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思政

2023-10-30 05:17周杏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公共课育人思政

周杏

(1.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3)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理念对我国的新课标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也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方向[1]。思政课堂指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始终铭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课程思政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将各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科学地开展下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工作者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构建有效的教育路径”这一课题上。

一、“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逻辑联系

(一)“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学术背景

2017年,教育部就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德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将“课程育人”作为重点,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要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让思政教育始终围绕在学生周围[2]。“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教师要有效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一定要以“三全育人”作为核心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发现思政价值。

(二)“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三全育人”的实践运用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高职院校要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双向结合,保持二者的统一性。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科学和理性的挖掘和丰富,使学生明确教学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以此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3]。课程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渠道。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教学与育人理念相结合,将育人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转变教师的观念,不能将思政教育完全依赖于思政教师,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发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是“三全育人”工作落实的重要渠道,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仅仅依靠思政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政治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打破了以往只有思政课堂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现象。所有的教师都应当融入课程思政的潮流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如果教师不坚定政治立场,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甚至会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观念,使学生受到误导,无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专业课没有与思政课建立联系,导致专业课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反而会大大削弱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给受教育者带来思想上的迷茫,影响其思政素养的提升[4];另一方面,专业课程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种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受教育者片面的发展。这种模式太过于局限和片面,在教育学生中起不到引导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教书与育人齐头并进。

(二)非思政课程提升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

在高职院校,所有课程都应该渗透思政教育因子,所有教师都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为淡薄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一方面,在很多教师眼里,教书就只是传授知识。他们认为站好自己的一班岗、教好自己的一门课便是教师的责任,并没有认清教书与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非思政课教师由于专业限制,不知怎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5]。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专业课的知识充满期待与敬畏,会对未来接触的行业充满好奇与向往。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教师要抓准时机,有理有据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因子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比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名人激励学生、以学界反面人物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道路。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各个学科的教师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政治理念和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技能,从而和思政课教师一同自觉自愿地守好渠、种好田。

三、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教职员工作为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更要肩负起育人责任。如何提升教职员工的教学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6]的重点。笔者对各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公共课教师并没有将三全育人理念完全理解透彻,也没有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公共课教师只是将公共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对于思政教育,他们认为只是上级安排的任务,大多都秉持着敷衍和消极的态度,这就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并未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不会对自身的思政理论进行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课都会出现以偏概全或照本宣科的现象。如果公共课教师不仔细查阅相关的政治理念,甚至会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很多教师并未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更多地是实行“分段上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知识的割裂。

(二)未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机制

除了教职工部门,高职院校要想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育人体系,也少不了整个学校的努力。因为育人是一个全员、全方位的改革过程,它绝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因此,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都要协同育人,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7],共同发力,从整体上促使课程思政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表明,制订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完成的事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缺少交流,无法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就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建设的主要推动力,而要想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师的适应期,高职院校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

(三)思政教育的主题不明确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思想都是思政教育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政治理论体系,如何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讲述,是各教师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课程讲述过程中出现的文不对题、牵强附会等现象,教师要及时地制止和纠正,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公共课教师要快速地找到思政课与公共课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以此更好地在公共课的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思政的建议

(一)教师加强政治学习,履行育人职责

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始终秉持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核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尽全力去引导和教育学生。首先,公共课师应该主动、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和方针政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要给学生介绍身边优秀榜样的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就需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在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教师要将崇高的师德师风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并未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他们作为大学生,仍然有较多的创新想法。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一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实训课程入手,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时间,把学生培养成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人才。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价值理念的传递和引导教育。

(二)优化思政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

教师只有将思政课堂与公共课堂结合起来,才能将三全育人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达成了统一协调,教师就能提高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之所以要将这两个方向的课堂结合起来,主要是双方能形成互补。通过调查,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促进思政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之间进行取长补短,由此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第一,高职院校要鼓励双边的教师定期开展备课交流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地完善各自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互相提出教学建议[8]。第二,对于公共课教师思政意识较为薄弱这一现状,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承担责任,更加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审核。对于公共课教师出现的错误认知以及他们的教案里出现的错误,思政课教师要仔细进行审核,并督促公共课教师及时改正。

(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政教育主线,突出重点

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师都要牢记:在思政教育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思政教育。思政教学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来说,思政理念是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对于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意义,这是其普遍性。而特殊性,更多地体现于高职院校本身,也与学校的学生特性和学情相契合。其实,我国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工匠精神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课程思政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任务,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例如,在讲授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富强”融入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教师要阐述科技与国家富强的关系,由此引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增强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以“友善”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明白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到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都要一视同仁,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把工匠精神牢记于心,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工匠精神。只有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升,才能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科技兴国。工匠精神体现了人们对艺术品的美的支持和对技巧的高度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并在实训课程中给学生讲解各种操作的详细步骤。学生在进行实践时,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五、结束语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将“三全育人”理念牢记心中,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开展思政教育的措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