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多元立体协同指挥调度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设计

2023-10-28 10:27刘艺坚
厦门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网格建设

刘艺坚

引言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和深化改革,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转到创新社会治理,从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和谐发展,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治理形势也日益复杂化,治安事件的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已经不是单一政府职能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调动、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统一领导,快速行动。而基于单个的政府部门提供的离散型服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需求。因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政府已成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就社会治理而言,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规范综治业务流程,提升综治工作整体效能和公信力,综治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提高综治部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基于多元立体协同指挥调度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简称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业务需求和难点

1.服务民生诉求慢

当前民生诉求日益增长,诉求事件类型、诉求事件数量等不断增加,一线政府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加。然而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手段或民生问题处理流程复杂,民生诉求的响应速度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来处理民生问题。

2.基础数据治理难

基础数据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不统一、缺乏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等,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导致数据质量不高、综合分析能力不足。

3.基层综合治理难

基层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基层力量不足、基层资源匮乏及资源整合难度大等,导致基层综合治理存在诸多困难。

4.共治群众参与难

群众参与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渠道,导致人民群众参与度不高、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等,影响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效果。

5.业务部门联动难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业务协同不顺畅等问题,使得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困难,造成各业务部门“九龙治水”,导致应对突发事件不够及时有效。

6.指挥融合应用难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指挥融合应用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作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指挥融合应用平台不完善、数据接口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指挥融合应用标准等,指挥融合应用存在诸多困难,如信息共享不畅、指挥协同难度大等。

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技术方案

1.建设目标

(1)打造四级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横向纵向一个平台统调

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社会治理统筹督导、联动协同、贯彻执行作用,建设以区县级为大脑、街道为枢纽、社区为阵地、网格为载体的四级联动体系。各层级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有侧重,协同作战,从而实现全地域、全层级的统筹联动。

(2)丰富区域治理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共享开放利用能力

通过上级回流、部门共享、基层采集及智能感知等方式,建立一套多源异构的区域社会治理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掌握全区人、地、事、物、情和组织情况,形成完备的四级用户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多样化的数据血液。

(3)创新社会治理业务应用,筑牢全区社会治理平安建设

一是梳理区域治理基础性共性服务应用,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统一数据交互、统一服务交互和统一用户交互的全新业务支撑平台;二是充分考虑不同治理层级的个性化差异诉求,采用“核心+个性”平台服务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X”类智慧治理应用,既保证核心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又充分满足各街道、社区等不同业务层级的个性化特色应用。

(4)强化事件处置研判水平,健全事件双轨并行运行机制

一是建设全流程事件管理系统,实现事件的统一发现、受理、协同处置及实时跟踪,并通过优化流程、机器学习,进一步提升事件发现处理效率,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事件流程闭环;二是依托平台汇聚沉淀的事件基础数据,融合集成12345热线、公安(非警情)、网上信访及网络舆情监测等事件数据,开展社情民意分析,实现民意精准引导,民情高效疏解;三是健全与区长热线的事件双轨运行机制,实现平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事件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群众诉求全响应体系。

(5)强化新兴技术应用支撑,助力区域治理持续应用创新

积极推进数字孪生,视频分析、文本语义分析、区域态势感知及融合通信等智能化新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和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科技引擎,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6)梳理社会治理考核指标,形成全区统一督导考核体系

梳理区域治理考核细则及考核标准,设定全区统一的日常工作考核指标。通过系统打分与人工考评相结合,不断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细则,实现区域社会治理业务考核的动态评定,形成全区统一的督导考核体系,实现区域治理考核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

2.建设思路

(1)强基础、实数据,夯实“大数据+区域社会治理”基石

坚持资源为重和数据为先,着重突出数据在现代化区域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全面梳理数据资源,构建全区社会治理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治理资源的物理汇聚和有效整合,发挥大数据作用,为平台高效、平稳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2)重服务、促融合,打造“大平台+区域社会治理”中枢

以向各级社会治理中心提供智能技术服务和业务服务为落脚点,采用“平台+应用”方式构建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服务管控高度聚合的核心中枢,发挥大平台枢纽作用,为整个平台体系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与业务能力输出。

(3)活应用、提效能,释放“大智慧+区域社会治理”价值

以营造社会治理智慧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坚持需求导向和创新引领,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智慧应用,完善治理应用功能,丰富治理应用体系,为区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多维度应用支撑,充分释放区域社会治理智慧化核心价值。

3.总体设计

(1)业务架构

根据各级治理工作职责和管理层面的不同,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采用区级统一部署,实现区、街道两级指挥,社区、网格两级响应、四级联动。

图1 业务架构图

区级定位于社会治理“大脑”。通过汇聚全区社会治理基础数据资源,提供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信息共享、综合协同、数据开放的管理服务;全面掌握全区社会治理工作部署、平安动态,为区委、区政府对相关部门业务指导、工作协调、决策指挥和督导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街道定位于社会治理“枢纽”。发挥横向连通、纵向贯通、内外互通的作用。对上上报、调用、共享各类基础数据资源,横向联通各部门,对下统筹各社区,构建联动、指挥、调度、协同枢纽站。实现事件的综合流转处置、基层治理队伍的有效管理、平安业务的有序开展。

