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杰
(200093 上海市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无人机发展于20 世纪90 年代,具有体积较小、高机动性、低成本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2 个方面皆有广泛应用[1]。多旋翼无人机按照轴数可分为三轴、四轴、六轴、八轴等。其中四轴旋翼无人机较多,因其结构相对简单且不需要反扭装置[2]。四旋翼无人机主要由控制器、机体机构、数据通信链、动力系统4 部分组成。对机身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对其静力学进行强度校核,再根据分析结果修改设计,如此反复。目前,对无人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飞行控制算法,在设计流程中加入拓扑优化设计的较少[3]。
本文以四旋翼无人机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初始几何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基于Workbench 对机架进行拓扑优化,在拓扑结果上对初始模型进行重构并且二次验证性能;在无人机机架变形较小的情况下,对机身进行了轻量化设计。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制造无人机机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实现低成本、轻量化的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拓扑优化是结构优化的一种,其主要根据载荷情况、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在规定的区域内对材料分布进行优化。拓扑方法主要有均匀化方法、变密度法、渐进结构优化法、水平集方法、可变形孔洞法等。本文采用变密度法连续体拓扑优化,其优化设计变量为单元相对密度。在离散型优化问题中,单元优化设计变量取值为0 或1[4],由于单元相对密度的引用,单元优化设计变量的取值在区间[0,1]连续,从而转化了离散型优化和连续型优化问题[5]。
在变密度法优化的过程中,SIMP 插值模型法目前使用较为普遍,其数学表达式为
在SIMP 材料插值模型法基础上,连续体拓扑优化问题数学模型为
式中:C——目标函数,结构的总体柔度;F——力向量;U——位移列阵;K——结构总刚度矩阵;V0——整个设计域的初始体积;f——优化体积比;V——优化后的结构体积;xi——设计变量是单元相对密度;xmin、xmax——单元相对密度的最小极限值和最大极限值;uiT——单元位移向量;n——结构离散单元总数[6]。
四旋翼无人机的结构设计需要具备质量轻、强度高、布局合理等性能要求。除了4 个旋翼的动力系统之外,无人机还包含了控制、通讯、能源系统。在充分考虑其他系统的空间位置、工艺要求下,确定了无人机机架的初始模型,如图1 所示。4 处旋翼对称分布在机架的前后、左右方向且处于同一高度平面,4 个旋翼结构相同、半径相等。机架中间螺纹孔用于安装飞行控制模块等外部设备。该无人机机身整体采用增材制造,其材料属性见表1。
表1 某四旋翼无人机机架材料属性表Tab.1 Rack material properties of a quadrotor UAV
图1 无人机机架模型Fig.1 UAV rack model
在ANSYS Workbench中新建静力学分析模块。导入建立的机架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大小设置为1.5 mm,如图2 所示。在对无人机这类完全无约束的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时,通常使用惯性释放边界条件对机身进行约束[7]。
图2 无人机机架网格划分图Fig.2 UAV rack grid partition diagram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原理是电机调节4 个旋翼的转速,实现4 个旋翼升力的变化,从而调节飞行器的姿态。机身一共有4 处电机,当无人机平衡飞行时,1、4 号电机顺时针旋转,2、3 号电机逆时针旋转,陀螺效应与空气动力扭矩效应均被抵消。四旋翼无人机机架主要受力为螺旋翼的拉力、自身重力和飞行时的风阻,具体受力分析如图3 所示。
图3 无人机受力分析图Fig.3 Force analysis diagram of UAV
本文主要对无风工况下无人机在空中悬停状态进行研究分析。无人机空中悬停时,4 个旋翼的升力和机身自身重力需要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式中:G——重力;F——机翼升力;M——无人机飞行重量;g——重力加速度。
无人机载荷M=1 500g,取g=9.806 6,由式(7)得重力G=14.708 N。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升力F=14.708 N。进行力学仿真,结果如图4 所示。由图4(a)可知,最大变形位置出现在机翼最外端旋翼处,最大总变形为1.928 9 mm;由图4(b)可知,最大应变位置在机架中部螺丝固定处,最大等效应变为0.011 8;由图4(c)可知,最大应力位置出现在机架中间处,最大等效应力为30.041 8 MPa。对于塑性材料的许用应力[σs]=σs/ns(ns=1.2~2.0),取ns=2.0,则[σs]=40 MPa,小于机身材料的许用强度,因此该无人机机架满足静强度要求。由于四旋翼无人机机臂对称分布,弯曲变形产生的旋翼平面分力可以抵消。故1.928 9 mm 的变形量完全不影响无人机正常使用。
图4 机架静力学分析结果云图Fig.4 Frame statics analysis result cloud image
按照体积约束对机架进行拓扑优化,保留原体积的62%,获得拓扑云图,如图5 所示。4 个旋翼安装孔和机架中间几个螺纹孔处为非优化区域。机身和支脚部分均被优化成镂空状。
图5 机架结构拓扑优化结果云图Fig.5 Cloud image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rack structure
拓扑后的模型是由诸多小面片拼接而成的实体,为便于后续模型分析和产品的美观性,在充分解读拓扑结果的前提下,采用Spaceclaim 的建模方式重建拓扑后的机架构型。如图6 所示,重构后的模型对称镂空了4 处机翼部分,处理了支脚和机架中间部分的拓扑结果边缘,使得模型更加简洁美观。
图6 重构的无人机机架结构Fig.6 Reconstructed UAV rack structure
为更好地验证重构后无人机机架合理性与力学性能,对新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约束条件和载荷的设置均与拓扑前的模型静力学分析相同,计算得到的云图如图7 所示。
图7 新型机架静力分析云图Fig.7 Static analysis diagram of new frame
由总变形云图可知,新型机架最大变形量为1.843 5 mm,最大应力为17.806 MPa。新型结构的应力分布合理,最大应力出现在机翼与机身连接处且小于材料许用应力40 MPa,故新型机架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本文对某型消费级四旋翼无人机机架进行设计,并使用Spaceclaim 进行模型的建立。
(1)分析了无人机在无风工况下空中悬停时的受力情况,基于ANSYS Worbench 对机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研究,机身所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0.041 8 MPa,小于许用应力40 MPa,最大总变形为1.928 9 mm,对无人机使用影响较小,符合刚度条件。
(2)在此静力学基础上,基于ANSYS 拓扑优化模块,以最小体积为约束,最小质量为优化目标,对无人机机架进行拓扑优化。
(3)重构了拓扑结果,设计了新型机架,并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二次验证机架的力学性能。
(4)新机架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总变形量较小,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新型无人机机架在满足性能需求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41%,为无人机机架的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