,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更大效果”;在行为层面上,“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尽管“第三人”效应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阐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大学生心理波动较大、网络行为非理性等挑战。

1.4 新闻传播学“把关人”效应理论

前文所述,新闻传播学理论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关人”效应理论亦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开创,1950年怀特将理论引入新闻研究,后不断完善。这一理论认为把关是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信源和信宿之间,总有决定信息通过与否的把关人。事实上,在整个社会范围的信息大循环中,每个人都在扮演把关人的角色。这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信息素养、严格把控信息发布具有指导意义。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三要素而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者权威弱化、大学生思想行为突出、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挑战。这三大挑战严重阻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弱化

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线下课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称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因为场域及课程的设置具有明显的权威,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具有信息传播的优势。但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权威弱化。

首先,教育者的信息传播优势逐渐减少,网络空间的平等性与广泛性赋予每一位网民主体性,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使得每一位网民成为信息传播者。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部分,他们处于思想行为成熟活跃的时期,相当一部分属于“网络原住民”,信息传播优势凸显,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多为“网络移民”,这就导致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传播优势逐渐减少。

其次,教育者的网络技术水平欠缺。总体而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多习惯传统的线下教学,网络技术水平欠缺。

一是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信息获取发布能力欠缺。

一些教育者不善于获取发布网络信息,不善于高级搜索,发布消息效率滞后。

二是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力欠缺。

以腾讯会议学习考勤为例,腾讯会议学习考勤记录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导出。然而,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善于运用腾讯会议的这一功能。

三是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善于运用多媒體资源开展教育。

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严重依赖演示文稿的图文讲解,很少使用视频及动画,看上去就是线下教学的翻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弱化严重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诱发不良信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2.2 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突出

大学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其思想行为也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课堂表现差。

一些大学生以功利性价值观看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洗脑”课,同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对自己发展意义甚微,就轻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可想而知——只进入课堂,但不认真听讲;利用“外挂”软件假装进入课堂;甚至缺勤。

其次,一些大学生心理波动较大,心态不平和。

大学生大多刚刚成人,心理调控能力不足,往往因一些小事就激动,难以养成平和的心态。部分大学生往往无法正确面对各种问题,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再次,一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某些大学生沉湎娱乐或焦躁不安,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毫无计划,根本不复习、不预习,对教学内容茫然,仅仅希望期末考试通过,能够顺利毕业。

最后,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网络行为失范。

网络道德不只是传统道德规范的网络化,而是公民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网络空间内调节网络主体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某些大学生认为在网络空间言论更为自由,就为所欲为,散布不当言论,造谣传谣,甚至人身攻击。近期出现的南华大学学生网上造“黄谣”事件就表明这一事实。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突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关系到大学生的素养,也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共同应对。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形态,但是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目标,也有特殊性目标,即“在互联网条件下特有的教学目标”。特殊性目标包括网络思想素质目标、网络政治素质目标、网络道德素质目标。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目标。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包含特殊性内容,即网络思想素质教育、网络政治素质教育、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等。当今,网络失德失范现象频发,加强法律规范惩戒呼声愈来愈强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丰富网络思想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内容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重过大,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内容未得以扩充,大学生也未能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思想道德素养。

其次,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内容。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种种压力,心理健康面临种种挑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3年防控时期,不少大学生心理严重焦虑,出现悲观情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内容应当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然而,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学生心理疏导内容,没能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最后,缺乏对大学生解疑释惑的相关内容。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丰富对大学生解疑释惑的内容,及时解答大学生的困惑,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当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这一类内容,导致不少大学生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任何意义。

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对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必须从党的领导、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行为培育三方面入手:加强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把握政治方向;教育队伍建设是有效抓手,提供有力支撑;大学生思想行为培育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落脚点和着眼点。三者密切联系,是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提升的三大对策。

3.1 以加强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前提

毋庸置疑,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党的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也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

首先,以坚持党的理论为思想理论基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坚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站位。

其次,以高校党组织建设为实践基础。

一是以强化高校党委领导机制为前提。

高校党委领导机制对高校党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坚守高校党委领导队伍的政治站位,确保领导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坚持与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高校党委领导能够全面领导高校工作,切实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二是以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为延伸。

