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远,王亚东,李静雅,王溪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的实质并不是课程+思政,而是在各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包括职业责任感、家国情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作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教学不仅需要介绍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还应结合唯物辩证思维,介绍国内外优秀医生和科学家事迹,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医者仁心的情怀。“病理学”传统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板书”讲授教学,实验观察大体标本形态改变及病理切片形态改变等。为了实现全方面育人、全程育人等目标,病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路径,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平台,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发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建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部分医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医者仁心的情怀。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自身要信道、明道。但目前部分医学专业教师因教学、科研和临床任务重,缺少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培训,举办思想政治教学比赛,增加专业课教师之间以及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思政水平。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地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优秀的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给学生[3]。
教研组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围绕教学培养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和线上会议等多种方式修订“病理学”课程思政大纲,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大纲和案例库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剖析:结合“病理学”发展历史,讲好先辈们求学励志、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信念;结合医疗事故、尸体解剖,让学生认识到医务人员术中操作不当会造成患者医源性损伤、残疾甚至死亡,让学生切身体会提高自身诊疗能力的重要性;结合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讲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故事;结合乳腺癌主要治疗原则,介绍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直接清扫腋窝淋巴结造成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和过度的医疗花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围绕“病理学”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以目前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结合思政理论,设置每个章节课程思政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4]。
1.提炼“病理学”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思维、职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科学探索与献身精神。教研组教师可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方面梳理“病理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挖掘“病理学”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教学路径开展“病理学”思想政治教学,把职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融入“病理学”教学中。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病理学》的病理解剖学为例,在介绍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时,通过讲解萎缩中的去神经性萎缩,引入小儿麻痹症。介绍顾方舟院士不顾危险,以身试药,研发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医学职业精神。在介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通过讲解左心衰竭可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可引起肝淤血,说明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可在局部表现出来;同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也可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减弱,进而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使学生认知局部与整体是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在介绍炎症中,通过介绍炎症基本病理变化,讲解炎症是变质、渗出、增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辩证主义精神。在介绍肿瘤时,通过介绍癌前病变,说明癌前病变是良性病变而非癌,癌前病变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预防癌症的发生,强化疾病预防大于疾病治疗这一理念。在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时候,通过介绍高血压病发病高危因素以及发病机制,引入科学用盐、适量用盐这一医学人文观念。在介绍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讲述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故事,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勇于为科学献身的无畏精神。
2.以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契合高校教学改革,“病理学”课程教学可结合学科特点,以课堂问题驱动,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启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5]。以泌尿系统疾病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为例,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变(多数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化)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病变肾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为什么肾皮质变薄?为什么皮质髓质分界不清?此外结合病理变化,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患者可能有哪些临床症状?通过设计这些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可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组织学、解剖学与生理学等知识探索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为何会出现这些大体病变,还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病理变化思索患者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的能力。
3.探索线上线下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与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很多疾病的诊断有赖于病理诊断,因此“病理学”教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病理学”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同时以“多媒体+板书”辅助教学;实验课以学生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观察切片病理变化为主。然而目前“病理学”教学存在忽视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可依托学习通、智慧树以及人卫慕课等多种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教学微视频、PPT、章节作业与测试、科研文献等专业教学资源,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线上教学建设还可增设思想政治教学模块,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思政慕课与视频。与此同时,将学生按兴趣分类为各学习小组开展课堂思政讨论。例如,绪论中介绍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尸体解剖,讨论病毒感染者尸检的意义。消化系统疾病中介绍病毒性肝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时,通过讨论乙肝社会歧视引导学生尊重每位患者。因此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与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高等院校可建立教学督导、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性评价体系,对教师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评价。
1.学生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在授课中以及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授课教师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培养职业责任感、家国情怀、医学人文及法治伦理认可度进行综合评估。
2.教师自评。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因而教师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教学反馈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教师在硕博士期间主要接受专业学术培养,忽视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特别是缺少对思政的理解,因此教师需潜心教学研究,全面深入地把握“病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内涵,总结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提高自身教学效果和完善思想政治教学。
3.同行专家和教学督导评价。同行和教学督导评价是由高校组织教学督导与同行专家根据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以及思政元素选取融入等方面进行评价。同行专家评价一方面,可让评价者吸取同行教师优秀经验,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教学发展;另一方面,被评价者可根据同行反馈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督导评价不能仅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上,需要充分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学督导可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讲解是否清楚透彻、思政课程融入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反馈。教学督导教学反馈不仅在于“评”,更在于“导”。教学督导在听课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寻找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引导授课教师打造适合本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
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应该丰富“病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过程考核而非结果考核,进而培养学生创新与学以致用的能力[6]。学生以课堂活动及网络平台为载体,运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通过PPT展示、拍摄短视频、学习研究汇报等多种形式展示思政学习心得。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示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为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期末考核可增加病例讨论等问题,强调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通过研究疾病基本病理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日后临床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病理学”教学中,通过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专业面临学时长、课程多、任务重等诸多问题,专业课教学任务艰巨,进一步压缩思想政治教学所占比例,教师容易忽略医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作为医疗储备人才,以人为工作对象,具有高度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在专业教育上需要更加强调医学生道德培养与意识形态塑造。目前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学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在授课中生搬硬套思想政治教学相关文件,出现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政融入点,才能真正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