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问题与措施研究

2023-10-30 05:37吴小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容器环境监测流程

吴小红

(南昌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引言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通知,指出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有力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此,在环境监测中应加强采样质量管理,确保采样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可靠性,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然而环境监测采样环节仍然存在诸多质量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急需要制定出对应措施加以解决,以便提高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效果,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1 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自然环境因素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导致采样质量不达标而影响到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水质采样监测中,水的深度、流速等均会影响到采集的样本质量,其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会导致采集的样本存在偏差,影响到采样质量管理。并且自然环境因素无法进行人为干预与调控,对采样质量管理造成较大影响[1]。

1.2 采样容器及设备因素

各类环境监测采样均需要使用专业性采样容器与设备,以此才能确保采集样本保存与运输的安全可靠性。然而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容易受到采样容器设备因素的影响,导致采样结果不够精准。废气采集中采样容器密封性与气密性不强而出现漏气情况,会导致废气样本不全及样本检测数据不准确。对此,环境监测中采样容器与设备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在使用采样容器与设备前应提前检查容器设备的清洁性、气密性与安全性。

1.3 现场采样流程因素

不同类型环境监测采样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在采样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现场采样质量不佳。一是采样点位的影响,二是采样时间与频率的影响。相同污染环境下,不同排污时间的污染物质含量会发生较大改变,这就导致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频率下采集的样本数据会存在一定差异。受到采样时间与频率的影响,导致样本数据无法将该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真实客观反映出来。三是采样人员未按照规定流程来操作。部分采样人员由于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采样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不负责的现象,导致采样操作不够规范,存在明显差错,影响到采样质量[2]。

1.4 样品保存与运输因素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进行监测时,其监测项目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样本采集后的保存与运输方法有所不同。然而样本的保存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如果超过规定期限,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不同样本具有不同的保存方法,有的需要冷藏保存,有的需要加入保存剂保存。并且样本运输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避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污染,应严格按照运输要求来执行。

2 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实现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在这一政策实施后,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在此环境下,本文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24家)、云南(30家)、广州(46家)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抽查的100家环境监测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环境监测机构中采样质量管理现状。

2.2 调查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在上海、云南与广州各地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百度搜索引擎、各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抽查APP、“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等搜索有关环境监测机构抽查的各项政策、政务文件、新闻、通知公告等资料,为本文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提供相关资料。

2.2.2 实地考察法

针对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采样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监测机构现场采样流程与操作步骤,实地了解环境监测中常见的采样质量管理问题,分析其原因与解决措施。

2.2.3 专家访谈法

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采样工作人员、环境监测专家与教授等进行专家访谈,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访谈方式,向专家咨询采样中常见质量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2.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100家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了解到,有12家环境监测机构存在采样质量管理问题,占比12.00%,甚至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出现多个采样质量管理问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监测机构采样质量管理问题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当前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包括采样准备工作不足、采样流程把控不足、采样监测制度不完善与采样流程操作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采取的处理意见是“督促改正”占10.00%;针对2家机构在采样流程操作中存在数据伪造现象或同一监测人员同一时间在不同监测地点出现等情形,处理意见为“依法查处”,占2.00%。

2.3.1 采样准备工作不充分

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调查中发现,2家环境监测机构存在采样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问题,进而导致采样质量管理欠缺。由于采样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要求,要想确保采样工作质量,应提前做好采样准备工作,为后续采样工作质量管理提供保障。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环境监测采样工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或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能落实到位,导致后续采样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样本所反映出的真实环境质量。

2.3.2 采样流程把控不足

针对3家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采样容器与设备应用不合理,4家采样点位、频次、监测项目设计不当的情况,可以统一归纳为采样流程把控不足。其中有2家环境监测机构在废水采样过程中,采样容器材质选择不规范,地表水水质采样容器仅有1个1 L规格容器,未能满足水质采集现场平行样要求。2家环境监测机构B0D5溶解氧瓶不符合废水采样要求,污水平行样采样时间不一致,采样频次间隔时间不符合规定要求。1家环境监测机构废弃物采样时,采样仪器未开启,摆拍上传采样信息。1家环境监测机构废弃物采样时长不符合规定要求、非甲烷总烃采样铝箔采气袋不符合要求,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采样多点位,采样设备配备不足。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采样人员对采样流程把控不足引起的,导致采样质量管理存在漏洞。

2.3.3 采样监测制度不完善

在监督检查中了解到,6家环境监测机构存在采样监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中4家环境监测机构出现采样质量管理松懈、未制定采样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范、采样人员培训教育不足等现象。另外2家环境监测机构采样人员对采样标准不够了解,采样人员未进行相关考核执证上岗,对采样人员日常采样行为的监管缺位,导致日常采样过程中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现象。

