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全面步入新时代,而在新时代开展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立足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坚持将目标引导和问题导向作为手段,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注重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完善三者齐抓共管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合作育人的新格局,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进程,为培养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纳入到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中。近年来随着各界的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不断完善,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研究就完善新时代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完善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的有效路径。
1 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现实意义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跨度大概在15岁到22岁之间,青春期时入学,成熟期后毕业,而这个时期正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重要的转型时期。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既要考虑未成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又要充分考虑到成年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并在此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全员、全程、全方位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构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教育成效。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的立德树人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协同联动管理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一致性和协调性,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强化时代责任担当。
2 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现实困境
2.1 整体教育布局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虽然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了整体的布局和管理,但是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顶层设计不够充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中并未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未完全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加上日常校内工作繁重,导致很多具体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其次,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协同育人的效果。
另外,在学生评价机制方面還不是特别完善,容易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很难客观、公正、全面、发展地评价学生,这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正确评估,以及教育形式的持续创新与改进。
2.2 部门协同合作动力不足
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的顺利进行,需要学校的统一领导,所有部门的通力协作,在校内形成强而有力的教育合力,各部门不仅要做好自己部门内的工作,还要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紧密联系和配合,为共同目标而形成自觉的同向行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专业的工作队伍,很多部门只是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未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在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联系与衔接不紧密,部门之间交流沟通不足,形成只行动不联动的局面,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体责任难以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形成新时代齐抓共管的共同目标和有效管理机制。
2.3 思政与“两个课堂”融合不足
学校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集中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在现阶段,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大多数是以思政理论课程为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相对独立,融合不紧密,“课程思政”很容易只当成一种政治思想,而“思政课程”又很容易只当成一种政治课程;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系脱节的问题,重视“第一课堂”主体作用,而忽视了“第二课堂”辅助作用。加之“两个课堂”迫于课程设置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很容易只追求趣味化的教育教学,让课堂在形式上、表面上出彩,却忽略了“两个课堂”的内在实质意义,与预期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两者之间很难找到最佳契合点,缺乏有效融合,思政育人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4 三方联动机制尚不完善
要确保齐抓共管机制能够稳定、有效地运行下去,就需要对院校内部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同时还要融入社会和家庭的育人力量,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和配合。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这三者之间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默契的教育合力。社会教育方面,由于新媒体高速发展、信息传播迅捷,在这种大环境下,青少年正确的“三观”尚未完全确立,对于很多信息很难区分是非对错,缺乏理性分析,干扰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重成绩,轻德育,将家庭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业上。需要配合学校进行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基本上是“拍拍照、做做样、过过场”,错位的家庭教育观念则会导致学生家庭理想信念教育缺失。
3 完善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的实施路径
3.1 完善组织育人机制,加强学校统筹协调
3.1.1 作好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合作
学校领导要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高度作好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顶层设计,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引领保障作用。
高职院校要定期召开校内主要部门领导会议,针对重点问题展开商讨,并提出整改措施,在各个方面做好重要指导和协调工作,发挥好党委的“领头雁”作用。另外学校各部门要提高目标实现、要素整合、协同合作能力,落实具体责任。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中,后勤、心理咨询、总务等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3.1.2 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制度保障
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工作需要对全校学生情况有精准的把握,深入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群体常见的和特殊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了解学生所了解的,掌握学生所掌握的,及时跟进高职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对策,探究背后产生的具体原因,做好各方面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
另一方面,做好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既要有完善的保障制度,还应有明确的激励制度,同时还要有严格的监督制度。确保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全方位的保障,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激励,对于工作出现问题的要予以追责,对于工作不规范的要予以监督整改。
3.2 做好教师育人引领,丰富育德教育形式
健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育人机制,是贯彻落实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关键因素。课程育人机制是通过提高协同育人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育人作用,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构建协同联动育人体系,以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效能最大化。
3.2.1 打造高素质教师育人团队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思想教育工作也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和身体发展变化而长期推进的动态过程。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校教育团队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
首先,做好全体教师综合素养培训,既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会教”“善教”“乐教”“享教”。
其次,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育德育人指导,经常性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充分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学习和研究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和行为习惯特点,根据学生特点,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化、常态化地开展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2.2 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效融合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方面,第一课堂是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政课程”的全面建设,科学做好教材的选择、征订与管理,发挥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课程”全面渗透“思政”,让“思政”全面融入“课程”。
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是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形式。营造思政氛围,彰显校园文化,让高职学生课内课外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理想信念教育气氛,“点、线、面、网”全面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线上+线下”两手抓,既要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充分参与,又要讓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充分感受,磨炼学生意志,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融入实践。
3.3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三方合力三全育人
3.3.1 家庭是教育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为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点、新问题不断涌现,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对广大家庭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学校既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需要积极开设家长课堂,呼吁和带领家长共同学习、持续学习、有效学习,帮助家长答疑解惑,科学指导家长开展家风建设,共同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3.3.2 学校是教育桥梁
学校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连接家庭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桥梁,是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与树立的重要媒介,因此广大高职院校要主动肩负起学生培养的重任,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首先,认识和尊重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上步步深入,在教育形式上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政治与职业理想信念。
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理想信念教育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提升学生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内部动力。
另外,积极科学、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学生评价工作科学与否、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价值判断,不断探索学生评价工作的标准与办法,既能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又能让学生在欣然接受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这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至关重要。
3.3.3 社会是价值导向
社会是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大环境。社会教育的内容之广,范围之宽,形式之多,虽没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计划性、目标性,但是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它却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导向性。一方面,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优秀职业典范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和引领,主流媒体在各大平台、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室内外区域要加大时代劳模、英雄人物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净网”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打击不良网络内容,整治畸形网络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4 结语
“育人先育德”,完善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是培育高职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时代脉搏,根据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制定好教育规划,精准实施管控和管理,通力协作,全员参与,全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祁斯文.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2]沈大光,高中建,边凤花,等.2013年第1、2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部分学员在结业式上的发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7):49.
[3]王梦涵.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与重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97.
[4]殷进红.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9.
[5]罗公利,徐波,张蕾,等.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6):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