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处施工技术研究

2023-10-29 23:52唐华雄陈新旭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铝模支撑体系龙骨

唐华雄 陈新旭

莆田中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 莆田 351100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多种类型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不同地区装配式建筑基于不同装配率选择不同结构。因此逐渐出现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但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传统支撑依然存在着支模精度较低、施工进度较慢以及建筑垃圾较多等问题。所以,不断优化以及创新支撑体系对当前建筑企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有(1)梁板、剪力墙都采用木模板;(2)梁板采用塑料模板或者木模板,剪力墙采用钢模板;(3)梁板、剪力墙都采用塑料模板或者铝合金模板。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铝模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因其具有施工进度较快、混凝土浇筑观感性较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叠合楼板施工主要形式为,将支撑系统设置在预制叠合板底部。在此期间因为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叠合板会随着大混凝土浇筑而产生一定浮力,进而促使叠合板向上开始移动,使得在底层支撑模板和叠合板之间难以避免出现一定缝隙,叠合接缝位置处,可能存在着一定漏浆问题,从而导致在叠合板接缝位置处,混凝土作业达不到预期标准,也就无法达到与叠合板相同的免抹灰效果。通常情况下,传统叠合板与铝模模板接缝位置处,存在着混凝土漏浆问题,如在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不仅需要拆除支撑系统和支撑模板。还需要拆除螺杆和支撑横梁,会出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同时在拆除螺杆之后,还会难以避免存在通孔,因此需要将留下的通孔进行封堵。但可能因为没有事先处理好通孔会发生漏水问题[1]。所以需要基于不同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免于拆卸的预制式叠合加固板组件,从根本上降低出现漏浆问题概率,并且进一步减少浇筑完成之后拆除步骤,从而在减少成本消耗同时,确保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

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叠合板与铝模支撑体系,分析研究其技术主要作用和注意事项。沙坂(一期)项目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某区域地块,是某公司在荔城区域标杆类型项目。该项目属于高层建筑,主要为7栋25层高层住宅、1层地下室、1栋幼三层幼儿园及4栋两层配电房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3703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03886㎡,地下面积为33149㎡。

3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技术施工工艺分析

促进装配式建筑与铝模融合进程,是解决混凝土现浇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并且为建筑行业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应用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技术过程中,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做好测量放样工作,主要是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定位以及放样。此外需要进行管线的预埋以及墙体内钢筋绑扎[2]。在此期间,应提高检验和验收工作重视程度,并在布筋完成之后,依据相关规范和规定进行验收。再进行安装墙板工作。通常情况下,主要使用大型起吊机进行墙板安装,从而顺利完成阳模板和墙模板安装工作。

3.1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技术原理

铝模龙骨方向与叠合板长边方向平行,其龙骨数量较多,并且在铝模龙骨正下方独立支撑,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并且叠合板配筋受力筋为垂直方向,可能导致叠合板两条长边向上弯折,从而导致叠合板出现弯曲、拼缝错台等现象。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体系主要由独立支撑、龙骨以及铝型材料构成,要想在安装过程中整体质量达标,应尽量选择符合要求的厂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充分选用单向板自身刚度[3]。叠合板+铝模结合体系主要有3部分构成。主要为两块叠合板拼接缝隙处端部位置处,支撑一道200方板,叠合板与方板搭接处为100,叠合板短边则由铝模负责支撑。并在单项板底部中间位置处,放置一道与叠合板长边方向相垂直的龙骨,并将其整体结构由静定结构逐渐转变为超静定结构,促使叠合板两端承受挠度,并且具有较强稳定性、合理性。铝模龙骨方向与叠合板长边方向相垂直,并且此工艺增加一个C型叠合板,主要有一道龙骨,减少独立支撑数量,从而增加叠合板可操作空间。避免或者减少叠合板长边向上弯曲等问题。

3.2 安装墙柱铝模

工作人员依据施工方案确定墙柱控制线、定位线以及洞口线,并及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绑扎钢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测、校正以及验收安装模板,并检查模板加固是否符合当前施工要求。在此期间测量人员应使用激光扫描仪、线锤检验合适模板垂直度、平整度。在安装梁角模和墙顶边模之前,工作人员应在混凝土与结构件接触位置涂抹脱模剂。当墙顶边模和墙模板与边角模连接过程中,应在上部相应位置处插入销子,有效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期间销子脱落。在预先安装好的横梁组件上,安装工具式立柱横梁。当拆除工具式立柱时,可有效保护横梁组件底部。在安装前准备阶段,工作人员应及时完成支撑梁边框涂油工作。

