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旭,可 星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技术转移不可阻挡。自2013 年“一带一路”正式实施以来,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与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技术转移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技术转移还缺乏系统性认识,主要表现在中国对技术转移有效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还有许多关键性不足。美国学者Bozeman 教授在2015 年提出的或然有效性模型 (the contingent effectiveness model),对技术转移有效性的前因组态分析进行探索,为以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合作奠定了基础①②。
技术转移的最早概念就是研究技术的输入与技术输出,技术转移是在产品技术和方式方面的转移。哈佛学者H.BOOKS 认为,技术转移是在一个群体中发展起来的,这个群体可以是社团或机构。在20 世纪90 年代广义的技术转移产生,认为技术转移就是技术传播。夏禹龙、何钟秀提出了“梯度理论”的概念。Krugman 提出了技术差距均衡论,该理论认为技术差距模式有两种,即“纯技术差距模式”和“商品模式”,并考察了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转移模式的差异③。但该理论尚未考察发展中国家集中的东南亚地区的技术转移,并且该模式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得到实际应用。日本学者斋藤优提出技术转移的“NR 关系论”,他认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使需求和资源相结合、相适应,两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制约的关系,才能促进两国技术转移的持续发展④。该理论阐述了技术转移的一种潜在动因。孙斌等在斋藤优的研究基础上加入了技术能力因素,认为技术转移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技术需求、资源与能力三者相互协调,协同发力⑤。
Bion 提出了技术从属论,认为技术转移实际是发达国家掠夺控制落后国家的一种手段,而非公平的经济、市场方式⑥。这种观点的出发点虽然较为极端,但证明了技术后进国家不能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而需要选取适用技术提高技术转移的有效性。Horner et al 研究了技术过程所产生的货币价值,即大学或实验室将技术转移至外部机构时会产生交换许可证费用,收入就构成了一个评价转移有效性的标准⑦。然而这种评价标准评价仅是从技术研发到交易这个阶段,不会考虑技术具体给技术接收方带来的价值。Thursby 使用DEA 方法测算了技术转移过程中各阶段的有效性,评价标准是美国大学专利许可生产力的提高量。而该文中对比分析了专利许可数、专利许可收入、衍生企业数和专利授权数,最终选择前两者作为衡量的指标⑧。近年来,中国学者对技术转移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研究较多,其中大部分针对跨区域的技术转移研究。这些是目前关于技术转移模型研究中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
技术转移有效性的测定对于技术转移的完成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技术转移受到各国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各个国家及区域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著名学者Barry Bozeman 基于国家政府,社会机构,相关组织以及个体的技术转移价值进行探究。他在研究中基于目前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外部政策的支持下社会中的技术发展、市场环境、资本力量以及人力成本都会对技术转移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在技术转移主体的研究方面,Barry Bozeman 在研究中着重强调了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主体的作用,将东道国的整体技术转移水平作为影响因素的关键确认来源之一。Barry Bozeman 关于技术转移的探究成为技术转移影响因素领域的指引方向之一。在此后的研究中,其团队对于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扩展及测算进行了探究与分析。Barry Bozeman 意识到了定性探究技术转移有效性的重要性,在大量动态线性以及非线性的技术转移有效性机理探究中,其团队创造性地根据影响因素及技术转移评价标准来区分技术转移合作的完成度。
国内学者在技术转移有效性的研究方面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对于技术转移活动的影响过程关联密切。吕荣杰等人以中国首都为重点,研究北京对国内其他30 个省份为对象的技术转移活动。在最终的研究结论中,他发现在实际的技术转移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市场规模为核心作用十分明显,要求技术转移过程关注创新环境以及市场等。最终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的技术转移有效性模式的作用方式,能够促进技术成果的高效转移⑨。跨境技术转移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多元化更加明显。技术转移活动需要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支持,通过两种环境的作用帮助技术转移活动的顺利完成,在技术转移模式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作用。魏巍、贺和初、李斌等人、以云南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来源,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转移有效性提升方面,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以及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水平会影响技术转移的完成度⑩。张鹏测定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量以及FDI 一体化的作用程度,利用技术转移溢出理论探究了作用机理,从不同渠道完成了技术转移贡献度的测量⑪。杨阳等人的研究集中在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测定方面,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高效率的参与者会提升技术转移水平,转移的具体技术会减少跨区域的屏蔽效应。采用的路径以及技术转移动机有效的情况下区域的差异化会随之减弱,技术转移的有效性以及决定因素会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变动⑫。以上学者关于技术转移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选定以及测算评估等方面。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较大,不同国家针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市场环境相联系,推动了该领域的深入探究。
在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中技术转移有效性影响因素中,技术转移主体是首要的关键部分。技术转移主体主要指技术转移的输出国家以及组织,作为技术转移的输出方,技术转移主体是帮助技术转移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云南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作为技术转移主体参与到重大技术转移项目中。云南省高校作为技术转移主体输送到其他国家以及区域内部,启动的众多科研项目都是重点之一。产学研合作中涉及各类技术创新类实验室也是技术转移主体的重要形式,其他高新技术类企业作为技术转移主体提升了技术创新领域的衍生能力。技术转移主体受到外部技术转移环境的影响,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并帮助发挥作用,推动技术转移水平的提升。相较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云南省的技术转移情境环境整体良好,近年来,成立了完备的技术转移活动服务机构以及专利成果的转化孵化中心,通过搭建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进行技术转移服务、 网络机构建设、技术交易、果孵化等工作。
