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2023-10-29 01:59蓝永洪饶朗毓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蓝永洪,饶朗毓

(海南医学院 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入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因此,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各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课程思政的建设在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回应了时代的需求,还满足了学生成才的需要和期待,但是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润物无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思想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一、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很多学生未真正理解学校开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存在懈怠心理,觉得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似,讲的都是“大道理”,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学习和活动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其次,由于学时有限,短暂的课堂学习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思政要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也难以充分展开说明,这就使得学生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表面,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展开深入学习,导致课程思政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意识淡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但在实际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育人观念普遍欠佳。一方面,很多教师以提升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全部时间投入教学中,而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未能将德育贯穿教育的始终;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的意念薄弱,协同育人观念不强[3],狭隘地认为专业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忽略了专业课中蕴含的育人要素。此外,目前很多教师的育人能力偏弱,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为核心,授课内容虽具专业性,但缺少人文关怀。专业课教师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但普遍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能力,而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高,部分教师在育人教学设计时束手无策。育人能力不佳是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缓慢的直接因素,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做到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和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4]。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润物无声,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思想政治内容,在讲课时直接插入思政元素,不仅打破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而且感觉导入的时机很突兀,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显得很生硬,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思想政治内容较多,使学生感觉整堂课在“讲大道理”,反而讲授的专业知识太少,偏离了以专业知识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教育主旨,直接影响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思政的评价和立项标准缺乏科学性

为了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现在很多的课堂评价标准中提到“本堂课是否具有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应用”,如果没有涉及思政元素,那么就会失去相应的分值,其出发点是让思政元素更广泛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避免失去分值,而增设思想政治内容,应付了事,其结果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同时为了更多的课程思政课题立项,主管部门会要求思政相关的课题必须占有一定比例,使很多不成熟的或可行性较差的思政课题得以立项,偏离了优中选优的立项宗旨。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都暗含着启迪人们智慧、激发爱国热情、拥有社会正义感、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文化自信及充满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实施主导是教师,对象是学生,课前教师很少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元素,学生对哪些思政元素感兴趣。课后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和收获,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安排。

二、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学生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要加强宣传并树立榜样,以榜样为力量引导学生重视课程思政,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课程思政纳入学生考核的一项指标,把压力变为动力,以端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增加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熟悉感和契合度。此外,教师也要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加强课堂管理、创新教学方法及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同时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考核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确保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现。

(二)重视教职员工的素质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方式和教学目标,积累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润物无声地融为一体,以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5]。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吸收这些思想,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但是当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的行为和听到的思想不一致时,心里就会充满矛盾,当不良的行为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时,个别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把课堂教学中灌输的思想抛之脑后。虽然他也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看到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也就无所谓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惯性。如果学生日常接触和看到的是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及廉洁奉公、按章办事的人和事,这样的校园氛围自然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争相效仿,言行一致,成为真懂、真学、真信、真用的大学生[6]。因此,要重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其能够具备立德树人的思想和行动,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激励和鼓励全员,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

目前课程思政的建设,只是部分教师进行课题的立项研究,属于教学研究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院校的大力支持。如果院校把课程思政研究和科学研究同等对待,以提高课程思政的研究地位,使其在奖励和晋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学研究者加入其中,大家集思广益、优中选优,并且使院系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牵头,骨干教师负责,这样的课程思政建设力量肯定明显强于个人,其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这样的课程思政建设才更具有代表性。

(四)构建奖励性为主的评价和督导标准

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是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育举措层出不穷,但是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较少见,更多的是在原课程评价的标准中增设“是否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项目,分值占比5%~10%,如果本堂课没有涉及思想政治内容就会失去相应的分值。其实课程思政更应该实施奖励性加分,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应用,能者多劳多得,不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先让部分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部分课堂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实践,然后以点带面,让课程思政逐步壮大和发展。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包含:思想政治内容是否符合主题、是否过多,导入技巧(时间和方式)是否合适、是否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感受(设计问卷调查表)等多方面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激励和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五)健全课堂思政,坚持实践思政,拓展网络思政

课程思政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在课外教学中进行,以课外教学活动或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思政行动[7],立足于院校的职能和人才资源,开设最新科技、实践案例、名人事迹、人文文化和科研进展等思政大课堂。对于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思政元素。例如刚入学的学生需要的是人文情怀、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而高年级的学生更需要职业道德、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并通过榜样的事迹引起学生对这一形象的憧憬,形成蝴蝶效应,既深化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又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8]。同时,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尤其利用自媒体、微信、QQ、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不仅要守住底线,还要提升艺术性,抓准大学生的时代特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从而扩展课程思政的半径和深度,实现师生的多元化沟通。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聚焦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自身职业认同感。

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的建设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学生重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构建有效的评价和督导标准,以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采用各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外教学中,这样才能做到润物无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思想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