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师生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30 20:00全艳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实践

全艳萍

摘 要: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尝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师生共建的方式,来寻找有效解决课程学时短,课程内容多,学生课后阅读严重不足等问题的路径。面对困境,调整转换实践思路,选取超星学习通作为资源库构建平台。面对问题,大胆思考、探索和实践,从最初的重在如何“建”到后来的关注如何“用”,再到突出重点,强调补充式、参与式的“师生共建”,尤其是学生的高参与度。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师生共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30

2018年,笔者基于在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从尝试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申报了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及考评体系的改革实践”。最初的设想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有效解决课程学时短,课程内容多,学生课后阅读严重不足等问题的方法路径。当时,文学院正尝试建立自己的经典阅读平台,笔者意欲借助这一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精准有效辅助本校学生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的资源库,并通过考评方式的变革创新来促进学生对于本课程所包含的文学史料、作家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1 实践之初的阻碍、进展与启发

项目获得立项后,选取合适的资源库网上平台成为首先面临的问题。最初设想依托的文学院经典阅读平台在初步筹建并投入试行后不久,就因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技术、资金以及使用方便度等问题没能在师生中顺利推广,利用率极低。如果要依托其他网络平台,则涉及到权限、费用等问题,仅凭项目的一点点经费显然并不现实,项目因此一度陷于停滞。

除了选取依托平台问题外,构建资源库的重中之重就是相关电子资源的搜集、整理及使用。最初的课题实施路径主要集中在发动学生与老师一起开展现代文学主要作家作品电子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这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到目前为止,陆续收集到《鲁迅全集》《巴金全集》《沈从文全集》《胡风全集》等近200部作家作品的PDF电子版,大大方便了现代文学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阅读。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方便的网上阅读平台,这部分资源的使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有限的电子屏展示或通过U盘拷贝、QQ、微信等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开展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发现,比较而言,学生更愿意使用能在手機上随时点开的阅读软件或平台,例如“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樊登读书”“京东读书”“豆瓣阅读”等,这些软件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电子书资源,操作便捷,其中不乏数量可观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资源。这使笔者的思路得到很大启发:如果暂时无法构建一个自属专有的资源平台,那么向其他公众资源平台借力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平台和相应的电子书书目,学生课后按照要求开展阅读即可。但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如何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地按要求完成了阅读呢?

为此,笔者结合课堂授课和课程考评方式进行改革实践,在一些作品赏析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利用“剥豆豆”等小程序设置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进行抢答;或者在布置阅读任务的同时留下系列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开专题讨论,效果很不错。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例如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被进一步挤压,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只是其中的少数,并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笔者又进一步尝试通过课后小组主题讨论、名剧片段表演、让学生成为出题人在“剥豆豆”程序中设置问题,并随机抽取供全班同学抢答等,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考核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方式也仅仅局限在对个别作品文本的深入细读,对于扩大阅读面作用有限。2020年初疫情骤起,学校开始线上教学,并引进“超星学习通”作为主要的线上教学平台。笔者通过录课、腾讯会议直播、选取链接慕课、外校课程以及在学生中使用非常广泛的B站视频资源等方式,圆满完成了疫情期间网上授课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超星学习通平台本身就建立了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包括课件、视频、电子书等,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直接选取参考使用,我们在网上授课过程中留下的各种教学材料,也可以成为有用的资源得以保存。例如教师的授课课件、录屏或直播课视频、学生作业、课堂讨论主题、课程考试试题等。相比于自己重新搭建一个平台,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来构建现当代文学学习资源库显然更合适、更可行。

首先,超星学习通平台是疫情期间教育部首批推荐的22个学习平台之一,它集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阅读、移动社交于一体,有着专业的技术维护团队和雄厚的资金保障,能够为各类学校提供多方位的高质量的网络教学服务。其次,经过近两年疫情的线上教学和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逐步接受和习惯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学习活动,已经不可或缺,方便快捷,可以成为常规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第三,超星平台被很多高校定为主要的网络教学平台,有的院校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例如徐州工程学院很早就开始采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海量文学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就可以参考其他兄弟院校已有的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不佳,教师难以把握学生课后文学阅读情况的现状,有效整合、合理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使之成为实施中国现代文学学习资源库师生共建项目的一种新路径和新探索。