3.3 安装叠支撑点方板与独立支撑

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按照优化的楼面编码图,将竖直的钢柱固定到指定的位置。为提供更强的支持,选择一种双向调整的立杆,它的粗调和微调都被设计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为板底和模具提供稳固的支持。根据不同设计,在相关的区域和位置上安装一个单独的支撑,并对它的位置和标准进行审核,检验它的稳定性,并依照设计的指导原则来校准它的垂直度。通过使用激光水准仪,可以确保铝模的标高和平整度。将激光测量器精确地定位到300mm的控制线,并确保它们完全重合。然后,可通过测量来检查墙壁的垂直和平整度。使用线锥和卷尺对外墙的垂直度进行精确地检查。

3.4 叠合板吊装

使用叠合板安装结构零件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非预应力结构,以免造成过大的弯曲。应使用钢扁担安装零件,确保4个吊点都均匀受力,以确保零件的安全。叠合板的支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梁模、铝槽以及C槽。叠合板的两侧就会被固定住,并且两块叠合板的拼合面上也会有一条200mm的方板,两条方板的连接长度都是100mm。确保叠合板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在板的底部安装一道与板的长边相平行的龙骨,使得板的结构从静止状态转换为超静止状态,从而使板的短边处能够抵抗外界的拉伸,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下挠的情况。

3.5 监测层高

在本项目底部叠合板底部位设置7个监测点,分别为叠合板与增加平行短边方向龙骨两端与中间位置、方板接触点位置等。通常情况下,测量主要为3层1组,在安装叠合板完成之后,需要对层高进行测量,并在叠合板钢筋绑扎位置抽出第二次层梁。同时完成浇筑顶层混凝土之后进行第三次测量。在完成墙柱模板施工之后进行第二次测量。在后续两层节点与首层测量节点相同。

4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与铝模结合处施工技术研究要点分析

4.1 对比分析不同支撑方案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类型主要有传统支撑体系、工具式支撑系统以及工具式支撑与铝模相结合方式等。(1)传统支撑。传统支撑体系主要有专用托座、铝工字梁、稳定三脚架以及独立钢支撑构成。通过在剪力墙相应增加螺杆数量,而两侧铝板主要采用对拉螺杆方式,增加斜支撑垫距的高度,从而在薄弱处进行加固。在底部增加定型化可移动操作平台。传统支撑体系与工具式支撑体系相比投入成本较低,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PC板的整体稳固性、水平度可能存在一定不足,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此外,传统支撑体系PC板与铝模交界处容易出现漏浆问题,并且吊装作业期间安全性、稳定性不高,其吊装速度较慢,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工。(2)工具式支撑体系。在工具式支撑体系中,需要实现安装支撑系统之后,再铺设铝模平板之后进行吊装。其支撑体系具有较强安全性、稳定性、施工进度较快、节约周转材料、拆除便捷等特点。但是投入成本较高,会相应增加项目施工成本。(3)铝模+工具式支撑体系。主要是在PC叠合板下方放置工具式支撑体系,主要采用铝模板铺设梁侧边以及剪力墙范围内区域,而在工具式支撑杆中间铺设铝板,有助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该支撑体系更好地保证PC板稳固性、水平度以及安全性,从而实现预期目标,在吊装作业期间,吊装作业速度比传统吊装更快、更好,并且其投入成本较低。上述三种支撑体系在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质量前提下,主要使用铝模+工具式支撑体系方式。

4.2 优选方案实施

4.2.1 支撑体系设计

在进行支撑结构的构建之前,首先,需要绘制一个详细的模型,并结合铝模的特性,构建一个完善的结构。这个模型主要有支模立体图、初期大样图、局部施工图、加固节点图等。其次,需要进行力学核算,确保结构能够承载所需的荷载。在这个过程中,剪力墙和梁的侧边30cm的区域可能会使用铝模来进行安装。为提高效率,可使用20cm宽的平板,并使用专门的工具来进行固定。最后将调整装置安装在立柱的正中央,以方便使用,可进行粗略的调整以及精细的调整。此外,使用PC叠合板宽度≥1800mm,并增添了一道专门工具式支撑支设。

