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整理与检索平台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以兴安盟党校图书馆为例

2023-10-28 11:35何淑梅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兴安盟党校整理

何淑梅

(中共兴安盟委党校,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在地方图书馆建设规划中,努力增加图书馆的资源,全面提高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还有一个需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加强地方文献的整理挖掘力度,提高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形成地方图书馆独有的资源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另外,通过挖掘整理,系统化、规范化地方既有的文献资源,为未来社会发展留下珍贵的基础资料,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兴安盟地方文献的特色与整理现状

兴安盟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重要区域,在历史上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献积累,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兴安盟地方文献的特色

兴安盟在北方民族史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历史发展过程复杂多变,所以积淀的文献也比较丰富。例如清以前的历史文献虽然散见于各类正史中,但稍加梳理,就会看到可以涵盖中国北方民族史的全过程,这类文献以辽、金、元文献居多。有清一代,由于这里是科尔沁腹地,为内蒙古地区东部政治中心,局部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受黑龙江将军节制,留存有比较系统的历史文献。清末民初,社会变革加剧,兴安盟地区成为“移民实边”和大兴安岭开发的重要地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今天兴安盟的部分地区,清末与民国初年归盛京省管辖,抗日战争前夕曾设兴安区屯垦公署 (1929—1931 年),伪满洲国建立后,这里又成为伪满洲国的主要省份,曾设兴安总省与兴安分省(1931—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建立东蒙古自治政府(1946 上半年)。这一时期,因东北解放战争的需要,兴安盟部分地区曾属于辽北省、辽吉省管辖。继而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1947—1949 年),本地区成立兴安盟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西迁后,归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2—1954 年)。内蒙古东部区行署之后归呼伦贝尔盟管辖(1954—1969年),“文革” 期间兴安盟地区分别归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管辖,1980 年兴安盟复建。兴安盟地区这种复杂的历史演变,成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就积淀了比较丰富的历史文献,这是兴安盟文献的一大特色,也是兴安盟的宝贵文化财富。

(二)兴安盟地方文献的现状

1.地方文献资源收藏分散

兴安盟地区自清代以来,行政区划的变更复杂频繁是很罕见的,虽然成就了丰富的文献积淀,但也造成了文献分散性,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文献体系,搜集起来十分困难。比如在兴安盟地区,如果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清代以来历史文化研究,其文献的搜索范围必须扩展至沈阳、大连、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呼和浩特、承德、张家口,甚至北京、南京、重庆等地。

2.地方文献搜集部门分散

几十年来,多部门分别进行的有关文献查阅、搜集工作,使兴安盟地区付出了巨大财力、物力、人力成本。比如,20 世纪80 年代,兴安地区的党史研究,有关部门派人进行大量的文献搜集和征访工作,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通过艰苦的工作,出版了一系列党史研究文集,形成了比较成体系的党史研究成果。20 世纪90 年代,兴安盟进行全面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有关部门又进行了与党史文献征集类似的工作,甚至有些工作是重复进行的。21 世纪初,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在兴安盟建立,为征集馆藏文物和相关文献,有关部门又在全国进行了大量文献搜寻工作。同时,兴安盟政协文史委也进行了大范围的文献征集工作,出版了一些自己的文史资料文集。

3.地方文献掌握和使用的分散

由于这些文献的使用和研究目的不同、使用研究范围不同,从而使得丰富的兴安盟文献分散于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一些个人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和管理不善,单位掌握的文献正在面临散失的风险,虽然有些单位抢救性的进行了一些抢救性结集出版,但没有收入文集的资料及原来文献中的辅助性和参考性资料更是面临散失的风险。

二、兴安盟党校图书馆的优势条件与整理地方文献的可行性

兴安盟的文献整理工作已经势在必行,谁能承担这个历史责任,相比较而言,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党校图书馆可能更具优势。

(一)党校图书馆的专业性更适合整理兴安盟的地方文献

党校图书馆因为主要服务于干部教育,从而具有明显的党校特性,与党校教学科研相匹配,馆藏主要为政治类图书、文献为主,同时涵盖历史(包括党史、共和国史)经济、行政、民族、法律、文化、生态等方面,可以称之为政治性文科图书馆。而兴安盟的地方文献,恰好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主要是涉及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革命和党的建设等内容,在既有图书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充实地方文献,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完善图书文献的馆藏结构,可以说,地方党校图书馆整理归纳地方文献,是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应有之意。所以兴安盟党校图书馆能够承担兴安盟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另外,党校图书馆整理和使用地方文献,非常有利于党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党校教师的科研,主要是配合干部教育,对党的理论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阐释,基本属于宏观研究,考据性和探索性研究相对较弱,而地方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像兴安盟这样革命老区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地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就比较容易推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这既是对内蒙古历史文化包括党史宏观研究的重要补充,也能够促进地方文献研究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党校教师利用地方文献,结合党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再丰富到教学中,更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所以,兴安盟党校图书馆牵头整理地方文献,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工作。

