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雄琦
(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金昌 737200)
面对教学改革现状,中职学校,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相关人才缺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大大降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具体开展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以及较高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然而,就近几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就业率低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导致社会上高素质、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面对这种现象,为了能够提高人才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必须从教学改革工作入手。一直以来,教育部对于中职学校教学工作都在强调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以此来加速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1]。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影响,人才的培养效率仍然比较低。基于就业导向的教育方式突出了以学生就业质量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予以检验。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如果仅靠理论教学方法,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学校需要在职业导向下,在理论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积极革新教学内容,打造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获取更高层次的技能创建良好的环境,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就业率。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高等院校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多,社会上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此时代背景下,各行业对人才选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就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言,大多数企业在人才的选聘上,用到了以学历为选聘标准的一刀切方式,只有满足本科及以上条件的毕业生才具备参选条件。这样,一些中职学校毕业的拥有高水平和良好综合素养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致使这类技能型人才被埋没。中职学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刷新中职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为中职学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提供可靠的保障[2]。同时,各大企业也应该重视应聘者的综合水平,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作为选聘优秀人员的关键考核指标,以免因学历问题导致优秀人才流失,降低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不恰当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就业质量低下。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才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这同样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关键。这一系列技能的具备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的引导。大多数中职学校面对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现状,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内容质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尽管教学工作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由于缺少长期的合作,学校并没有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实践内容较少,很难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面对这种现象,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强化职业教育,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就业[3]。
不恰当的职业规划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是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在中职学校,学生作为主体,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识、积极性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明确的就业规划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息息相关。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超过60%的学生是出于学校以及家庭压力的影响而选择计算机专业,并非自愿。这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甚至个别学生还存在着排斥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4]。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定位不准确,毕业后试图寻找较好的工作单位,由于很难满足岗位需求,最终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
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盲目追求高学历,而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力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将学生的学历作为关键的考量因素,不管招收什么岗位的人员,都要求至少是本科学历,即便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满足任职条件,也会由于学历问题被拒之门外。
首先,很多中职学校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脱离了实际发展现状,导致这方面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职业化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符,和市场发展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受限,缺少“双师型”师资。“双师型”教师是提升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实训基地则是保障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很多中职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主要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受到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前提下,中职学校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他们不认可基层工作,盲目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自己的综合能力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却一心想找很好的工作单位,而且不顾社会整体薪资水平,盲目追求高收入,由于期望值太高而存在“高不成低不就”情况,往往从开始的“有业不就”,发展到后期的“无业可就”[5]。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在随之加快。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往的一些教学内容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立足于市场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学校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做好实地调研工作,明确该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如软件工程师、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以及数据库管理员等。学生应结合社会对这些岗位应聘者提出的实际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以“网页设计师”为例,这一岗位要求学生具备网站策划以及网站设计能力,在实际能力水平上,必须精通PS、AI、DW等设计软件技术。随着IT技术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传统的网页制作技术显然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HTML5、CSS3等技术随之发展起来[6]。教师应该结合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做好内容优化工作,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确保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应用。
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是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做好学生的日常考核工作,结合面试考核以及项目过程考核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现。高质量的项目过程考核工作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面试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灵活的题目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中职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为职业和行业服务的,应该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学生刚毕业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可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三级)、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以及初级程序员等考试。社会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并对鉴定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
在师资队伍方面,从事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资质。因此,教育部门对于教师的培养,必须以“双师型”为目标,要求教师在同系列多种技术职称中掌握相应的两种。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讲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需要考取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确保“双证书”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学校需要定期为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强化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确保教师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将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材内容的确定,应该以当前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依据。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予以完善,在此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企业的研发技术,突出教材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编写特写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该邀请行业专家和职业技术人才参与其中,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工程实践项目,以项目案例为依据,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逻辑性,使其能够为学生构建心理逻辑提供可靠的指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教材内容
通过进行网络了解以及市场调研,笔者统计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得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工程师、平面设计、程序员以及网页设计的概率最高。就网页设计而言,学生从事该项工作,必须精通各种设计软件,并要具备设计以及规划网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环境变化,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
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应注重针对性,也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分层、分组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以及就业方向,合理划分学生的层次,根据学生层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层次上不断提升。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基础引导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且有着浓厚学习兴趣,就业方向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认清个人优势以及当前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2.分组教学
该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合理分配小组或者自行分组的方法。教师可将同一类型的学生分为一组,致力于学生相容性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组长为小组引导者,在引导者的带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教学内容。这样在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总之,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中职学校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市场、社会以及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成果考核方式,促进“双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的实训教育,以此来达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