院系党组织既直接服从高校党委的领导,同时直接指导班级党组织的建设,在高校党的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无疑是对高校党的建设的延伸。不同院系的党组织应在坚持队伍质量的情况下依据具体情况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在认真贯彻执行高校党委各项决定的情况下根据院系的特点推进党的建设,引领班级党组织建设。

三是以班级党组织建设为着眼点。

班级党组织是高校党组织的基层单位,其建设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班级党组织建设同党员推优、培养的联系极为密切,因而高校党的建设必须以班级党组织建设为着眼点。班级党组织建设首先坚持贯彻落实高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的各项规定;其次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最后,引领班级建设,为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创建良好环境。

3.2 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抓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必须以教育队伍建设为抓手。

首先,以提升教育者的素养为前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网络运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因而,必须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和专业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运用能力不断提升的大学生群体,必须提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和专业性。然而,一些教育者运用的平台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运用多种平台,网络技术手段有待提升。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学习网络技术手段,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技术的层次,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技能上的准备。同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值得警惕的是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网络舆情,给公共安全构成重大挑战。大学生涉世未深,往往为事件所波动,对事件有所反应。这些无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严重挑战,同时要求教育者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一是密切关注网络资讯,及时发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应对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认真分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并及时同大学生沟通阐明,避免大学产生非理性情绪。

三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校园引发舆情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积极应对,避免事态扩大。

其次,以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为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对于提升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合力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领导人等教育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一是以坚持学科和职能结合为基础。

教育者学科背景多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教育者坚持学科同职能结合,运用学科知识解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工作中贯彻本学科的要求,发挥学科作用。

二是以专职与兼职结合为深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样,既有专职教育者,也有兼职教育者。兼职教育者就包括兼职辅导员及党团组织中的学生骨干。部分兼职教育者就是大学生,与专职教育者相比,他们同大学生的联系更为密切,能够弥补专职教育者同大学生的交流的不足。而专职教育者在理论和教育更胜一筹,弥补兼职者的不足。专职教育者和兼职教育者结合,相辅相成,无疑深化教育合力。

三是以推进校内校外结合为拓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建设也需要校内校外结合。不同高校应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沟通与合作,相互借鉴建设经验。同时高校应运用其他要素实现校内校外结合,拓展教育合力。可以联合当地的有关部门开展网络法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3.3 以大学生思想行为培育为切入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真实反映就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就必须以大学生思想行为培育为切入点。

首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一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甄别的能力,遏制网络谣言。

大学生多为“网络原住民”,但是信息甄别能力欠缺,诱发造谣信谣传谣的风险。教育者应当开展教育,提升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教育他们分辨网络谣言,不做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二是培养大学生的思辨精神,正确对待网络思潮。

当今,网络成为诸多思潮传播、交流的场域,网络上也出现了诸多思潮。一些大学生缺乏思辨精神,成为不良思潮的吹鼓手。教育者应深入阐释不良思潮的危害,培养大学生的思辨精神,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思潮,拒绝成为不良思潮的吹鼓手。

三是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促进网络正能量的传播。

必须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同时促进他們积极主动在网络上壮大主流舆论,传播网络正能量,有效应对负能量的恶劣影响。

四是优化褒奖惩戒机制,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者奖惩分明,对积极践行网络道德的大学生突出褒奖,对网络行为失德失范的大学生严厉惩处,以正反两面案例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

其次,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向大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我反思心理状况。

二是以培育理性平和心态为关键。教育者应以多种活动积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心态,促使大学生保持乐观理性心态,摒弃不良情绪。

三是以沟通交流为保障。教育者应积极同大学生对话谈心,及时发现并化解大学生心理上的疑惑,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焦虑。

参考文献

[1]高永久,杨龙文.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与逻辑依循[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04):13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3-18)[2023-4-13].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ivk_sa=1024320u.

[3]中国新闻网.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强调了什么?[EB/OL].(2022426)[2023413].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2/04-26/9739988.shtml.

[4]李晔.从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看抢盐风波[J].科技传播,2012,4(13):1517.

[5]严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2:7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