2.3.4 采样操作不规范

在监督抽查的8家环境监测机构中存在采样流程操作不规范问题,其中有3家环境监测机构未能按照样品采集、保存管理技术规定或项目要求的样品保存期限对样品进行监管,导致采样质量受损。3家环境监测机构存在采集样本标签混贴、标签信息缺失、土壤样品未采用双标签保存、地表水与污水样本混放等问题,未能严格按照采样质量管理要求来操作,导致采集样本信息混乱,影响到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家环境监测机构现场采样原始记录缺少企业代表签名、采样原始数据记录不真实或选择性记录、用替代样本分析,导致采样数据与实际不符,存在虚假伪造样本数据的情况,严重影响到采样质量管理效果。

3 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措施

3.1 科学合理制定采样计划

一方面,明确现场采样任务。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前,工作人员应明确具体的监测项目与采样任务,及时对现场环境进行探查与了解,科学合理地制定采样计划。在现场采样任务中,应明确包含任务具体来源、采样目标、关键采样内容、采样负责人、现场采样联系人、监测负责人与采样时间等内容。例如,在废水采样中,应明确废水采样地理环境、工业废水排放时间、废水河道深度与流速、废水采样关键内容与目标、现场联系人、采样负责人等各项内容;另一方面,编制采样方案。由于现场采样任务不同,其采样目标、样本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对此,在现场采样前期应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完整的采样方案,并通过现场采样环境调研获取相关信息,为编制采样方案提供参考。在编制采样方案时,应包含主要采样内容、现场采样监督管理标准与规定、现场采样记录、采样容器与设备选择、样本保存与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3]。

3.2 严格把控采样操作流程

一方面,加强采样容器与设备管理。采样流程把控中采用容器与设备是重中之重。由于采样工作中涉及较多的采用容器与设备,采样容器设备的稳定性、高分辨率、灵敏度、安全性等均影响到采样质量管理效果。对此,应注重对采用容器与设备的管理,为把控采样操作流程提供保障。在使用采样容器与设备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并详细记录其具体使用情况,如使用人、使用项目内容、校准、维护等。同时,在使用后应及时清理与维护,避免采样容器与设备出现故障。另一方面,加强现场采样记录。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详细、真实、客观地记录现场采样情况,如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频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采样人员、自控措施等内容,必要时可以借助影像与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把控采样操作流程。在现场采样记录过程中,应确保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频次、设备使用等情况符合采样要求,并严格遵循采样流程进行操作。

3.3 加强采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环境监测机构自身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一是健全环境监测采样监督管理制度。明确采样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明确划分采样工作职责,一旦出现采样质量管理问题需要追责到个人。二是加强现场采样监督与管理。在对现场采样人员监督管理时,应对采样人员的操作流程、采样记录等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与解决现场采样中工作人员出现的不规范情况。同时,实时监督采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实时准确记录现场采样数据,并对每次现场监督工作进行记录存档,便于后续追溯与抽查。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采样全程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共同对环境监测机构采样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例如,2021年7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抽查24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共发现3家机构在生态环境监测采样、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等环节存在弄虚作假违法行为。通过相关部门开展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加强与完善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采样质量管理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事中与事后监管,引导社会与公众参与监督,进一步扩大环境监测采样工作违法违规、数据弄虚作假有奖举报宣传,鼓励内部人员举报监督,将采样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4 提高采样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加强采样操作培训。对现有采样人员定期安排采样专项培训,要求采样人员全面掌握环境监测采样流程、采样质量管理规范、采样容器与设备选择使用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讲座,学习采样工作中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采样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操作能力。在招聘采样人员时,应注重考核采样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确保引进的采样人才能够更好地胜任采样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大多数采样环节出现的伪造数据、工作懈怠、责任意识不强等情形均是由于采样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导致的。对此,在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的基础上,还应注重采样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培养。定期开展采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采样工作中违法违规操作内容与处罚依据。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中公布的典型弄虚作假案例进行培训教育,以此增强采样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以采样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作为榜样示范,激励采样工作人员积极负责,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并通过实践活动与文化知识学习培养采样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4 结语

总之,环境监测中采样质量关乎整个环境监测质量,对环境质量的客观评价与污染治理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应及时发现与纠正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积极探索出采样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路径:做好采样前准备工作、严格把控采用流程、加强采样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采样人员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容器环境监测流程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难以置信的事情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