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研究

2023-10-29 14:49尤建男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特性桥梁荷载

尤建男

(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0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的现实,桥梁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不仅会导致生命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抗震能力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1 隔震设计概述

在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减灾策略,旨在通过减小地震荷载传递到桥梁结构上的影响,从而保护桥梁免受地震破坏。隔震设计是一种结构工程方法,通过在桥梁结构与地基之间引入隔震装置,将地震产生的震动从结构传递到地基,从而降低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装置通常由弹簧、摩擦元件、液体阻尼器等组成,能够提供可控的弹性支座,有效减少地震能量传递。

隔震设计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观点:

第一,隔震装置的弹性特性。隔震装置具有较低的刚度和较高的阻尼特性,以降低地震荷载对桥梁的传递效应。当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震动响应。

第二,隔离桥梁与地震波源的直接联系。通过引入隔震装置,将桥梁与地震波源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传递断开。隔震装置在地震发生时提供一个缓冲层,防止地震波通过结构传递,并将其引导到地基。

第三,隔震装置的能量耗散机制。隔震装置中的摩擦元件或液体阻尼器能够通过能量耗散机制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有效减少结构的震动响应[1-3]。

综合上述原理,隔震设计通过提供可控的弹性支座和能量耗散机制,将地震荷载分散、吸收和消耗,从而降低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桥梁的地震安全性能,并减轻地震对结构造成的损坏。

2 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意义

2.1 隔震设计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地震是桥梁所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而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桥梁受到的地震力。通过引入隔震装置,桥梁结构与地基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层,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减少传递到桥梁上的地震力。这种设计方式使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结构受力,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因此,隔震设计的意义在于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降低结构破坏的风险,保障人员安全[4]。

2.2 隔震设计可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隔震设计的特点是将地震能量分散吸收,减小桥梁结构的震动响应。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受力和疲劳损伤,减少桥梁的震动、变形和应力集中现象。隔震设计能够降低桥梁的损伤程度,延缓结构老化速度,从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隔震设计的意义在于保护桥梁结构,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需求,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桥梁的可持续性[5]。

2.3 隔震设计可以促进桥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隔震设计作为一种新颖的地震减灾措施,对桥梁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设计师综合考虑地震特征、桥梁结构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隔震设计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这推动了桥梁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为未来桥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隔震设计的意义在于推动桥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为建设更安全、更可靠的桥梁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6]。

3 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措施与方法

3.1 地震调查与评估

在进行隔震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地震调查与评估,了解地震特征、地质条件和地震峰值加速度等参数。这些信息对确定隔震设计方案的参数和要求至关重要。地震调查是指对桥梁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这包括历史地震事件的记录、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等方面的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和分析地震事件的历史数据,可以了解地震的类型、震源特征以及可能引发的地震力。

地震评估是指对桥梁受地震作用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估。评估的关键是确定地震峰值加速度(PGA),即地震力的最大峰值。地震峰值加速度是根据地震参数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或估算得出的。该参数对于确定隔震设计方案的参数和要求至关重要。

在地震调查和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地震地质条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波传播特性存在差异,如软土地基、岩石地质、断层带等。了解地质条件有助于确定地震波在桥梁结构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

第二,地震波特性。地震波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等特性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分析地震波特性,可以预测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并确定适当的隔震设计策略。

第三,地震历史数据。回顾地区的历史地震事件记录,包括震中距离、震级、破坏情况等,有助于了解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为隔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地震监测数据。现代地震监测网络收集到的实时地震监测数据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地震参数,如PGA 值。这些数据对于确定桥梁隔震设计方案中的地震参数和荷载是至关重要的[7-8]。

综上所述,地震调查与评估在桥梁隔震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全面的地震调查和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地震特征、地质条件和地震峰值加速度等参数,为确定合适的隔震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3.2 结构特性分析

对桥梁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强度、刚度、震动特性等。通过结构特性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隔震装置类型和参数,以满足桥梁结构需求。

常用的结构特性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数值分析是结构特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通过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求解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和震动特性等。常见的数值分析软件包括ANSYS、ABAQUS 和SAP2000 等。

