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金秀(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着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思想叛逆的特点。因此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不仅要组织建设班集体,还要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班级管理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班主任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前的初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得益于网络传播优势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在悄悄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行为习惯难免骄纵任性,尤其在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容易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和同学产生矛盾。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表现自我、追求个性,在穿衣打扮上也盲目追求潮流。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及时关注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时代不同,学生的特点也就各异,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就要与时俱进,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变化,进而创新班级管理形式。在班级管理上要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防止管理与时代发展的脱节,要能够满足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新时期背景下,可供学生学习和利用的新鲜事物很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借助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有效管理叛逆期的初中学生。因为学生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误导和诱惑,因此采用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传统教育中的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是组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的主导者。班主任的话语代表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不然就会被判定为违规违纪。这种极度强势、权威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培养一批乖巧听话的学生,但却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班级活动也难以正常开展。当前,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为了更好地控制班级秩序,会习惯性地成为班级权利的掌控者,班级管理模式也大都以班主任为中心。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灌输最多的就是“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因此,无论教师的管理水平如何,只要掌握了班主任的权利就可以对学生严格管理,让学生绝对服从。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并不能顾及学生的感受,只靠强制性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镇压”,这样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恐惧心理。学生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接触时间最长,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愿意和学生做朋友并实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便会对教师产生信服和崇拜的态度。
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新时期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深受父母和长辈的宠爱,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且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遇到挫折时也容易放弃。一旦成绩不理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同学相处不睦就会垂头丧气、妄自菲薄。如果班主任忽略了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关心,不明白心理辅导在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就会对这些心理现象置之不理,或者就算发现也束手无策,导致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越来越多。
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系列管理行为就是主体性原则的体现。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健康的成长,缩小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因此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且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因此班级管理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秉承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管理理念,充分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民主是一座搭建在师生之间的桥梁,民主程度越高连接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宽阔。”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融入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事务中,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锻炼和培养。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就是民主性原则的体现,民主性管理原则可以长久维持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班级向心力的塑造,形成积极浓厚的学风、班风。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性原则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创设下被激发,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并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贯彻落实激励性原则,就要多找机会鼓励学生,不管是在教学活动开展当中、还是完成以后,都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要创设良好的管理情境,就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为激励性原则的使用创造机会,这是学生将内心期望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
家庭、社会、学校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来源,整合多方教育力量是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级管理作为系统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将三者都统一起来。班主任要在尊重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多种沟通方式,树立共同的育人目标,让家庭成为班级管理的支持者。其次,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班主任还要多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和协调,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良的课堂行为采取及时的管理措施,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各科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明确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班级管理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有的学生性格内敛、有的学生思想逆反,如果对不同的学生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其管理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初一新生来说,所有的一切都相对陌生,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课堂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发现和引导,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避免长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其次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班主任还可以与各科任教师之间建立联系,了解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上的表现,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便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再由个人管理扩展到班级管理,促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进入到青春期,逆反心理也逐渐显现。但此时学生的年龄还相对较小,其心理上的模仿意识依然存在,在管理中可以利用偶像或榜样的示范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影响。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形象,在要求学生努力进取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出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上课守时、言行一致、举止文明等,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和模仿意识。班主任学习上的勤奋、生活上的自律也会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在对新课改工作的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得到了重视,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绝对管理地位,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也要打破传统班级管理中教师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服从的管理制度,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例如,在班干部的选举上,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然后再确定学生的选取名单,让所有的班级成员共同投票选出,而班主任借助班干部的管理力量,能够实现对班级日常工作的共同管理。班干部是教师进行间接管理的桥梁,便于班主任对学生在校生活动态的掌握,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而言,其集体意识尚未形成,要提高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班主任可以利用举办活动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例如,班主任带队举办一些体育运动和知识竞赛,让班级内的学生相互了解,而在比赛举办过程中所获得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还会促进班级凝聚力的产生,实现班级到班集体的有效转变,凝聚力较强的集体更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在思想、性格、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统一在班级管理中就显得十分关键。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无疑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在主题班会、课外实践、学校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集体温暖,并形成相应的合作意识和团结能力。
学校和家长的双面支持是班级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获得家长配合与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模式,而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让家长掌握相应的德育知识,让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其次班主任要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建立家校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是对班级管理方式的有效拓展,能够在管理中融入家庭教育的约束力,强化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力度。比如,学生在学校不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实现双方的共同管理。以这种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在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德育管理通常是融入教学当中的,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却相差甚远。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由此对德育管理进行创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体会,能够促进初中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要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的学习精神,就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学习伟人事迹;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或福利院,在与老人和孩子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的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扮演好领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管理和教学中都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作为一个合格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其次还要建立健全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和学习行为,从而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新时期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秉持开放接纳的态度,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由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