4.2.2 制作铝模

铝模厂基于铝模加工图进行优化设计,并严格按照铝模深化设计图纸制作相应部件,沙坂(一期)项目工程标准层高为3.0m,铝板材4mm,顶楼板材高度65mm,本次铝模主要材质为铝合金6061-T6,局部位置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尺寸配置。在完成铝模制作之后,铝模厂应及时完成对铝模拼装检查验收工作。本次项目依据深化设计结果配置3套楼面支撑,1套铝合金模板,3套梁底支撑。

4.2.3 PC板设定参数

为确保PC板的质量,需仔细研究并优化设计从而满足工程现场使用需求。针对板的尺寸、孔位和筋的位置,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满足实际的需求。此外,还可运用BIM技术优化设计,并将板的一些较大的区域采取板带的形式,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4.2.4 施工前技术交底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参与人员都了解铝模板PC叠合板支模体系,并且为操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让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在交底结束之前,为确保支撑结构符合规范的参数,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需要在现场密切监督,并合理安排吊装作业,同时还需要严格把关,确保顶板的垂直度、板材的厚度、零部件的安放和PC叠合板的结合牢靠。

4.2.5 选择龙骨

在选择龙骨过程中,传统脚手架主要采用木龙骨或者工字钢,但是在实际作业期间,出现部分问题难以有效地解决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主要采用14号工字钢作为主龙骨工字钢,但此类型龙骨在施工中效率较低,搭设难度较大。在施工作业期间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因此不利于发挥其实际作用。此外工字钢规格单一,若在施工中需要对工字钢进行切割时,会对材料造成较大损耗情况,而对于次龙骨主要采用10cmx10cm方木,但是可能存在着刚度较小,承载力较低问题,并且重复利用次数较低不利于资源重复利用。因此,为充分发挥铝合金实际作用以及价值,主要使用铝合金作为主次龙骨。铝合金龙骨具有强度较高、质量较轻、施工方便以及刚度较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

4.3 实施效果

4.3.1 混凝土成品质量高

经过精心安排,按照PC叠合板支模体系,顺利地安装好PC叠合板,并开始浇筑混凝土。将铝模从上面移走之前,应仔细地检测铝模的水平度、厚度、光滑程度和轴向偏移,所有的参数都符合规定的100%合格。此外,基于可实施性、有效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后浇带位置可能存在着漏浆问题。例如,在预制叠合板与铝模模板之间增设泡沫条。同时按照预制板深化图纸,确定泡沫条实际位置,在吊装预制构件之前,工作人员应及时检查泡沫条粘贴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有助于拼接缝隙处铝模板面与预制板底100%设置泡沫条,从而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出现漏浆问题。

4.3.2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经过优化的支撑结构,(1)在吊装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视野范围变宽,使得施工界面的宽度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安全风险,并且为作业者创造出更多的空间,使其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施工。现在,操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开展施工,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安全,而且还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2)在支撑铺设完毕之后,需要对其上下表面的标高进行检查,而现在只需要利用红外线水平仪来控制,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支撑的精确控制,从而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3)在传统的三角支撑架的搭建方法下,需要将所有层次的支撑都固定在同一条铅垂线上,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也大大简化了施工效率。为了有效地抵抗上一层立柱的冲击,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工具式支撑,这样就能够更加快捷地进行安全的运输和搭建;(4)叠合板在安装完成之前难以进行调整,而且在进行优化之后,它们的位置更加容易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搁置;(5)PC叠合板的搁置处的阻浆措施难于实现,但是经过改进能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出现漏浆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应用PC叠合板支模体系+铝模能从根本上解决PC吊装施工难题,确保整体施工环节具有较强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合理性。此外,通过不断优化以及改进PC叠合板支模体系+铝模施工技术,能有效解决后浇带位置存在漏浆问题,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消耗,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铝模支撑体系龙骨
探讨建筑工程中住宅项目铝模实施效果
基于“铝模+爬架+穿插施工”模式的施工工艺研究
铝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建筑工程铝模大穿插施工技术研究
架龙骨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识别真假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