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妹
媛媛(化名)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女生,曾经的她性格开朗,善于言谈。然而,在一次体育课上因为上课教师的批评改变了她……自此以后每到上体育课时她总是表现得沉默寡言,练习参与程度较低。我作为媛媛班级新的体育教师,起初并不知道导致媛媛消极、沉默的原因,但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我终于打开了她的心结,并帮助她成功克服障碍、重拾自信。
一、问题缘起——自我怀疑
第一堂课上,准备活动结束后,正当学生们开始练习自垫球时,我突然发现一名远离众人、独自一人躲在主席台侧面的角落里默默练习的学生——媛媛。她笨拙地“应付”着垫球,动作显得有些僵硬,眼神时不时地飘向队伍中的其他学生,流露出一抹淡淡的失意。我带着疑惑走向媛媛。
“媛媛同学,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练习呢?”媛媛停下练习,神情有些慌张。微微张开嘴,似乎有话要说,却没有表达出来。
我温柔地说:“是不是练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有问题可以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寻找解决的办法。”我轻轻地拍了拍媛媛的肩膀,鼓励她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媛媛低声嘟囔着:“老师,我觉得自己没有运动细胞,其他同学都能垫5个以上,而我只能垫2~3个。”她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消沉,小嘴一撅,沮丧地低下了头。
我继续询问:“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没有运动细胞呢?”媛媛沉默片刻,慢悠悠地抬起头,长长睫毛下的双眼此刻却黯然失色,她缓缓地说:“以前的老师说我没有运动细胞,动作不协调,学什么都比别人慢一拍。”
我心中微微一怔,沉思片刻后轻声问道:“那你自己认同那位老師的观点吗?”媛媛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嗯,我自己也发现的确如此,无论学什么动作都学不好,所以之后的体育课我常常找各种借口请假。”
可见,教师上课时的语言给学生留下的深刻烙印足以影响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负面认知。一句“没有运动细胞”导致学生自我怀疑,渐渐地在行为上表现出习得性无助,逃避体育课。
二、蜕变之路——跨越障碍
教学活动中,这种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自我怀疑、退缩、厌学等心理问题被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我针对媛媛面临的心理问题,采取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帮助媛媛克服心理障碍并实现心理蜕变。
1.准确归因,冲破无助迷雾
为帮助媛媛摆脱习得性无助感,我试着寻找她的闪光点,并以温和的口吻对她说:“老师看到你一直非常努力练习,这表明你的学习态度很好,你希望通过练习来取得进步,是吗?”媛媛点点头,但仍带着一丝疑惑。她忍不住问道:“可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练习却还是垫不好呢?”她对自己努力练习却没有进步感到沮丧与无助,这种长期以来的失败和无助的心理体验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归因分析来应对她的无助感。
解决媛媛习得性无助感的关键在于避免将垫球次数没有增加归因于“天生没有运动细胞”,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让她相信学习效果不佳是没有体育天赋所致,就会导致她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我解释道:“可能是因为初中时的体育课请假较多,你的技术和体能基础才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我特意加重了“暂时”一词,以便媛媛能够明白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连续垫2~3个球已经很不错了。”我竖起大拇指,坚定地注视着她的眼睛。不经意间,我注意到媛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微笑。
2.树立榜样,建构积极自我
在习得性无助的影响下,媛媛无法准确评估自己。对此,除了进行准确的归因分析外,还需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改变媛媛的负面认知,帮助她克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重建积极的自我。
媛媛的初中化学老师杨老师和媛媛有着相似经历,我想通过分享杨老师的逆袭故事来激励媛媛,让她相信个人的努力是体育学习成功的关键,而不仅是依赖于先天因素。
“媛媛,你记得你初中的化学老师杨老师吗?”我问道。媛媛缓慢地回答道:“记得啊!她是我的偶像啊!”我继续微笑着说:“杨老师三年前在打排球时动作也不协调,但是经过三年的坚持练习,现在她已经代表学校参加排球比赛了!只要你在体育课上像今天这样认真投入,在课外也多加练习,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无论是自垫球技术还是次数,都会有巨大的突破。”媛媛的双眼中透露着一丝微弱的光芒,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3.鼓励自信,激发自我肯定
在第二次垫球课上,媛媛不再躲在角落,而是选择站在队伍约5m处背对学生进行练习。虽然她的垫球次数依然没有增加,但是她已经迈出了向成功转化的重要一步——主动靠近队伍练习。
