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3-10-29 13:09□赵
山西农经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生代劳动力农民工

□赵 涛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农民工频繁更换岗位、“攒不住钱”,导致企业、工厂出现“招工难、留人难”,因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问题至关重要。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为鲜明的群体特征,他们既从事农业又从事工业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会受到城市和农村的双重影响及心态的差异性[1]。

新生代农民工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较多,虽经历过就业培训,但大多从事的是非正式职业[2],处在就业市场的边缘,对职业技能提升有更高的需求[3]。此外,这一群体往往倾向于通过消费来寻求认同感,尤其是购买一些品牌产品来获得别人的认同[4]。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较优越的生活环境、较高的文化水平、多样化的职业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和薪资的要求态度鲜明,不再是老一代农民工被动接受的思想,而是积极主动摸索和频繁转变试验,以寻求更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特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接收到更多信息,并潜移默化使他们在对待工作环境和自身利益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研究认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环境、政府政策等都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影响[5]。具体而言,工资水平对就业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6],就业稳定性与工作环境满意度、劳动合同签订、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工资收入呈现正相关,与性别呈现负相关[7];年龄、受教育水平对就业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80 前”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比“80 后”的就业稳定性高;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就业稳定性越低[8]。国家通过完善工人社会保障减轻公司的压力,使公司有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收入,从而提高员工的就业稳定性[9]。文章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探究影响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并从农民工、企业和政府等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学理借鉴。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1.1 就业数量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的数量不断攀升,农民工总量自2019 年的29 077 万人增长到2021 年的29 251 万人,外出农民工的数量也在增长。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需求不断升级和增多,新的就业岗位和职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各行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农民工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例逐步减小,从2017 年的52.9%降至2021 年的48.2%,4 年减少4.2 个百分点[10]。

1.2 就业行业分布

新生代农民工在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也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以致他们在择业上更趋向于工作任务轻、多脑力、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老一代农民工在建筑行业的分布率为18.7%,在制造行业的分布率为27.3%;新生代农民在建筑行业的分布率为9.8%,在制造行业的分布率为44.4%。显然,新生代农民工不喜欢在工作环境差、工作比较累的建筑行业出苦力,更倾向于在工作环境好、工作强度低、工作时间短的制造业就业。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的选择上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明显不同。

1.3 就业区域分布

新生代农民工的输出地中,东部占31.4%、中部占38.2%、西部占30%。东部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资水平相比其他地区有较大优势,在收入和更多机会的驱使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东部地区工作,人数输入比例占到71.1%。而中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水运缺乏、政策倾斜度不够、高水平建设高校较少等,人口一直处于外流的状态,输出率达到38.4%,而输入率在13.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西部发展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新生代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

1.4 就业稳定性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较低。清华大学社会系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很短,短工化的趋势增强。比如,2018 年老一代农民工就业年数为4.540 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年数为1.649 年;2020 年老一代农民工就业年数为4.197 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年数为1.517 年。就业稳定性是老一代农民工的1/2,频繁更换工作既不利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因为企业培养人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2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现实意义

2.1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工农间的差距、城乡间的差距、地区间的差距和收入差距,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不协调局面。在新时代不仅要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要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

现阶段,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也刺激了农民消费,同时农民大规模进城就业,间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经营呈现出规模效应,缩短了城乡间的差距,由此也促进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2.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农民工群体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50 岁以上的农民工年龄从2017 年的21.3%增长到2021 年的27.3%,而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柱,并且面临父母养老、买房、结婚、养育儿女等责任。提高就业稳定性可以使新生代农民有固定工作,为家庭带来稳定收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总之,农民工外出就业能够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增加其年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3 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城乡矛盾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产物,农民工和工人之间的不同待遇损害了农民工应有的权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延缓我国迈进共同富裕的进程。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人口优势使我国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农业、农村和农民则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付出了很大的牺牲。进入新发展时期,国家应该重视农民工这一群体,多举措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促进其工资性经济收入的提升,继而加快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1 就业制度与收入水平

就业歧视在我国屡禁不止,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就业歧视指以户籍地、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国籍、宗教信仰等条件作为准入门槛,限制从业人员的平等就业权利。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在乡村居民就业方面存在歧视现象,包括在社会保障、市场准入、社会福利等方面受到不公的待遇。只有消除就业歧视,才能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就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低、工资增速慢,随着物价水平提高生活成本也在提高。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年收入3 650 元。《2020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 070 元,与城市职工相比较低,许多农民工并未达到最低工资水平。

3.2 劳动力供求市场与人力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劳动力的增加。当资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这个领域的劳动力需求增加,如果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低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大而人口呈现老龄化,使得劳动力资源短缺日益明显。近年来,“农民工短缺”现象已经蔓延到中西部地区。我国劳动力供需市场的变化和资本的快速积累,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越来越差。人力资本是劳动者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不会凭空形成,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可以视为潜在的就业竞争力。正常情况下,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越高,外流比例越大。我国农民工高中教育率为16.7%,初中教育率为55.4%,小学为14.7%,未上过学的为1%。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老一代要高,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为12.6%,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19.8%。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4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途径

4.1 政府层面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就业制度。第三产业能容纳更多类型的农民工群体,可以充分吸收现存的剩余劳动力,应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使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存。不仅要注重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更要为农民工拓宽现代新兴的服务业渠道,为更多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从而达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目的。平等的就业环境有利于从业者通过竞争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业稳定性就会提高。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建立标准统一、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打破就业制度的不平等待遇,为城乡劳动力顺畅流通提供条件,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二是转变工作观念。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和需求往往被忽视,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不能直接将自己的意愿反映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模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国家政策难以直接惠及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农民工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和汇总,制订具有便捷性、可操作、针对性的政策,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从而提高就业稳定性。

4.2 企业层面

一是改善用工环境。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工作环境,科学合理地为员工安排作息时间,使农民工可以安全稳定就业。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完备的硬件设施,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软环境。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的是社会知识,需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交经验水平,企业应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站在员工的角度分析考虑问题。二是按需组织培训。企业发展与员工能力息息相关,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前提,组织培训可以达到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效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根据现实人才需求,对农民工适时进行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从而为企业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三是创建企业文化。新生代农民工年纪小、活力充沛、视野独特、学历高,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一定的超前性。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观点更有创新性,可依靠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创造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公司的热爱,降低离职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4.3 个人层面

一是提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创造更大的收益,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在新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各种就业困境,多是由知识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不强造成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综合能力,满足社会所需的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劳动力需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技术和受教育程度上有较大幅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社会所需。因此,在接受9 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必须加强高中教育和技术教育,培养高技术人才。就业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满足我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做好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作出贡献。新生代农民工应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因素,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并形成自己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明确自我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减少新生代农民盲目择业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5 结束语

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数量规模、所处的行业和区域及其稳定性程度等方面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有着明显的不同,就业稳定性问题不能忽视。同时,就业制度不完善、劳动力供求市场出现新变化、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以及收入水平不高等都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应不断完善户籍、就业、土地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考虑农民工的利益,为其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应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员工之家”、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职业规划,减少盲目性。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将出现更多新特征和新问题。所以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提升其就业稳定性水平。

猜你喜欢
新生代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