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玲,丁 瑶,戴 璐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224000)
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甚至会增加病死率[1]。因此,护理十分重要。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是将风险管理作为指导,及时、准确发现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评估、早期报警处理、早期预防治疗和控制的护理模式[2]。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多级分层管理的方法落实护理人员工作责任,以便提升护理成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6月1日~11月30日在我院就医的颅脑损伤患者参与本研究。纳入标准:①颅脑外伤;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3~8分[4]。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②入院24 h内出现脑死亡;③合并恶性肿瘤。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27±6.72)岁;婚姻状态:已婚26例,未婚2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06±4.63)岁;婚姻状态:已婚27例,未婚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意识护理、营养干预、转运护理、并发症护理。
1.2.2 观察组 实施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①新项目开展时对护士实施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实践培训,掌握其优点、具体内容、操作方法和价值。②分级护理能够快速分辨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配合医生救治。③按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预警评估管理体系一个指标值出现异常为1分。0~1分,由N1护士提供常规护理;2~3分,由N2护士每2 h检测1次生命体征并告知主管医生;4分时,由N1、N2护士一同护理患者,每小时检测生命体征并告知主管医生,同时做好急救计划方案;5分时,由N3护士护理患者,每30 min检测1次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应急准备,并保存评估结果;6分或没有供氧状况的脉率血氧饱和度90%~94%时,立即安排医护人员采取急救对策。④预防并发症,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早晚清洗口腔2次/d,采用冰袋或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室内保持通风,紫外线消毒3次/d,预防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术后压力性损伤风险程度,采用美国国家压力性损伤顾问组提出的经典Ⅳ度压力性损伤分期法。Ⅰ度:连续观察在同一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之后不褪色的红斑;Ⅱ度:表皮或者真皮受损,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损、水疱或者浅凹坑;Ⅲ度:全部皮肤出现破损,皮下组织受损或者坏死,可以延及但是不穿透皮下筋膜,主要表现为较深的凹坑,伴有或者不伴有邻近组织的损伤;Ⅳ度:全层皮肤出现破损,深部组织出现坏死,肌肉、骨或者肌腱、关节或者关节囊等支持性结构受损。②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显性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其中显性出血量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根据Gross法,以全血红细胞容量变化为基本遵循。③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
2.1 两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50例,其中Ⅰ级5例(10.00%)、Ⅱ级2例(4.00%)、Ⅲ级1例(2.00%);对照组50例,其中Ⅰ级13例(26.00%)、Ⅱ级8例(16.00%)、Ⅲ级7例(14.00%)、Ⅳ级5例(10.00%)。观察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比较
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是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提出的一种科学有效护理模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更具现代化[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考虑原因为该护理模式能够快速判断与评估患者病情,及时给予科学护理[6]。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考虑原因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层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都做到标准化及规范化[7]。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预警结合层级护理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可降低患者压力性损失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