第二,物理试验是结构特性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搭建试验模型,在地震模拟台架上进行震动试验,观察和记录结构的动态响应。物理试验可以提供真实的结构行为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获取结构的震动特性参数。同时,物理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隔震装置类型和参数的效果,为隔震设计提供直接的试验依据。

第三,参数化分析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参数值,系统地研究参数对结构特性的影响。在结构特性分析中,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性能指标、构件的尺寸和连接方式等参数,评估不同参数组合对结构强度、刚度和震动特性的影响。参数化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最优的参数配置,以满足桥梁结构的设计要求和隔震装置的选择。

第四,模态分析是通过求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来研究结构的震动特性。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结构的主要震动模态和对应的固有频率。这对于判断结构的共振情况、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类型和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模态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等。

第五,静力分析是对桥梁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通过静力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静力分析是结构特性分析的基础,为后续的强度分析、刚度分析和震动特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9-10]。

3.3 隔震装置选择

根据地震调查和结构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隔震装置。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和液体隔震支座等。选择隔震装置时需要考虑装置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类型应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和地震需求进行评估。橡胶隔震支座适用于较小的桥梁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水平隔震效果。摩擦隔震支座适用于中小型桥梁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耐久性。液体隔震支座适用于大跨径桥梁和重要桥梁,能够提供较好的隔震效果和可调节性能。

除此之外,隔震装置应能够满足桥梁结构的设计要求,并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隔震功能。此外,隔震装置的承载能力是选择装置的重要考虑因素。它应与桥梁结构的荷载要求相匹配,能够承受桥梁结构的重量和施加在其上的静力和动力荷载。在确定隔震装置的承载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的重量、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情况。

3.4 结构与隔震装置协同设计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结构与隔震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与隔震装置的协同设计可以优化桥梁的整体性能,确保隔震装置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首先,设计团队的跨学科合作。隔震设计需要结构工程师、地震工程师和隔震装置专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团队应该具备跨学科的合作能力,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结构与隔震装置之间的协同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综合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结构与隔震装置的相互影响分析。在隔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结构和隔震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这包括隔震装置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结构对隔震装置的响应等。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和经验分析等方法,评估隔震装置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最后,隔震装置布置与结构优化。隔震装置的布置应与桥梁结构的特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隔震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方法,如形状优化、材料优化和构件布置优化等,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同时,隔震装置的布置位置、数量和刚度等参数也需要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达到协同设计的最佳效果。

3.5 隔震设计的分析方法和模拟技术

使用现代分析方法和工具,如有限元分析、地震时程分析等,评估隔震系统对地震荷载的响应,并进行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

首先,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 Analysis,FEA)。使用有限元软件将桥梁结构建模为离散的有限元网格。建立结构-隔震系统的耦合模型,考虑隔震装置的刚度、阻尼等参数;运行地震时程分析,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包括位移、应力、加速度等;评估隔震系统对结构响应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构的安全性能。

其次,地震时程分析(Time History Analysis)。基于实际地震事件的地震波时程记录,模拟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考虑隔震系统的刚度、阻尼等参数,模拟隔震装置的动力特性;分析结构的动态响应,预测位移、加速度等指标,评估隔震系统的减震效果。

再次,地震响应谱分析(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基于地震响应谱曲线,模拟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地震响应;考虑隔震系统的频率特性和减震效果,分析结构的响应谱曲线;比较隔震系统和传统结构在地震响应谱下的响应差异,评估减震效果。

最后,数值模拟技术。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如基于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方法、有限差分法等,模拟隔震系统的工作过程;考虑隔震装置的特性,如弹簧刚度、阻尼特性等,模拟隔震系统的动态响应;评估隔震系统对地震荷载的吸收和分散能力,预测结构的减震效果和安全性能。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和模拟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隔震系统对地震荷载的响应和结构的减震效果。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优化隔震系统设计,通过调整隔震装置的参数,提高桥梁的地震安全性能。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功能。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巨大挑战。因此,在桥梁设计中引入隔震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地震调查与评估、结构特性分析、隔震装置选择、结构与隔震装置协同设计以及隔震设计的分析方法和模拟技术应用等方式来不断提高桥梁隔震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安全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

猜你喜欢
特性桥梁荷载
活荷载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桩土滑移对桩基临界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