社区定位于社会治理“阵地”。整合治理服务事项,构建全科网格应用,实现事件快速响应、基层平安管理、社区防控服务相融合,落实小事不出社区。

网格定位于社会治理“载体”。将社会触点、服务、治理下沉到网格。最大限度推动服务治理向小区(院落)、楼栋、单元覆盖,以有形的载体、丰富的应用、贴心的服务,向每一户、每个人延伸,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手指一点,就能轻松享受优质的城市治理服务。

(2)系统架构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聚焦场景;注重实效、改革创新”的建设原则,打造区域社会治理“1+1+1+N”平台架构,即围绕一个大数据基座、一个智能中台、一个业务中台、N 大专项应用和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体制机制体系等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

图2 系统架构图

①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涉及基础网络资源,包括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网等;涉及物联感知终端,包括物联网设备、视频监控、车辆卡口、移动设备及人脸卡口等。建设政务云信息化机房及其配套设施为承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支撑软件等资源的资源池,提供基于云环境下的各类资源快速配置、分配和释放,具备设备性能的弹性扩展能力。

②支撑平台层

支撑平台层由数据基座、智能中台和业务中台组成。数据基座根据数据内容功能可以分3 大类型的数据库资源。业务基础数据资源是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的基础数据,包括人、车、地、码、情、物、事和组织8 大数据。业务数据资源建立可提供给各个业务系统使用的通用数据,该类数据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大数据决策数据主要是为综合研判和大数据挖掘应用而建立的。

智能中台数据引擎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计算、挖掘和管理,并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数据建模技术,使数据“智能”。算法引擎可兼容采用公安现有引擎能力;地图引擎地理信息服务为智慧治理基础应用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系统提供基于空间的查询、定位、分析和态势推演等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以满足信息管理的空间可视化需求。调度引擎实现语音对讲、音视频会议、定位信息和通信融合等功能。

③业务应用层

平台在应用软件设计上,充分考虑模块与模块间的解耦,实现模块化的应用服务,方便平台应用功能的扩展,在业务流程设计上满足定制应用。各类专业网格化应用平台依托统一的政务承载环境建设,不碎片化建设;以服务总线为主轴,推进网格化管理平台和各类业务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汇聚共享和多级业务联动。

④服务层

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一门户,并按照终端类型及权限不同,通过领导驾驶舱大屏、PC 端及移动端等多种维度对系统进行使用。形成大屏观全城、中屏助办公、小屏掌上治的多屏互通、端端互联的治理新格局。

(3)网络架构

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按照相关要求,承载在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云上,平台通过政务外网与各级政府部门实现互通。市民、各级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通道方式访问城市12345 热线、小程序平台、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采集、事件上传处置等业务,互联网区与政务外网区之间通过安全防火墙实现逻辑安全隔离。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涉及调用视频专网上监控视频和图像的需求,由视频网通过现有视频网与政务外网边界,接入治理服务中心汇聚交换机,再通过中心链接路由器接入政务云;实现综治类视频和图像的调用。区县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街道等数据交互主要通过已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访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

图3 网络架构

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整体设计包括以下4 个区域。

①互联网接入区

通过运营商互联网专线接入,并配套防火墙、入侵防御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满足三级等保的接入防护要求。同时针对部署于互联网区域的轻量级前端业务系统,鉴于未来的平滑扩容、建设和运维成本考虑,规划统一由运营商自建云承载。

②政务网核心区

作为业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区,本次设计采用星型组网架构,部署一对高性能的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对外提供千兆、1G、40G、100G 接入端口,满足不同业务的接入需求,各个业务板块(云资源池、融合通信、视频会议等业务板块)通过汇聚交换机接入该核心设备。其中,云资源池容量不仅满足提供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应用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还满足应用的弹性负载需求。针对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设计1G 数据专线带宽,并配套防火墙、入侵防御等安全防护设备,满足三级等保的接入要求。配套防护设备满足10G 吞吐量,以确保随着业务的多样化,对带宽的平滑增长需求。

③视频网接入区

在核心区交换机规划预留端口,用于公安视频专网的接入使用,视频区和核心区边界建设数据和视频边界链路,通过防火墙接入核心交换机,实现两个边界的安全防护。

④移动端网络接入区

根据移动端应用的具体内容,需满足应用数据不出场的要求,以5G 专网为基础打造双域专网服务,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访问社会治理平台内网及互联网流量进行区分,满足“不换卡、不换号”通过终端访问社会治理平台内网及互联网“双域”网络的需求。

(4)建设内容

①全源实时感知

建设安全感知智能化地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信息手段,通过汇聚多方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治理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指标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分析应用体系,最大限度集中呈现可能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要素变量,最大深度预测预判各项指标的变化走向,最大力度促进各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真正实现以“小指数撬动大平安”。

