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萃
秋天的第一支疫苗是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疫苗。流感和普通感冒不一样,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更重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发生重症和死亡风险很高,而且具有大规模传播流行的风险。
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流感病毒的人。主要通过带毒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在一些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并且密闭或通风不好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病毒进入体内后,潜伏1~4天后开始发威,但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1~2天就开始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后12~24小时显著增加,发病后1天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婴幼儿和老人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時间更长。所以一旦生活圈子内有了传染源,风险无处不在。
感染流感病毒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舒服,体温可以达到39~40℃,有怕冷、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浑身无力、不爱吃饭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还可能有鼻子不通气、流鼻涕、胸骨后不舒服、眼结膜发红等。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年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消化道症状也比成人多见。如果没有并发症,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横纹肌溶解、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如进展为重症是很危险的。
流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尽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出现重症。预防流感是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在家隔离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病情如出现进行性加重,要尽快去医院就诊,患者和陪护人员都要戴口罩,避免被传染。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没有接种禁忌的人都可以接种。但以下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建议优先接种: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
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呢?因为流感病毒比较狡猾,变异很快,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改变。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追踪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并定期公布用于疫苗制造的毒株,因此只有每年都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全面预防的效果。即使今年流行的病毒型别与去年完全相同,但由于多数接种者抗体滴度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还是要接种疫苗。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有差异,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但流感最猖狂的时间多数是冬春季节,因此,9月或10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都可接种),两个月后抗体达到峰值的时候正好和流感高发期重合,可以得到最好的保护。
尽管流感疫苗保护效力不是100%,但接种流感疫苗是降低感染风险并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