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靖 周明智
摘 要: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是国内高校经贸专业广泛认可并使用的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本文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平台的考核方式改进、“课赛证”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方面探索对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仿真优化,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实训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SimTrade;虚拟仿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19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于高校来说,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纵观世界环境,尽管当前的外贸发展环境复杂严峻,但是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另外,自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形成梯度发展格局,目前共设有21个自贸区,1个自由贸易港。因此,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仍然需求較大。基于此政策和现实背景下,本文以SimTrade虚拟仿真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
1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应用
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SimTrade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SimTrade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且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结算等课程为一体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软件。学生需要分别扮演SimTrade设置的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共5个角色,再通过分别运用L/C、T/T、D/P、D/A这4种结算方式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完成各种进出口任务。不同角色的扮演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主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结算方式的运用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国际结算方式的运用场景和运用技巧的熟练程度。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在SimTrade后台对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控,例如及时更新网站新闻、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旨在让虚拟的平台环境更接近真实,提高学生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该平台在我国高校的国际经贸专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经验已证明,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使用环境过于陈旧
SimTrade的系统使用环境是IE浏览器。从Windows XP时代开始,IE浏览器开始给人留下“漏洞多、安全性差、反应迟钝、兼容性不好、网页加载容易出错”的印象,使用群体越来越小。SimTrade操作要求导致不论是在机房集中开展实训还是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开展实训,首先要下载IE浏览器,给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不便。实训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合同、预算表等单据无法打开的情况,或者单据填写完找不到“保存”按钮时,需要进行较为繁琐的操作方能解决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体验感差,进而还可能影响到学生实习的热情。
2.2 实训内容的设置仿真不足
SimTrade所构建的国际贸易网络交易环境高度还原了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业务流程,但是平台设置的实训内容比较单一简单,偏静态化和机械化,导致仿真不足。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以国际结算方式和贸易术语为例,SimTrade设置了国际货物买卖中货款的4种结算方式,分别是L/C、T/T、D/P、D/A,但是在模拟交易时每笔业务只能选择一种结算方式,这与国际结算方式的现实运用是不相符的。国际结算活动伴随着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的国际性与结算方式的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的相伴性、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表现手段的欺诈性、防范过程的复杂性。学生在模拟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约阶段,通过反复使用单一的国际结算方式有利于熟悉和掌握国际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要求,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不同结算方式之间的风险差异,以及合理地采用相应的避险措施来规避或减小损失。在国际贸易实战中,国际结算方式的谈判和采用充满着进出口商双方利益的博弈,这就需要双方都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来自有巨大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的国家的客户,在接单之前尤其要严格审核结算方式带来的风险,避免造成巨额损失。另外,在现实环境下,Incoterms主要分为可用于单一或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则,以及仅可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的规则。SimTrade设置的国际贸易术语只有FOB、CFR、CIF,运输方式只有海运、空运。学生一般在进行到第五笔业务之后,实训内容就只是不断重复,缺乏挑战,大部分学生变成以刷分数为目的,无法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实训目的。
2.3 系统的审核环节不严谨
SimTrade针对实训内容的业务特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考核方法。根据学生的业务操作工作量分环节打分,后台可以随时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操作成绩。SimTrade主要从资料填写、单据制作、业务业绩、财务状况、库存状况、广告宣传、邮件交流7个方面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该评价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然而该软件的设计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的进出口交易活动,其流程和单据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反映在系统单据模板错误、外贸函电内容检查形同虚设、单证审核机械僵化。以外贸函电环节为例,该环节是国际贸易活动主体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考查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水平和商务英语表达能力。SimTrade设计的外贸函电撰写环节缺乏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学生的外贸函电内容质量写好写坏一个样,不仅造成部分学生应付敷衍,更导致学生产生对公平性的质疑。学生为了提高分数,会利用系统漏洞简化贸易流程,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责任心,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外贸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3 完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建议
3.1 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任课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通过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将Simtrade设计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化解或规避。教师可以在SimTrade后台调整国际贸易环境和实习难易程度,比如调整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汇率、海运费、保险费率,从而营造一个更具有不确定性的虚拟贸易环境。以国际结算方式的使用为例,在现实国际贸易活动中,单纯采用某一种国际结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进出口双方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规避风险,时常会选择组合使用国际结算方式。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探索使用更符合现实贸易活动情形的国际结算组合方式,例如信用证和汇款、信用证和跟单托收、汇款和跟单托收等。另外,当学生之间的交易活动出现纠纷时,教师可以充当调解员或仲裁员,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调解或仲裁。教师应在使用SimTrade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弥补平台设计的缺陷实现最大程度还原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性、复杂性和竞争性,只有增强SimTrade的仿真程度,才能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实训目的。
3.2 改进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考核方式
SimTrade的考核方式设计原理严格遵循业务步骤的完成度进行评分,可以直观地体现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工作量,但也造成学生通过反复地不精确地操作实现刷分的现象。因此,仅用SimTrade的打分作为对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是不全面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SimTrade的使用质量,同时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学生在应用SimTrade时的真正收获,可以设计“线上+线下”综合成绩评定指标。“线上”成绩仍然以SimTrade的自动评分为准,规定占比60%,以此督促学生完成业务操作规定的工作量。“线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占比40%。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国际货物贸易业务情境,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规定贸易术语下的具体业务。教师根据设定业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团队的完成度进行评分,记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重在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和业务能力,是对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单一机械化评分机制的有效补充。学生在SimTrade实训内容完成之后,进入答辩环节。该环节重在考查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SimTrade的使用感受和建议,便于不断改进。
3.3 以赛促学,以证代考
总体来说,SimTrade相对静态化,仿真程度与实际的商务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应对商业风险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除了開设SimTrade这类实训课程,还可以通过“课赛证”模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是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世格软件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仿真比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POCIB项目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外经贸人才培养引入了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POCIB赛制设定的动态仿真交易环境可以有效弥补SimTrade的不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POCIB大赛,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即证书,是行业准入的门槛。专业教师应当深入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推荐学生积极报考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并施行以证代考,即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分,以此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比赛竞赛、资格考试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既能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4 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培养具备多种能力且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要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优化SimTrade的仿真度。对SimTrade的完善及优化应遵循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教学资源的补充要顺应全球国际经贸规则变革重构的大趋势。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实现平台优化的有效路径之一。一方面,企业需要借助于高校的专业资源及研究成果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合作研究,其核心目的在于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国际经贸专业问题。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利用企业的实践项目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并丰富教学案例资源。因此,高校专业教师应当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深化校企合作。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面向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先进经验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活动,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首先,师生可以将在培训和实践中获取的一手资料汇编成案例集,为SimTrade补充贴近实际的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SimTrade的仿真度,也培养了学生对国际贸易环境和形势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其次,专业可以将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最后,学校层面可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积极探索订单培养、专业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办学等,建立人才创新发展模式。
4 结束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旨在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SimTrade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对培养学生的外贸技能和专业素养发挥了体验式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是由于软件仿真程度的限制,的确存在无法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与困难。本文以SimTrade为研究对象,针对SimTrade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平台的考核方式改进、“课赛证”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这四个方面探索对SimTrade的仿真优化,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SimTrade的实训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之,专业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务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学,不断探索和尝试仿真实践性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立华,谢献忠.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5):5354.
[2]方丽.基于Simtrade+Pocib的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的优化[J].科技广场,2016,(12):135139.
[3]朱利先.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考核方式改革——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例[J].知识经济,2016,(1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