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音
我的姥姥是江苏人,每年清明都会回到老家祭祖,我也陪她回去过几次。江南老家有个风俗,三四月间要“吃鲜”。刀鱼、河豚和长江鲥鱼是家乡美食中的“三鲜”。每次清明回到老家,姥姥都要买刀鱼,亲手为我做刀鱼馄饨。刀鱼馄饨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
“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刀鱼因体型扁而狭长,形状酷似短刀而得名。刀鱼只有短短两个月的食用期,所以特别珍贵。每年刚过新春,刀鱼便开始由海入江,逆流而上洄游产卵。农谚说“春潮迷雾出刀鱼”,长江边儿上的人们此时张网开捕,一旦错过,就要等到来年才能再享口福。
这天,姥姥带我一起包刀鱼馄饨。刀鱼其实不大,一条二两的刀鱼去骨后只有薄薄的两片肉,只够包4只大馄饨。姥姥把十多条刀鱼剔骨去刺,才剥下来一小盆鱼肉。我惊讶地问:“这刀鱼也太瘦了吧,这么贵的刀鱼真正能吃的只有这么点儿?”姥姥笑着告诉我,这剩下的鱼骨也不浪费,加上贝壳等江鲜可以用来熬煮高汤。
剔好的鱼肉混合一些猪腿肉,再拌一些春天刚刚长成的韭菜嫩芽,真是鲜上加鲜!包好的馄饨形似一个个金元宝,难怪江南有“堆财馄饨”的说法,吃了馄饨会发大财哟!
馄饨在锅里翩翩浮起,团团打转。薄薄的皮隐隐透出嫩绿,像一个个翡翠雕成的工艺品,赏心悦目。姥姥把煮熟的馄饨用漏勺舀出来,盛到用鱼骨熬了两个小时的高汤里。在金汤的映衬下,馄饨就像几条秀气的“鱼”,令人食欲大增。我舀起一条“鱼”,轻轻地咬了下去。鱼肉细腻滑嫩,入口鲜汁四溢。我贪婪地咀嚼着,刀鱼鲜、猪肉香、韭菜嫩,春天的魚鲜加上春天的嫩芽,这至鲜至美的刀鱼馄饨,每一口都是满满的美丽春色。吃完馄饨,再品品鱼汤,真是令人心满意足。
长江是我家乡的母亲河,家乡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出一道道美食,来感谢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我的姥姥亲手制作的刀鱼馄饨,铸就了我舌尖上春天的记忆。
我爱这长江岸边的美丽家乡。
(指导老师:李喜源)
点评
诗词信手拈来、细节生动逼真、比喻新颖别致……小作者有着良好的语文基本功,她巧妙选取了最具家乡特色的刀鱼馄饨,通过对制作、品尝刀鱼馄饨全过程的描绘,抒发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叙述生动,很好地凸显了“春天里的美味”这一主题。
(王明)