②全景立体呈现

建设社会治理数字孪生驾驶舱。基于三维地图,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域全景立体呈现,打造“区域治理一张图”“基础数据一张图”和“治理力量一张图”,实现一张图资源、一张图监管、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决策,实现对区域社会治理生命体征的即时掌握和反馈,实现社会治理“一屏观全域”。

③全息监测预警

依托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物联感知、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及平台对接等方式实时监测城市运行情况,建设风险防控预警系统,助力指挥中心的全方位态势感知,及时处置,科学预防。一是实现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异常行为预警;二是实现对公共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感知和预警,实时监测聚集人员的规模和人员信息等,方便维稳管控人员提早了解事态,做出预判并指挥行动,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三是通过对大规模重大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关联,建立事件预警模型,实现一事多诉预警、事件增长异常预警、高危事件预警和高发纠纷预警,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情报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④全网舆情追踪

建设舆情监测系统。基于对海量互联网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提供舆情“发现”“预警”“分析”“研判”应用。构建丰富的舆情特征,处理后的消息一旦命中用户配置的预警规则,将第一时间触达用户,帮助用户快速感知并应对风险舆情。

⑤全程事件管理

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从更好地发现、分配、处理和反馈问题着手,建设事件全流程管理系统。一是聚合事件上报渠道,通过群众上报、队伍发现和智能感知,实现各类事件、民生诉求的统一受理、交办、处理和反馈,解决长期以来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诉求信息重复录入、事件上报分散等问题;二是对各类事件的责任主体、配套资源和处置流程等进行梳理,通过机器学习、智能分析、智能流转、智能处置和智能考核,构建流程自动化引擎系统,实现自动化地执行业务流程,提高系统事务执行的效率,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满足不同政务需求;三是建立平台与12345 热线、数字城管等的并轨运行机制,通过事件双向流转推送,实现平台自下而上发现解决问题隐患与自上而下受理办理群众诉求相结合的“双轴并行”工作体系;四是依托平台四级架构体系,以网格为微循环、社区为小循环,街道为中循环,区级为大循环,完善协同交办、联动处置、四个循环相互融通的事件管理体系,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的。

图4 深度学习派单算法

⑥全科网格应用

一是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9 大类模块。二是梳理综合网格业务,建立网格个人任务中心,实时反映网格员当前任务进度,定期提醒网格员各种待办任务项,辅助网格员合理规划网格工作;三是建立网格事件准入机制,明晰网格员职能职责,对环保、法院、城管等部门需要纳入综合网格业务范围的事件实行统一的线上“申请-审批”机制,严控网格事件准入;四是建设网格职能培训应用,面向全区网格员开通职能培训课程,输出标准化网格业务实操指南,为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工作提供标杆对照;五是建设网格协同办件应用,完善业务处理流程。

⑦全域指挥调度

建设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紧密结合联动指挥实战需求,通过音视频调度、CIM 调度及应急预案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治理力量的统一部署、社会治理事件的迅速处置,对各类事件做出有序、快速、高效的反应,提高社会治理事件处置中的指挥能力。一是叠加移动终端、视频监控等基础资源到CIM 系统中,构建调度资源中心,形成“调度资源一张图”;二是梳理与社会治理相关应用场景,如重大活动保障、大规模人员聚集等,建立指挥调度场景中心,通过场景模板的动态配置,实现应用场景一键切换;三是依托场景中心,结合短信、电话、语音通话和视频呼叫等通信方式,实现对网格员等保障力量进行统一指挥,并对任务进展进行全程跟踪。

图5 融合通信指挥调度

⑧全维督导考核

根据市域治理相关考核管理办法,从岗位、部门、区域3 个方面梳理全维度的考核指标,建设督导考核评价系统。通过汇总平台工作数据,全面动态掌握各街道、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及其他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基础数据采集更新质量、巡查任务、重点人员走访、系统使用情况、事件上报、事件处置、诉求解决率、市民满意度及回访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统计结果,自动形成综合评估报告,实现考核的分类分级、定性定量、一事一评,评价结果一图统览。

结语

实践证明,建立大数据基座,整合各业务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资源目录体系,为数据驱动资源、应用调度资源提供了关键支撑。建立风险研判预警模型,通过物联网感知和视频智能识别,达到了风险预警的智能化。建设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快捷可靠通信,满足一体化、扁平化、可视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实战指挥调度的需要,实现了对治理力量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和社会治理事件迅速处置,对各类事件做出有序、快速、高效的反应,提高社会治理事件处置中的指挥能力。建立全区统一的平安微信小程序,拓宽了区域社会治理工作展示窗口和民生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对外发布治理工作动态,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信访诉求问题,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变政府部门主导的线性治理为多元合作共治的网状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猜你喜欢
网格建设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追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实施双网格管理 让污染无处藏身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