(二)党校具备鉴别、分类地方文献的专家队伍

兴安盟党校图书馆能够承担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条件,那就是党教除了具有比较规范的图书文献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专家队伍,具备鉴别、分类地方文献的能力。党校因为工作性质和专业分类的特点,多年来培养和储备了比较健全的专业队伍,这些教师的专业分工,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文献的研究使用相联系,比如地方党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民族理论研究、地方经济史研究等,有些教师甚至是地方文献研究的专家,有些是文献馆藏单位的外聘专家等。这样的专家队伍,熟悉地方文献的价值,熟悉文献的分类,与图书馆专业管理相结合,可以高效准确地帮助图书馆整理地方文献,这一有利条件,为党校牵头整理地方文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这样的文献整理过程,也是有关专业教师获取知识的过程,从研究的角度讲,整理地方文献的机会,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科研的资料来源,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文献支持,也可以大大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使相关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所以,党校图书馆与专业教师的分工协作,将会取得地方文献整理与科研水平提高的双重效应。

(三)党校的社会地位便于协调收集地方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兴安盟党校是中共兴安盟委员会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培训各级干部的重要工作,虽然不是机关单位和权力部门,但与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党校整理地方文献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目前兴安盟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看,分属于不同部门和单位,他们之间互不隶属,缺少联系。比如,这些文献分别收藏在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政协,档案馆、纪念馆等地,文献比较分散,再加上如乌兰浩特地区盟市旗三级政府的同地设置,使得文献更加分散。而兴安盟党校从与各级干部的密切关系角度,却可以比较容易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获得各级相关部门掌握的地方文献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另外,多年来,兴安盟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地方文献的研究队伍,虽然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但掌握的地方文献却是趋同的,如兴安盟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形成了研究内蒙古自治文化、内蒙古红色文化,研究日军侵华问题以及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等专家队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地方文献,是兴安盟地区地方文献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党校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并且党校也有相关的专家队伍,与这些分散的研究者也有着较多的联系,所以,无论从党校使用文献的目的性还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讲,文献整理都比较容易获得社会上专家队伍的支持,得到他们所掌握文献的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

(四)地方文献检索平台设在党校图书馆更符合特定阅读对象的需求

从兴安盟地方文献的属性来说,历史性文献占多数,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地方文献的查阅使用和研究,也有特定的群体,这个群体应以党政干部为主。这一结论有如下的依据:第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需要。目前,干部交流日益频繁,许多来到兴安盟的领导干部,对兴安盟的历史文化知道的很少,迫切需要了解兴安盟的历史文脉和山川地理,甚至风土人情,从而制定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了解地方文献是他们的重要需求。第二,近年来兴安盟地区新招录的公务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已经逐渐成为本地公务员队伍的主力,但由于地域阻隔,这些人对兴安盟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从工作角度说,这些人应该了解兴安盟的历史文化,从个人修养角度看,这些人也都迫切希望了解兴安盟的历史文化。所以,阅读地方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也是他们的重要需求。第三,随着时代发展,兴安盟的干部队伍逐渐年轻化,一方面,这支干部充满青春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即使是本地青年,他们离历史文献所记录的时代越来越远,产生时代共鸣也越来越少,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无论从社会发展的大的层面,还是工作的深度与广度需求看,这些年轻干部应该从文献中了解更多的兴安盟历史,应该理性的从地方文献中获得知识与历史的感悟。从这些干部需求看,兴安盟党校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检索和阅读平台,可以成为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知识补充,方便各级干部就近获得相应的知识。

综上所述,就兴安盟地区来说,地方文献整理与检索平台建立在兴安盟党校图书馆是切实可行性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地方文献的整理规划,组织精干队伍,有序的搜集和整理兴安盟地区的既有文献,同时建立电子检索平台,将收集到的图书、文本,归类整理,建立电子索引,有条件的可全文录入,一时拿不到原件的,可建立文献的内容提要和检索系统,为需要者提供文献所在的线索。同时,广泛收集关于兴安盟地方文献的研究成果,无论发表与否,都收入文献的整理范围,为后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另外,与相关的地方文献专家建立密切联系,以便通过他们获取更多地方文献信息,在党校图书馆开通有关专家文献资料的捐献或购买渠道,从而确保他们所掌握文献的不散失与有效利用。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重视并挖掘整理地方文献,就是在抢救历史文化,就是在赓续文化血脉。其意义是现实的更是长远的。实践证明,文献的历史跨度越近,整理起来成本越低,文献的准确性越高。文献的历史跨度越大,整理起来成本越高,文献的准确性越低,所以我们应该从中理解地方文献整理的迫切性,从而使文献的整理尽快纳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合理领域。同时,从宏观上看,地方文献不是单纯的学术领域问题,而是一个地区整体社会的问题,所以也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寄希望地方党委政府为地方文献的整理提供更多的条件与支持,使地方文献整理进入一个规范高效的研究轨道。

猜你喜欢
兴安盟党校整理
兴安盟大米插上“地标”翅膀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