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滨水带状公园中的应用
——以广州洲头咀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2023-10-30 12:46黄捷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2期
关键词:滨水控制率径流

黄捷

(广州园林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40)

0 引言

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的水系如海滨、湖滨、自然河道、人工运河、引水沟渠等建设的带状公园绿地[1]。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连接城市陆地和水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十分重要的绿色廊道,同时也是城市中重要的人文景观,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独特的亲水性,是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地区[2]。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依靠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如何通过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法,让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3]。从而使城市滨水带状景观不仅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具有良好的雨洪调蓄,又能够提升城市滨水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1 项目特点

1.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海珠岛西端,为珠江前后航道三江交汇处,河面宽阔浩淼,风景秀丽怡人。项目地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世界航运交流史和建港发展史。

1.2 地块现状

项目地块分为南北两侧,总面积约4 万m2。北侧为城市公园绿地,公园内大树成荫,有多处航运文化纪念雕塑,但公园景观元素单一,广场园路铺装、亭廊、管理房等设施老旧,且场地内部排水不畅,低洼处雨天积水严重;南侧为原海关边检码头,现状遗留大量建筑垃圾,杂草丛生,人迹罕至。

2 景观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与策略

2.1.1 贯通滨水景观带,打造带状滨水绿地

设计在原有公园的景观基础上,扩大公园建设范围,贯通滨江沿线三慢系统,结合地块原有地形条件,重新布局公园路网和景观空间,梳理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生态效益。

2.1.2 挖掘历史文化,赋予景观主题特色

通过挖掘地块的建港和航运交流历史,将海丝文化和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景观细节设计中,打造出以航运文化为内核,兼备珠水文化体验、码头文化展示,滨江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一体的高品质滨江航运文化生态艺术公园和广州滨江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施试点。

2.1.3 保护场地内树木资源,改善场地周边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和树木资源,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合理有效的微地形改造和设施布局设计,丰富场地的竖向设计和景观元素,打造具有生态性、空间层次性和完整性的城市滨水精品景观带。

2.2 景观元素与布局

本方案抽取海浪的形态,形成以折线和圆形为主的总图布局。设计基于公园现有景观资源,重新打造五大景观节点,分别为纪念碑广场、苏哈尔航线广场、林下草阶活动空间、立体草坡、次入口广场,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把防洪堤步道与滨水公园绿地和口袋广场串联起来,创造不同等级的步道,为市民提供可供散步、骑自行车和闲坐的绿色空间。同时根据公园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性,借助不同的设计表达方式,更加全面系统地表现了滨水公园这一城市滨江景观的主题[4],并且在景观空间营建和细节处理上,力求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达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生态目的。本项目总平面以及功能分区平面分别如图1、图2 所示。

图1 项目总平面

图2 功能分区平面

2.3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个包含许多生态处理形式的大集合,在整个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陆域空间应用相关的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体现在景观设计中[5]。

本项目力求在狭长的带状滨水地块中,将海绵设施与景观设施相融合,以“滞、净、排”为主的技术设施,对地块内部或周边区域产生的径流雨水汇集、净化并最终排入水系,减少对河道、水系水质的污染。

2.3.1 点线面结合,与景观元素相融

(1)点——结合场地低洼处打造下沉绿地。原公园地块码头片区地势低洼,雨天积水严重,设计利用原有低洼绿地,设置下沉式绿地(图3),汇集周边硬质区域的径流,从而提高绿地对雨水径流的净化、滞蓄、下渗作用,在景观上通过草坪、卵石滩和多年生观赏性草本花境,为市民游客提供生态野趣的临江活动空间。

图3 下沉绿地建成效果

(2)线——结合立体草坡设置生态植草沟。为了进一步丰富滨水景观空间的层次性和延续景观平面构成形态,设计塑造钻石切割状的立体草坡微地形景观,并且利用地形高差,在草坡底部设置连续的植草沟(图4),汇流路面和绿地坡面的雨水,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和增加下渗。

图4 立体草坡和生态植草沟建成效果

(3)面——园路和广场采用透水铺装。本项目地块狭长,且人流量大,对硬质活动空间的类型需求多样,且为了贯通滨江慢行系统,公园的铺装面积需求进一步增大大,为了协调调硬质铺装、市政排水系统的关系,减少排水压力,设计在保证滨江8m 内消防和防洪安全功能下,将公园其他硬质区域做了透水设计。其中缓跑径和自行车道采用面层和结构全透水做法,而主要的广场和园路则采用半透水做法。透水铺装建成效果如图5 所示。

图5 透水铺装建成效果

2.3.2 生态效益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广州市属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Ⅳ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70%≤a≤85%)。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为改建类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绿地项目。要求控制目标为:年径流总量空置率不低于8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43.7mm,年径流污染物消减率(以SS 计)为50%。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本项目占地面积约4.07 万m2,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本项目LID 设施计算方案采用容积法、流量法、水量平衡法等可满足设计要求。本项目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 数如表1 所示。

表1 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

根据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查《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可得相应设计降雨厚度43.7mm。本项目低影响开发所需要控制降雨量为V调=10HϕF=10×4.07×43.7×0.285=506.9m3。本项目LID 设施控制规模及调蓄能力如表2 所示。

表2 LID 设施控制规模统计

综上所述,本项目LID 设计规划海绵设施调蓄容积V规=554m3,需要控制降雨量V调为506.9m3,所以V规>V调;本项目满足设计目标(8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年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悬浮物(SS)的控制率计,本项目各类海绵设施面积及对径流污染的控制率如表3 所示。

表3 LID 设施径流污染控制率统计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 计)=(11.4×0+3.71×77+84.89×90)/10000×100%=79.26%。所以,满足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的要求。

3 海绵城市设施具体施工设计

3.1 生态排水沟

生态排水沟是指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其他海绵城市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卵石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本项目主要应用的是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结合立体草坡坡底和草阶底层设置,使其与景观地形融为一体。

3.2 园路高侧石

本项目为了保护原有绿地内的树木,不伤害其根系,在设计时基本保持原有绿地的标高。为了解决绿地和铺装地面的高差问题,设计在绿地和园路边缘增加了高侧石,同时通过对部分高侧石进行开孔处理,增加排水孔,以解决路面雨水径流无法排入绿地内的问题。

3.3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指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本项目铺装为半透水铺装,分别为透水沥青和花岗岩广场结构性透水做法。

3.4 下沉绿地

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本项目利用原地形高差,于江边码头的绿地设置了1385m2的下沉式绿地。下沉绿地的下沉深度约200mm,以草皮和卵石滩为主,适当点缀耐淹性的多年生草本。

4 结语

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用地狭长,但受限于用地形状无法布置大型海绵城市技术设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海绵城市设施结合景观元素进行设施,通过利用原有地形、塑造微地形、应用透水性材料、集中过滤净化等方式,在提升公园景观品质同时实现区域雨洪管理,形成良好的景观、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滨水控制率径流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Topmodel在布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探秘“大径流”
攻克“大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