本文探讨的参与技术转移有效性的研究对象涉及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泰国、 越南等国以及澜沧江-湄公河等国家及经济次区域。作为技术转移的接受者,也成为技术转移的受体,其本身包含了国家以及地区。通过区域内具体的技术转移接受对象包括特定的组织如高校,确定的企业以及机构等进行技术以及科技成果的吸收。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接受者本质的不同在于,云南省作为技术转移主体,本身的技术输出能力对于技术转移有效性的保障至关重要,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众多国家以及区域需要的是吸收以及转化输入的技术以及科技成果的能力,作为技术转移的重要活动发生地,除了自身的文化体制以及市场环境会对技术转移活动产生影响,吸收技术的能力、资本的运作能力以及市场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支撑作用必不可少。据2021 年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人均GDP 稳定增长,近年来增速突破8%,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放缓,但整体增幅较为明显。近年来,云南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技术转移活动联系密切。2021 年,中国与缅甸的技术转移合同总额较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涨幅超过11%,总投资额比达到23:1,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众多国家对于中国云南进行技术转移服务的态度良好,具有很强的民众基础以及口碑。
跨区域进行技术转移活动需要围绕技术转移有效性提升进行,技术转移目标主要指技术转移物。当前,多数技术转移项目的开展是基于技术转移目标的完成度以及需求程度,技术转移物根据技术转移目标的设定而确定。近年来,云南省对外进行技术转移的内容以及形式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市场条件的优化,技术转移的实体逐渐成为云南省对外进行技术转移的重要目标。云南省在液态金属领域、医药大健康领域、生物以及化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以及进步,这也是今后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进行技术输送的重要形式。技术转移涉及的科学知识、工艺设备等都是云南省确定的技术转移目标,在对泰国等国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还要逐步涉及工艺流程,在确定保密性的情况下,批准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进行专有技术转移。依据技术差距的“倒U 型”理论,云南在进行技术转移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需要考虑既定的技术转移以及服务的适应程度,考虑国家以及地区间的知识水平差距、技术差距等。
在技术转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体量较大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环境是由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决定的。本文探讨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其他国家以及区域对于技术转移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异。技术转移需求环境与技术转移活动联系紧密,由于受到相关市场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相关企业机构的技术转移涉及的价格以及替代性有所不同,而非市场因素包括政府的一系列指示文件、保护措施等。云南省以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不同区域内部的科技中介服务水平以及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技能综合素质都是技术转移需求环境需要考虑的成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其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第二产业的密集型产业进步,云南省在进行技术输出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点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创新技术以及科研成果,也要考虑技术引进以及吸收的能力,关注本地对于科研技术的接受程度。通过推进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水平,提升整体的需求环境质量。
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技术转移媒介的链接作用十分重要,作为技术转移的中枢,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转让技术的成功与否。技术转移媒介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在技术转移主体完成技术输出的过程中,技术转移媒介可以划分为正式转让技术工具及非正式转让技术工具两种不同的类型。在云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云南省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群体对企业的特许权使用,著作、版权、文件等重要信息都可以作为技术转移的媒介,帮助云南向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等湄公河-澜沧江地区以及摩丁磨憨次区域进行技术转移的行动。正式的技术转移工具主要根据技术转移模式来恒定,非正式的技术转移媒介与媒体关系密切,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同市场内部的技术转移活动进行双向选择。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众多国家多为农业国以及依靠旅游等第三产业进行发展的国家,缅甸国土面积之内拥有大量的矿场资源,石油储备量达到了2900 亿立方米,与中国达成了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越南的铁矿丰富,印度尼西亚拥有较多的稀有类矿石,而老挝的水资源丰富,泰国是最为著名的旅游国都之一。资源禀赋的同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在进行技术转移过程中,云南省可以从资源角度入手,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技术转移活动,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
未来期望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这种方法可以探究多个因素协同来影响技术转移的有效性。这超越了传统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式,而是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中国制定向中南半岛国家进行技术转移的政策主要针对发展潜力大但现阶段有效性较低的国家。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技术转移出现低有效性主要源于技术转移接受国在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科研能力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欠发达。中国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提高与后进国家的技术转移有效性,这样可以找到技术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
中南半岛国家由于自身技术限制,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最符合本国发展的产业技术,这就要求中国在选择转移技术的同时还要帮助后进国家识别在有限资源内的需求技术。通过政府级别会议,例如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亚太经合组织部长会议等达成技术转移共识。
中国在中南半岛开设了诸多如铁路、港口、水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投资规模和金额受到世界瞩目。然而对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却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之间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很难随单一因素的改善而提高,相反,中国可以东南亚国家的局部地区、东南亚次区域为单位,就各区域产业、科技与民生方面实施精准投资与微型项目建设。这样有助于激发地区的创新活力,实现融合发展。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互通、 合作正日趋增长。中国向周边后进国家提供技术扶持与援助的目的在于帮助接受国建立科技、文化机构并提供相应的设施,以促进接受的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与中国之间的技术转移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东南亚各国需要的技术类型存在差异,还需要中国与技术接受国开展更多的对话与讨论,决策出更有效的技术内容和转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