2 推进过程中的体验和困境

徐州工学院在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资源时,主要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拓展资源”3个模块的资源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线下先完成,然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外学习。课程团队成员充分利用网络下载、购买、自行制作等方式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其中包括作品原典、作家及文本的图片、作品的名家朗诵、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名家讲名篇等。” “‘网络拓展资源主要依托泛雅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资源优势来完成,内容涉及国内著名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推荐、相关文学网站链接(中国作家网、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梦远书城现 当代文学作品在线等)、校内通识课程网站链接、各类文学奖获奖作品推荐(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便于使用的课程资源体系。

目前我校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汇聚在“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课”“课程教学资源”几大板块,此外还有教师自建课程保存在资料或章节板块的录课视频、课件、Word或PDF文献资料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新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阅读课程”,在对应的章节中有针对性地上传或链接要求必读的作家作品,设定相应的文本阅读任务点,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部分,来推动学生的课后文学作品阅读,其余仅供参考和自行阅读的作品、传记和学术专著等则上传至课程的资料板块中。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反馈数据来看,85%以上的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点,从该届学生(2021级)中国现当文学Ⅱ课程考试结果来看,在难度比往届稍大,题量增大(增加了一个材料分析题,使得答题时间变得紧张)的情况下,虽然优秀率相对不高,但总体成绩是好于往届的,不及格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由此可见,通过超星学习通课程的课后阅读任务,能及时掌控和提醒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的即时阅读和理解,学生在课后加强了对本门课程的课后阅读,对作品和一些基本文学常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

摸索和实践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和学习内容繁多所引发的冲突。从新世纪之初始,随着各种通识课程、思政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增加,全国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课时安排被不同程度地压缩。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作为专业学位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时和10多年前相比,被缩减了一半多,每周只有2个课时,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的上课时间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上午到下午,甚至晚上都要上课,课余还有其他一些学生活动等,因此学生也常常抱怨没有时间读作品,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中学阶段缺乏基本的阅读积累的学生,学习压力就显得格外大。很多时候,学生要课后阅读作品只能利用碎片时间,更不用说到处去遴选搜集电子资源了,真正能参与到资源库的师生共建中来的学生寥寥无几,主要还是教师在搜集和整理。如何在要求学生配合有限的课堂教学,自觉完成课后阅读的同时,又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呢?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超星学习通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尤其是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学生表示,在听课时,觉得老师分析的作品很有意思,课后自己找来看时,又觉得枯燥无味,读不下去,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早期的许多作品。这其中显然既有时代因素的影响(所谓代沟),也与网络信息时代丰富驳杂,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内容、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和瞬息即达的传播速度有关,学生普遍更倾向于接受生动化、形象化程度较高的音频、视频形式的知识传递。从笔者目前在超星学习通的使用体验来看,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音频、视频资源主要是一些学术讲座和授课视频,暂未搜索到相关的完整的影视视频,这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对于影视剧改编十分活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来说,是个不小的缺憾,我们在实施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时应当如何做,才能弥补这一缺憾?

在超星学习通及其他各大常用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面前,哪些是真正适合的、高质量的精品?如何取舍?应该秉承怎样的标准来遴选?如何降低遴选的时间成本?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本校教学团队自己的精品资源课?等等这些都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3 后续的思考与展望

要想解决目前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和学习内容繁多之间的冲突,使学生能更好地开展课后文学阅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当代文学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中来,笔者通过相应的思考与实践,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合理精简学习内容。