捡球的时候,媛媛慢慢地走过我身边,她的神情凝重,步伐沉重,轻声地对我说:“老师,这真是太难啦!我还是无法做到身体协调发力。”她眼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失望。长期的挫败感使媛媛在学习新技术时缺乏自我肯定,容易陷入畏难情绪,有时甚至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我根据她目前的技术和体能状况,密切关注她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给予她更多技术指导,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她对学习的自我肯定。
我仔细观察了媛媛的垫球动作,发现她在垫球时肘关节容易弯曲,于是辅助她进行徒手练习、抛垫一次球练习,让她体会“顶肘压腕”的感觉,直到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后再进行连续自垫球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及时肯定媛媛的点滴进步,通过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媛媛在不断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每当她感到沮丧时,我就会这样安慰她、鼓励她,帮助她树立起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4.同伴助力,点燃运动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媛媛很少体验到成功感、愉悦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出现厌学情绪。我意识到,同伴助力对于激发媛媛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一次两人合作的练习中,学生们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同伴,而媛媛却抱着球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神中流露出对合作的渴望。我快步走向她,温柔地提醒她还有几名同学没有找到搭档。媛媛的内心充满了波澜,渴望交往的欲望与沉重的心理负担交织在一起,她想和同学们一起搭档,但又害怕自己会拖后腿,因此不敢主动寻找同伴。
我察觉到了媛媛的困惑,迅速找到班上垫球技术最熟练的学生泰莱(化名)。我深知,泰莱能给予媛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我走向泰莱,并对她说道:“泰莱,你能不能帮帮媛媛?”我的声音充满了期待。泰莱面露欣喜的神态,眼中闪烁出一丝自豪,微笑着回答:“当然!”
我鼓励泰莱主动接近媛媛,成为她的练习伙伴,并与泰莱私下商讨如何协助媛媛,我们达成了共识:除了仔细观察和指导媛媛的动作技术,还要积极给予她肯定和鼓励。我们希望媛媛能体验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
在泰莱的帮助下,媛媛开始在垫球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她的垫球动作越来越流畅,每一次进步都让她兴奋不已。
5.展示助人,激发成就动机
在一堂课上,当进行两人对垫练习时,我注意到媛媛垫球动作较规范,而泰莱则在移动速度和垫球准确度上表现出色,所以他们两人的垫球次数相对较多。于是,我决定创造机会让媛媛展示自己的技术,并让她去帮助技术掌握情况不如自己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激发她的成就动机,这对于媛媛克服师源性心理障碍尤为重要。
于是,我请媛媛和泰莱向学生们展示对垫球技术。在展示之前,我请学生们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她们两人的垫球动作有哪些优点?希望通过学生们的评价让媛媛发现自己在垫球技术上的优点。
展示结束后,学生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让媛媛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我立即借机引导:“同学们,泰莱在垫球时,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学生们纷纷称赞泰莱的移动速度和准确的垫球动作。
接着,我继续问:“媛媛的垫球动作怎样呢?”苏蕊(化名)说:“媛媛的垫球部位准确,动作协调。”我赞同了苏蕊的评价,并指出媛媛垫球动作的值得学习之处。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赞赏和高度评价后,媛媛展现出灿烂的笑容。
随后,我组织学生们练习,鼓励她们互相讨论,进行自我评估,并引导道:“如果出现垫球部位不稳或身体不协调等问题,可以请媛媛帮忙改进垫球技术。”结果,在后续的练习中,媛媛真的成了学生们的“小教师”,一些垫球技术不熟练的学生纷纷向她请教,媛媛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满满的成就感。
三、收获成长——自我肯定
从那以后,媛媛总是最早来到排球场,满怀期待地询问我:“老师,今天我们练什么?”她不仅对每一节课充满了热情,甚至会在课前与同伴一起练习,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媛媛全身心地投入。她积极地参与排球各项技术的练习,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展示环节中,她勇敢地展现自己,每一次的展示都点燃她内心更强大的动力,激励着她更加努力地向前迈进。与此同时,媛媛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帮助其他學生克服困难,她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鼓舞着周围的其他学生。
每当经过媛媛身边时,她常会喊住我,“老师,我的动作技术怎么样?您帮我指导指导呗!”此刻的她再也不是那个躲在角落孤零零练习垫球,认为自己“没有运动细胞”的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