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仁
又一个出人意料的重磅利好来了!
10 月24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 亿元增加到48800 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 提高到3.8%左右。此举对稳经济、稳预期、防风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受此消息刺激,隔夜A50 直线飙升,涨幅达到2%。沪深300指数周三(10月25日)开盘后一度上涨近1.3%,过后震荡回落,全天上涨0.5%。上证指数回弹0.4%,深证成指上扬0.47%。香港恒生指数则收涨0.55%。在A股跌破3000点后,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一般而言,特别国债是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而发行的国债,被业内视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需要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其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不列入财政赤字。
此前,我国历史上仅发行过三次:1998 年,财政部宣布发行30 年期的2700 亿元特别国债;2007 年,共发行8期、规模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2020 年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但是,这一次的国债,似乎与前三次的特别国债有所不同。
金融历史的点滴耐人寻味,笔者从五个出人意料的细节透析这次发行国债的特殊意义,挖掘其中的投资机遇。
出人意料的细节一:人大常委会决定纳入赤字,并“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特别国债对资金用途管得十分严格,要做到专款专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增发的国债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后,再将其“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可以理解为“特别的特别国债”,值得品味。
过往常见情形为特殊国债不纳入赤字,同时,在发行流程方面,特别国债首先需要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发。如2020 年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不列入财政赤字。
笔者认为,本次国债发行按照特别国债管理,却又纳入赤字预算,这一点非常特殊。说明本次国债发行扩大赤字、突破赤字率是当前财政的主动选择。堪称一种国家层面的加杠杆模式。
出人意料细节二:主动管理突破预算案规定的赤字率。
从2010年以来的政府目标赤字率来看,只有疫情期间的2020~2021 年在3% 以上,2010、2016、2017 年为3%,其余年份均在3% 以下。此次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之后,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 左右,超过2020 年的3.7%,成为公共预算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赤字率最高的年份。这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突破。表明政府现在是有史无前例的财政投入的决心的。毕竟信心比黄金重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笔者注意到,本轮发债规模占我国GDP比重不到1%,发债基础好。相比之下,我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刺激计划占比超过当时GDP 的12%。目前我国杠杆率只有21.4%,远低于国际警戒线60%,也比美国的赤字率低很多,比如,美国财政部刚刚公布了9月联邦政府收支数据,财政赤字为1.69 万亿美元,全财年赤字率可达6.3%。
财政部高级官员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亦表示,“虽然今年赤字率小幅提高,但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出人意料细节三: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
本次增发国债一个不同寻常的细节,就是在国债使用上做了特别的安排,即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由中央包揽负责。
笔者认为,这次国债增发,最终形成的格局是杠杆加在中央,支出却落在地方,中央撬动整体政府杠杆。这一点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这直接体现了中央在全国财政一盘棋里的统帅角色。
为什么安排地方政府使用呢?今年地方有两大难题,一个是稳地产;另一个是化债。很多地产公司自身的财务与业务的双杠杆困境,使得以卖地为主的地方土地财政运转颇费功夫。土地出让金的减少,又使得地方债务凸显。因此,全部安排地方政府使用,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
简言之,钱、地方用,债、中央还。财政部特别强调,充分利用直达机制,将国债支出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测,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出人意料的细节四:增发时间选在临近岁末的财年收官时期。
一般而言,增发国债,总是发生在经济有超预期的变化时。在国家统计局剛刚公布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弱向好之后,大家对未来财政政策出台的节奏预定在明年3月“春暖花开时”。同时,历史上较少会选择在临近岁末的财年收官时期发布财政新工具,尤其是突破赤字,增发国债。此次选在四季度通过,着实出人意外。
笔者认为,结合“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的资金规划来看,维持岁末年初投资强度,稳定2024年经济开局,迫不及待的决心呼之欲出。有些项目从施工条件来看,必须在今冬明春落实,如果等到明年3 月春暖花开,时间上或较窘迫。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稳增长政策会持续发力显效。
出人意料细节五:资金用途的约束。
毋庸置疑,国家增发国债,就一个目标,大力刺激经济。但是,怎么刺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本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夏秋,全国南北的台风洪水的肆虐破坏的情景,百姓历历在目。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据财政部介绍,国债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部高级官员在发布会上表示,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那么,这次万亿国债对证券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笔者认为,本次发债还有另一重要信号意义。国内资本市场沪指连续几天跌破3000 点,对未来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是根本原因。中央政府,立于非常之时,敢行非常之法,在关键时刻出台非常规政策,有用真金白银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本次增扩赤字,政策释放积极信号,股票、商品和汇率,预计将给予积极的反应,截至10 月27 日,沪指已从2923 低点反弹至盘中3029 点,底部成交放大,对后市预期向好。
从债券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率会走高。短期看,巨量的债券供给对债券价格构成压力,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将能对冲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本次国债资金用途的约束来看,共有八大方面。根据以往数据估算,本次资金用途的乘数效应将会达到一个积极的经济效果:1 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大概率能拉动3万亿~5万亿元的GDP,对经济能起到有效的盘活提振效应。由于资金用途的约束,本次首先受益的主要是水利板块,以及建筑板块,最终拉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可以说财政意图非常明确——释放真金白銀的强烈刺激信号,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常规、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实体和资本两大市场信心,真正吹起牛市集结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所提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