3.1 适当鼓励“影像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的提高除了受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的制约外,还有赖于最强学习动机——兴趣的自然激发。兴趣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喜欢某一樣东西或某件事,并愿意为之投入时间与精力,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归纳起来就是两点——“我乐意”“我开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格外用心,格外专注,效率自然就高了,也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现代教育从狭义上指向的是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天然地带有某种强迫性,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非我所喜”“非我所愿”的,谈不上什么轻松愉快,本能地就会逃避。换个思维来看,我们不妨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娱乐,因为“只有当教育成为娱乐时,学习才能最有效、最持久、最真实”。当下,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所有课堂)都会低头玩手机,主要就是浏览微信消息和自媒体文章,刷短视频,刷影视剧,当然也包括在B站上刷各种学习视频——这已经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生活状态。“在娱乐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 寓教于乐如果不能贯穿于现当代文学课的全程,至少也应该成为其出发点”。如何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转化为寓教于乐的最佳工具,促进学生的课后文学阅读,进而达到学业成绩和文学素养提高的目的呢?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先进行“影像阅读”,然后再因势利导,开展由兴趣而发生的“文本阅读”。有论者曾经借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为出发点,谈到中国教育迄今为止所发生的6次大的媒介变更活动:“从口头向甲骨和青铜器的转变;从甲骨和青铜器向简帛的转变;从简帛向纸张的转变;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向机械复制印刷的转变;从机械复制印刷向电子媒介的转变;从电子媒介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当长期以来处于主流的纸质阅读被电子书所取代,尤其是进一步被移动互联网的音频、视频所取代,那么“阅读”就不应仅仅局限于纸质文本的阅读,甚至也不能局限在电子文本的阅读,未来无限延伸的可能是更加广阔、以影视剧为主体的“影像阅读”。影像是最具有娱乐效果的,而且“读者观看文学影视片其实亦是一场阅读活动”。事实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无数的经典之作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药》、《伤逝》,茅盾的《春蚕》、《子夜》,曹禺的《雷雨》、《原野》,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柔石的《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许地山的《春桃》,沈从文的《边城》、《萧萧》,张爱玲的《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钱钟书的《围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登记》,莫言的《红高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妻妾成群》,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等,另外还有大量的有关现当代作家的传记影视和纪录片,例如《鲁迅》《黄金时代》《萧红》《人间四月天》《郁达夫传奇》等,是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最为形象生动、不可或缺的资源补充。从教学实践来看,相比于读纸质文本和电子书,学生更愿意看影视作品,有不少学生在观看了影视改编作品之后,受到震撼,进而对原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阅读文字文本,有的同学还会有感而发,自觉撰写读后感,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很自然地产生观点与思维的碰撞。

3.2 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巧妙设置学习任务

合理精简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独具慧眼、披沙沥金,对相关学习任务做到合理设置、精准下达。例如在要求学生阅读必读作品时,可以从超星学习通资源库和师生自己收集上传的电子资源中选取最具代表性、最精彩的部分设置任务点,而不是整本书全部设置,这样既可以将预设学习时间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又可以避免因阅读量太大导致学生将之视为沉重的学习负担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布置课程作业时,可以巧妙地将其与常规课后阅读、资源库师生共建联系起来。例如让学生推荐由现当代文學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资源,并撰写简要的推荐理由,统一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保存;也可以让学生剪辑影视改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制作成短视频上传。或者也可以要求学生录制现当代文学经典诗作朗诵、话剧角色扮演的音频或视频作为平时作业提交到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到,这种形式使学生感觉到新奇有趣、易操作、参与度高,很有成就感,就连平时十分沉默内向的学生都能放开喉咙大声朗读,有的还配了背景音乐,效果特别好。同时也可以考虑允许将几门有着同质相交的课程作业重合,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的作品赏析作业也可以经思考、修改、润色后作为写作训练所要求的学术随笔提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尽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此外,还可以考虑推动学生人人参与一分钟微课制作,以视频主播的方式简要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作家作品,并抛出相应的讨论主题,为课堂上开展讨论构建丰富多样、有创意的题库。总之,教师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学养,合理选择、巧妙设置、敢于创新、大胆尝试。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有效的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师生共建,通过具体实践、不断摸索,从最初申报项目的信心满满到找不到合适的资源库依托平台、一度迷茫停滞,再到思路转换、另辟蹊径,选取超星学习通作为资源库构建平台;从最初的重在如何“建”到后来的关注如何“用”,再到突出重点,强调补充式、参与式的“师生共建”,尤其是学生的高参与度,这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并寻找新思路。这样一个跌跌撞撞的构建过程必然是漫长而持续且不断变化的,未来随着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更加完善,对于现当代文学资源库之“建”与“用”的思考和实践还会不断调整,最终达到推动更大程度的师生共建和资源整合,促进学生课后文学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盛翠菊.信息技术与高校文学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4):5861.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

[3]陈芝国.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危机与出路[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2530.

[4]戴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资源与课程教学的互文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2):6466.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库实践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