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马店小学 张鸿勤
科学深度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与基础的科学技能,最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真学、真研、真做,是实现深度学习模式的有效探索。
真学,即关注学生对探寻经验的科学真味。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就需要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唤起关于自身实际生活的经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进行自主性探究,最终完成深度学习过程。
真研,即关注学生理解探究内容的完整含义。科学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像科学家一样从自然界进行实践和求证,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式学习,获得科学知识以及了解科学思想内涵,完成科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才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强有力的方法。
真做,即关注学生持续深入探究的动力形成。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发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教师则需要密切关注学生能否在闲暇时间,利用现有的知识向更深层次持续探索,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时刻反思“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从而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
传统科学课堂中,教师习惯围绕单一的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传递,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客观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审视深度学习的内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促使学生在主观兴趣的驱动下实现深入探究,从而有效落实深度学习效果。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中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科学内容,通过相关知识内容的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知识的全面认识,同时利用科学课堂上的“学、研、做”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实践应用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科学知识与人文课程之间的差别,在各种主观感悟和客观认识的对比中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严谨审视科学知识蕴含的人文内容与核心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围绕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找寻各种理论内容的本质,在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内化中形成自己的主观感悟。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运用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自主转变学习思想;为学生营造欢快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在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情境中提升对科学深度学习的兴趣,在核心内容理解中形成对各种知识的深刻感知,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化思考方式不知不觉地得到明显转变。教师在深度教学方法设计中应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如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可以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设计存在形式化现象。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保障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为了顺应现代化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尝试从教学形式和课堂组建方式上去改变,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持续创新为学生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但是从科学课堂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主动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和思维理念的意识,所以课程创新形式与学生期待的教学方式并不相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形式化已经成为阻碍科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理解偏差,一味地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降低了课堂管理标准和管理频率,忽视学生客观发展特点和学科内容属性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小学生普遍存在自律性差的特点,很容易在管理薄弱的课堂中迷失自我。缺乏对教师配合的课堂难以保障科学教学进度的合理推进。
2.缺乏对学生内在需求的认识。
科学学科的有效教学需要建立在师生紧密互动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知识传输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很难认识到学生信息反馈对课程优化的重要性,在课程调控和内容革新中习惯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替代学生的心理感受,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难以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主观臆断和干预的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科学课程内容与其他理论内容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后需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完成知识的内化,内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洞察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但是从目前科学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习惯运用机械化的灌输方式,缺少内化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难以体会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与核心思想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还未感受到科学的奥妙和奇妙的现象,教师就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的弊端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内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诉求的认识,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主动互动的积极性,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中缺乏与学生的紧密交流,难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更新和优化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在科学整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构建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通过对相关要求的完整解读,明确教学流程。例如,在四年级“声音”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的产生条件,利用层层深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的清晰认知。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运用层层引导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洞察知识内容的本质,然后结合学生的客观发展特点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得到美好的学习体验,同时采用自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真学、真研、真做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科学设计学、研、做的基本教学内容,利用理论学习、知识点探讨、科学实践的完整学习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部分新晋教师培训不到位。新晋教师力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习惯运用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但是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整合方面明显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习惯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本身,缺乏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导致教学缺乏时效性;其次,部分地区科学学科存在被边缘化的情况,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落实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局限于课本的教学现象,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客观发展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对单元科学内容的合理加工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科学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内容加工的能力,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拆分学习板块。其次,教师在教学引入环节应该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客观发展特点,利用奇妙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共鸣,促使学生在感官冲击下提升科学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提升学习深度,在重复性的自主思考中优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洞察科学的本质,了解其中蕴含的真知和奇妙思想。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原理,然后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内容的习惯,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制作手工模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着重考虑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可以融入小组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和认知冲突中形成思维优化,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探寻个人生命历程的空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内容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的不同导致科学理解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不同思维形成的科学加工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科学现象特点构建自主发展空间。
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客观发展特点和科学内容属性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氛围的熏陶中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下,开放性的信息已经成为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开放性的课堂,给予学生展现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同时利用开放性的空间观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情况,从而结合学生的缺陷给予其针对性指导。教师在对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识,顺应学生的思维,给予其点拨性指导,运用颠覆性的知识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教学情境建设中应该了解科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三年级“溶解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提升主观能动性,然后运用视频慢放的方式让学生观摩溶解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了解溶解现象的本质,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阐述科学现象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思维,运用创造性思考和想象的方式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和整理有关溶解现象的趣味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资料整合,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完整认知。
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内容完成科学实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实验流程,在相互探讨和实验创新中实现思维碰撞,从而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型。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积极总结和学习新颖的教学经验,利用新颖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走出表层知识盲区,通过深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同时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利用环境熏陶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想象能力,通过学习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完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科学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优化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落实教学评价环节,合理运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保障教学评价的完整性。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利用师生平等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合理运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疑惑。在教学评价内容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教育要求进行多样性的设计,如可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能力发展情况、认知水平以及思想发展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研、做”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差异性的评价标准,通过多方面的均衡评价充分保障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