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3-10-29 01:59:29韦昌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校企

韦昌有

(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能力较强和技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重实践、强应用提升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市场综合实践能力,以快速适应职业轨道。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概况

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的专业融合职业岗位能力已成为高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实践教学平台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才能促进高校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一)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市场岗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岗位对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地方高校可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职业能力育人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多层次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构建实践育人基地中考虑人才供给与市场岗位需求的衔接。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互动平台搭建不足

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企业中的需求量较少,企业参与课程实践项目少,以致教学项目内容单一、数量不足、形式简单,大多数实践项目案例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没能达到以“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为中心[1],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造成重理论知识但缺乏现实支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构建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相对滞后

在人才培养中,高校的管理者、教学者、服务者、企业的协同一致尤为重要。如果教学改革与创新应用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促进作用,那么在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服务中也会相对滞后。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各要素如何协同育人上仍需改进和完善。

(四)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模式运作不到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项目,实际上还没真正做到深度协同融合。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地方高校没能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因此,要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双导师制,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等共同组成协同育人和联合科研团队,校内导师主动对接校外导师开展教研项目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在制定校企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科研管理、人员运作机制管理[2],甚至创新产品开发的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时,仍缺乏全程综合规划方案。

二、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设计学类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推进学校教学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让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实现专业融合职业能力协同育人良性互动,调动地方社会资源参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艺术人才。

(一)建设校企资源、培养、成果共享机制

开展校企多元协同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化协同育人实践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促使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结合,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培育实验室管理人员、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构建了校企多元协同育人平台的关键点和平衡点[3]。整合校企资源,本着“资源共聚、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协同育人模式,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条件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列入改革目标,形成良好协同育人平台。

(二)协同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

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师资结构不平衡问题相对突出,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标之一。要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资源,组建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精英教学团队,形成“课程监管+名师专家主讲+年轻教师助教”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双师双能型[4]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团队。

(三)建立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协同育人互动平台

以校内专业实验室、大师工坊、名师工作室、研究所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实行校企合作互动式培养,将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教师到企业参与产业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素质,达到互助双赢的效果。

(四)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评价机制

增加引企入教比重,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企业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纳入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积极开展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匹配度。

三、协同育人理念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协同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为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岗位需求相匹配

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5]。为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设职能,专业设置融合当地产业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要引领产业发展[6]。当前,市场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起主导性作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

(二)优化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同一门课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应开发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项目内容,使职业能力培养真正起到作用。例如,“立体构成”在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时,应重视教学内容侧重点[7]的不同,最大限度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人才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基地、课程教学项目建设等,深化融合职业岗位的教学改革,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地方企业、行业、研究所等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常态化发展。

(四)整合校企资源,形成良好协同育人平台

在校内现有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及校外合作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对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主动改革,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激发企业参与教育行业的动力,寻求协同育人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企业需求,找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方向。

四、科学建设校企实践基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加强实习实训与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挖掘现有实验室功能,努力提高利用率,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完成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增加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协调好校内外实践条件的平衡使用,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提供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文人才,成为地方企业技术进步的力量,搭建起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8]。

(二)加强行业、企业参与高校育人考核标准制定与实施

深入社会和学校调研,探究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不足与改进措施。与合作企业密切联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全面完善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形成校企共同制定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考核标准,打造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三)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促进艺术设计类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关键,以校内大师工坊、产业研究所和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之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的职业能力,建设一支职业能力素质高的职业导师队伍。深入分析相关专业就业或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积极开发实践教学项目。教案设计应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工匠精神和四种核心能力

更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方式,组建双方人才培养主体,共同研讨实践教学体系协同育人平台,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形成三级实践教学体系,以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重视实践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解决的重大观念问题。

五、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职业岗位能力机制的举措与成效

根据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形势及人才培养情况,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规律,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形式、要素、条件、标准及运转方式,找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

(一)建设大师工坊及创意工作室,打造专业融合职业能力名片

建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群,形成较为完整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地方产业链,为学校协同育人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和工作环境[9]。积极开展产教整合,探索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以协同创新为手段,立足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促进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会、社会有关部门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建立健全合理的合作机制,共建共享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10],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与产业行业紧密联系的作用,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的优势,建立师徒传艺育人机制,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工匠精神和四种核心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构建“三元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大师工坊+名师工作室+企业行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大师、名师背后的广泛社会资源优势,构建师徒育人机制,改善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和实践条件。充分调动大师工坊、名师工作室与各地市行业协会和合作办学企业等资源协同育人特色平台,构建“课堂—大师工坊—行业、学校—企业—产业、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元递进”人才培养链。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形成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协同育人质量检测标准体系。

(三)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平台队伍。学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及技术人员等在整个育人体系中都属于学校的导师队伍,学校教师也是企业技改与产品研发的主导力量。校内导师与行业、企业导师可联合开展科研合作攻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从而破除校企合作的瓶颈难题,保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迅速搭建。

(四)构建“三个对接”协同育人平台

实现课程实践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及应用型人才的模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11]建设,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

结语

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中,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提升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深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实践教学体系与岗位能力培养相互支撑,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方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